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民仰冷笑道:“废话少说,丘某但求一死。”
皇太极撇了撇嘴,冷笑道:“既然你如此说,我成全你就是。”
就这样皇太极将不愿投降的明军文武百官和八千明军子弟兵几乎全部处死,只留下洪承畴与祖氏弟兄。
一时之间,正黄旗大营血流成河,腥气扑鼻,让人闻之欲呕。
皇太极下令,拔营起寨,回奔盛京。
路上,豪格不解问道:“父皇,您杀了这么多人,为何独独留下洪承畴与祖氏弟兄?”
皇太极不屑说道:“你虽然骁勇善战,却无丝毫谋断。杀了这些人可以,却杀不完数万万大明子民。留住洪承畴,就能号召一大批汉人来投奔我大清。留住祖氏弟兄,方能劝降祖大寿。”
豪格虽然点头附和,心中却是不服。在他的心中,当今之世,自然是谁的枪杆子硬,谁就说了算。
皇太极下令让祖大乐写一封书信给祖大寿,并让祖大成、祖大名捎给锦州的祖大寿。
洪承畴带兵十三万之时,祖大寿认为此次一定能够解锦州之围,并且很有希望一举占领盛京,扫平清贼。
没想到,不到两个月,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土崩瓦解,五六万人,丧命于渤海之边。这还不说,枪炮、马匹损失不计其数,那么大的洪承畴被清军困在松山难以突围。
最后,祖大名与祖大成捎来了洪承畴全军覆没的消息。祖大寿跌坐在椅子上,久久无言。
锦州城被困三年,虽然自己早已储备了很多粮食,但三年的光景,还是耗尽了所有的辎重。城中能杀的战马都杀了吃了,实在是难以支撑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大明帝国风雨飘摇,再无力扭转辽东败局。
祖大寿不由得老泪纵横,冲着南方痛哭失声:“并非祖大寿愿意做这千古叛臣,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崇祯十五年三月初八,祖大寿
插白旗,开锦州城门,出城纳降。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他立刻命人前往锦州迎请祖大寿及其宗族。
占领了锦州,收降了祖大寿,皇太极下令阿济格攻占杏山与塔山。
这吴三桂与王朴可以说是逃兵中的佼佼者,饶是阿济格围了一个风雨不透,二人还是冒死杀出了重围,跑到了宁远。
吴三桂与王朴一跑,杏山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
再说蓟州总兵白广恩、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听说松山被克,三人二话没说,连夜逃离塔山。
辽东局势急转直下,高坐京师的崇祯皇帝越来越坐不住了。
他立刻命人将兵部尚书陈新甲找来,商议对策。
“陈爱卿,朕打算为洪承畴及一众死去的将士大办丧事,并重金抚恤死者家属,以彰显国家对忠臣志士的悼念之情。”
陈新甲点头说道:“臣遵旨!”
崇祯顿了顿说道:“另外,我想你拟一份逃跑将士的名单。就是因为这些人临阵脱逃,才至此惨败。朕当严加惩处这些叛臣。”
很快,这份名单就拟定了。这里面有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总兵马科、蓟州总兵白广恩、密云总兵唐通、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李辅明等十几个人。
名单拟定,就该决定处罚的力度。
按崇祯皇帝的意思,这名单上的人一个不留,全都拉出去斩了。
可是陈新甲拦住了崇祯:“陛下,万万不可!如今我国大空虚,无有良将。李自成与张献忠二贼未灭,清贼又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如果要斩杀这些大将,何人替陛下保家卫国。还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虽然糊涂,但这种小学生都懂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如今吴三桂与王朴躲在宁远,马科、白广恩、唐通、李辅明也都躲在山海关不敢回来,如果把他们逼急了,说
不定就投奔皇太极去了。
崇祯皱眉说道:“难道就放任了他们不成?”
陈新甲摇了摇头:“非也!据臣所知,松山之溃,源于王朴,杀一人,足以震慑军威。另外,那吴三桂有将帅之才,昔日镇守宁远多年,功不可没,我遍观诸将,唯有吴三桂勘当督帅之才。”
崇祯思量再三,采纳了陈新甲的建议,仅是杀了王朴一人。而吴三桂、白广恩、唐通、李辅明、马科等皆遭贬谪,充为事官。
吴三桂虽遭贬谪,但仍掌握宁远总兵的军权。唐通仍为密云总兵。白广恩代替马科,镇守山海关。而原先的山海关总兵马科退守关内。李辅明镇守前屯。
处置了逃将之后,崇祯皇帝终日还是坐立不安。他再调陈新甲入宫,商议对敌之策。
陈新甲看了看四周,欲言又止。
崇祯会意,屏退左右,这才问道:“你有何话讲?”
陈新甲沉吟半晌,这才说道:“依臣之见,不如暂时议和。”
“议和?”崇祯沉默了。
陈新甲见崇祯皇帝有活动气,便上前说道:“如今逆贼李自成、张献忠席卷陕西、河南、四川等地,我军屡战屡败,不能相敌。洪承畴又战败松山,再与清军交战,乃是不智之举。”
过了好半天,崇祯这才说道:“你说得有些道理。那此事你来办好了。”
陈新甲点头,刚要退出宫殿,崇祯皇帝叫住了他:“陈新甲,此事一定要机密行事。若有泄漏,小心你的项上人头。”
崇祯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意,陈新甲不由得激灵打了一个冷战。
陈新甲退朝之后,立刻回到家中。他给驻守山海关的张若麟、马绍愉悄悄写了一封密信,并让马绍愉悄悄前往清军大营,将书信交于皇太极。
张若麟与马绍愉一见这封书信,立刻吓了一跳。但圣命难违,马绍愉硬着头皮去找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