第八十五章:法统之争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待群臣都纷纷退去,殿中便只剩下了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几个大佬。

虽然朱祁钰没说是要议什么事情,但是在场的都是聪明人,眼瞧着朱祁钰看了礼部所上的仪注,便直接散了朝会,心中也大略有所猜测。

仪注是胡濙所上,于是待人走的差不多了,胡濙便开口问道。

“殿下,不知留下我等所为何事,可是礼部仪注有不合典制之处?”

朱祁钰将手里的奏疏递给成敬,道:“礼法典制之事,大宗伯是行家,本王并不熟知,不过……诸位还是先瞧瞧这份仪注,再说吧。”

于是成敬拿着奏疏,交给最上首的王直,然后挨个往下传阅。

朱祁钰这番话说的谦虚,但是他脸上为难的样子,却让众臣都心中生出一丝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让这位素来果断的郕王感到为难?

这些人都是处理政务的好手,没多大会,就各自传阅了一番。

不过大多数人,看完之后都是一头雾水。

这倒也不怪他们,所谓术业有专攻,大典的仪注,说白了就是流程规范,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站在哪里,说什么话,再有便是登基诏书,该怎么写,谁来宣读,群臣该怎么配合。

如朱祁钰所说,这些流程性的东西,本都有典制可循,即便是如今情况特殊,也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调整而已。

落在行家眼中,自然是能瞧的明白,但是对于这些没在礼部呆过的老大人们,尤其是勋戚们,自然是啥都没看懂。

反倒是文臣这边,看完之后,王直和于谦的脸上都是若有所思。

见众人都传阅完毕,成敬将奏疏收回,放在案上。

随后,朱祁钰开口道:“这份仪注诸位也都看过了,别的倒是没什么,只不过这继位诏书,本王觉得不大妥当。”

众臣顿时想起,这份仪注,乃是礼部和内阁一起所上。

前头是仪注,后头则是内阁所拟定的新君继位的诏书。

寻常的诏书,一般是由内阁来拟定,但是新君继位的诏书,和普通诏书不一样,因为要布告天下,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典制规范,所以通常情况下,是由礼部和内阁共同商议敲定的。

他们刚刚将心思都放在了仪注上,却不曾想问题出在后头的诏书上面。

所幸老大人们记忆力还不错,立刻就回想起了诏书的大概内容,这么一想,有些人便品出了些门道。

但是还有些,比如郭晟等一干勋戚,依旧是一头雾水。

诏书是由礼部和内阁会同敲定,但是主要还是以内阁为主,所以这次出面的是内阁大臣陈循。

“不知殿下所说,何处不妥?”

朱祁钰笑了笑,声音倒是听不出什么波动:“别处倒也罢了,这口宣大兄皇帝圣旨,不知是从何处而来?这些时日的军报,本王都曾看过,似乎不曾有军报提过。”

群臣顿时记起了朱祁钰所说的那个部分。

新君继位的诏旨,一般来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历数上一任皇帝的功绩品格,第二个部分,则是宣示新君的品格及继位的正统性,最后一个部分,则是详细的大赦天下处理办法。

朱祁钰所说的“口宣大兄皇帝圣旨”,就是出自这三个部分当中的第二部分。

当然,鉴于这次继位的特殊性,这份诏旨当中,对于上一任皇帝,也就是还在瓦剌营中的天子,只简简单单的说了一句:“虏寇犯边,我大兄皇帝恐祸连宗社,不得已率君亲征,不幸车驾误陷虏廷……”

毕竟,天子又没死,不能跟普通的继位诏书一样,把一生功绩都盖棺定论。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天子好像也没啥可夸耀的,索性就一笔带过,反正也不是重点。

至于第二个部分,主要是说明新君继位的正统性。

朱祁钰这么一提,立刻就有记忆力好的大臣,想起了诏书中的原文。

“……皇亲,公,侯,伯,暨在廷文武群臣,军民耆老,四夷朝使,皆以天位久虚,神器无主,人心遑遑,莫之底定,数次同请早定大计,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故命眇躬君临天下……”

到这为止,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接下来,就是郕王所说的不妥当了。

“……恰逢虏中有使节回朝,口宣我大兄皇帝诏旨曰,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嗣位大统,以奉祭祀……”

不过想起来是想起来了,还是有不少大臣不明白郕王所说的不妥当指的是什么。

要知道,这份所谓的“口宣诏旨”,自然是子虚乌有的事,是礼部编的。

但是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郕王您继位的合法性嘛……

自古皇位传承,乃是一等一的大事,所以自然是有一套完善的典制法统的,甚至于可以说,一切的礼法,都是围绕着皇位传承延续而出。

在礼法当中,对于皇位传承自有一套深入人心的规则。

首先的第一条,就是皇权不能通过抢夺而拿走,那是篡位,更不能凭空产生,那是谋反。

这一条是最重要的铁律!

甚至于就连开国之君,百战得天下后,也不会否认前朝的存在,究其根底,就是因为需要从前朝继承其法统。

当然,大明和其他历朝不同,大明承继的法统是大宋,宋为元灭,而明又承之,恢复宋之山河天下。

因此天下人才会赞誉太祖皇帝,得位之正无过于此。

而除了开国之君外,一般来说,皇位的传承只有两种情况是被天下百姓认可的。

第一,是皇帝在世时立有储君,崩逝后由储君继位,第二,就是皇帝在世时没有储君,遗诏指定新君人选。

落回到现在的局面,就显得无比棘手。

一则,现任皇帝还没死仍在,但是被掳走了,自然没有也没办法有什么遗诏,二则,皇帝虽然没有指定储君,但是太后立了一个,储君储君,本就是储备之君王。

这才是孙太后一直坚持,郕王继位不符合礼法的底气所在。

但是话又说回来,也先大军压境,真要按着礼法,立一个两岁的小娃娃为君,也不合适,如胡濙之前所说的,礼法重不过江山社稷。

但是不管怎么说,总要给天下万民一个交代!

这个交代,就是郕王继位,法统从何而来?

国势殆危,朝臣拥戴?

别开玩笑了好吗!

皇权为天子所有,不是朝臣所有,他们凭什么传承给新君?

要是只需要国势殆危,朝臣拥戴,就可以另立新君,那被部下强行套上黄袍的赵老大,应该是得位最正的。

所以不能这么算!

话说到底,新君的法统需要一个来源,那么这个来源,要么来自于宣宗皇帝,要么来自于如今尚在虏庭的天子。

新君只能是从他们中的一个的手中接过的皇权,才是名正言顺。

礼部绞尽脑汁,思量了再三,最终还是选了后者。

至于原因……

胡濙叹了口气,开口道。

“殿下容禀,依照礼法而言,若皇帝无子而逝,方上溯先皇之子继位,如今天子尚在,且有东宫太子,故而依礼法而言,当由太子继立,然而皇太子幼冲,难秉国政,臣等方苦劝太后,命殿下继位。”

“若殿下之法统源于宣宗皇帝,则无异于宣诸天下,今上大位不正,然宣宗皇帝,早在宣德三年便明诏天下,立皇上为储君,正位东宫,又有宣宗皇帝遗诏再上,法统断不可动摇。”

“故而臣等议之,殿下之法统,当源于今上。”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人族镇守使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陆地键仙 从长津湖开始 万相之王 修罗武神 星汉灿烂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医疗黑科技签到在诸天万界无尽归一快看那个大佬陛下因何造反重生嫡女要造反星谍世家江湖风云第一刀诸天以剑问道行走诸天万界的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