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斗悄悄走进房门,拿起书生写的文稿,不由得眼睛一亮。这文稿上的字苍劲有力,文笔通达,见解独到,自成一家。左光斗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
他不忍叫醒书生,将自己身上的裘皮大衣轻轻盖在书生的身上,然后悄悄退出房门,并把房门带好。
左光斗从古寺主持的口中得知,这个书生的名字叫史可法。
在乡试的时候,左光斗亲自主考,并钦点史可法为解元。
左光斗被魏忠贤下狱的时候,史可法买通刑部大牢的牢头,潜入狱中探监。一见左光斗被打得体无完肤,眼都睁不开了,史可法放声大哭。
左光斗虽然眼睛睁不开了,但耳朵还是一下听得出是史可法。左光斗怒斥史可法,逼着史可法离开了监牢。
左光斗的惨痛经历与顽强不屈的斗志极大地影响了史可法,造就了史可法后来在明末历史与政治舞台的光辉形象。
史可法于崇祯元年考中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己巳之变,史可法毛遂自荐来抚宁镇守。这一次,皇太极挥师东进,史可法可是憋足了劲要与金兵一决高下。
第一天,史可法亲自上城,指挥作战。打了一天,金军始终未能拿下抚宁城。
第二天,皇太极命三军继续攻城,务必拿下抚宁城。
可是又攻了一整天,抚宁城岿然不动,硬是攻不下来。
皇太极的心中十分焦躁,军事范文程提醒皇太极,切莫在此地耽搁。
皇太极虽然心中极为不爽,但还是听从了范文程的劝告,挥师东进,直奔山海关。
镇守山海关的是辽东将领何可纲。何可纲本来是袁崇焕的中军主将,由于袁崇焕含冤下狱,何可纲跟着祖大寿回奔山海关。
祖大寿一口气跑回了锦州,而何可纲则屯兵驻扎在山海关。
何可纲的名气虽然不及赵率教、祖大寿、朱梅等辽东旧将,但勇武不逊于任何人,而且十分廉洁,与兵士们亲如一家。
他
憎恨崇祯皇帝龙眼无恩,但也痛恨金兵入关肆意地劫掠。
皇太极带兵来到山海关下,企图以高官厚禄招降何可纲。
何可纲先把金国使臣打了二十军棍,然后把耳朵给铰了下来,算是对皇太极招降最好的答复。虽然行为上有欠斯文,但对于玩命的将领来说,这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皇太极一见回来的金国使臣,气得浑身直抖。如今除了打,也没什么可说的。
数万金兵猛攻山海关,何可纲也不出城,就在城头上用大炮轰。山海关不同于一般的关隘,虽然地势没有潼关、剑阁那样险要。但作为关外与关内的必经之路,山海关的工事也是非同一般。
山海关,墙高四丈三尺,宽两丈一尺,有内外两城。城楼之上密布滚木礌石和火炮。
金兵刚刚往山海关的城根儿底下凑活,大炮就把金兵炸开了花。
打了三天,金兵连山海关的城头都没有摸到。
皇太极见金兵死伤无数,心疼得直蹦。
参赞范文程见山海关实在是拿不下来,就劝皇太极赶紧由遵化,取道喜峰口回师盛京。
皇太极无奈只得下令撤兵。
撤离山海关的皇太极路过抚宁时,又偷袭了一把抚宁,可惜还是啥也没捞着。气急败坏的皇太极只得悻悻而走。
崇祯三年二月,皇太极回师盛京。临行前,命二贝勒阿敏、贝勒硕托率领五千人马守卫遵化、迁安、永平、滦州一线。
孙承宗自从得到崇祯皇帝的诏令,命他剿灭金贼,老头子就一天没有睡过安稳觉。
他放眼望去,北京城外二十多万人马,乱七八糟,群龙无首。这也不是个事,总要有个人指挥才行。
孙承宗虽然挂着督师之名,但他毕竟年龄大了,让他亲自去一个一个搞定这么多的将领,他也是吃不消。
未等孙承宗想好对策,遵化传来噩耗,说是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兵败将亡。
孙承宗仔细一打听,原来是兵部
右侍郎刘之纶奉了兵部尚书梁廷栋之命东进复夺遵化。
永定门一战,梁廷栋亲眼看着满桂等部战死沙场,而不敢救援。崇祯皇帝对他已经有了成见。
皇太极的人马占领遵化、永平、滦州、迁安之后,崇祯皇帝把梁廷栋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让梁廷栋务必火速剿灭金贼,复夺关内诸镇。
梁廷栋哪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圣命难违,梁廷栋就把火撒到了刘之纶的身上。他命刘之纶带兵先去复夺遵化。为了确保刘之纶能够拿下遵化城,梁廷栋给马世龙发下兵部公文,让他率领本部人马接应刘之纶。
可是梁廷栋不知道,马世龙此时正在生闷气,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位兵部尚书的话放在心里。
马世龙原先是山海关的总兵,由于柳河之役与贪贿问题而被王在晋及其同党弹劾。马世龙无奈,只得托病辞职回乡。
后来崇祯皇帝登基,王在晋升任兵部尚书,开始清算孙承宗及其原先的部将。马世龙一马当先,成为首选。
刑部派人去抓马世龙,马世龙躲了起来,一直没有露面。直到王在晋被崇祯罢免,马世龙这才前往刑部投案自首。
时任刑部尚书的乔允升一见马世龙,人高马大,相貌魁梧,顿生惜才之情。他在崇祯皇帝的面前极力保举马世龙,朱由检这才开恩让马世龙在兵部效力,将功折罪。
兵部尚书梁廷栋并没有把马世龙放在心上,一直到皇太极兵临城下,马世龙也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职务。
“你不把老子放在眼里,老子焉能听你的号令。”马世龙托病不出,硬是没有露面。
可怜刘之纶率领临时拼凑起来的八营明兵,在遵化一战,被杜度杀得大败。后来退守三里屯,又被大贝勒代善的大炮给轰得七零八落。八营军兵有七营阵亡,仅剩一营仓皇而逃。
刘之纶宁死不降,最后被金兵乱箭攒身而亡。刘之纶从崇祯元年进士及第,到崇祯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为国捐躯,仅仅拿了两年的官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