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 许秋“喜当爹”(求订阅)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到达学校,许秋先跑了一趟江弯校区。

通过模拟实验室对照,他把江弯蒸镀设备调试到和原先邯丹校区时一模一样的状态。

这样就可以直接沿用之前邯丹校区的加工条件,方便之后做实验。

同时,许秋注意到三联排“旋涂-存放试剂-旋涂”手套箱,已经被魔都手套箱公司拼接好,并放在了522实验室中,大概是孙沃的功劳吧。

不过,现在三联排手套箱内部还是空无一物的状态,之后还需要通过大传送舱把各种仪器、试剂传送进去,才能够正常的使用。

处理好手套箱的事情后,许秋直接从新江弯城乘坐地铁10号线,前往魔都高铁站接韩嘉莹。

他们两人一起约好提前两天返校,然后过两天二人世界。

高铁站。

学妹可不像许秋那样,轻装便行,只有一个书包,她提着一个非常大的拉杆箱,还背着一个黑色皮质书包。

因为东西太多,所以两人只好先回学校寝室放了下东西,这才重新出来。

他们先是到外滩那边逛了逛,吃了顿晚饭,坐了一次游船,随后前往佘山欢乐谷旁边,住进提前预定好的酒店。

他们准备趁着最后一天假期,好好的放纵一天。

毕竟相隔一个月没有见面,小别胜新婚嘛,平常虽然经常视频聊天,但那只是影像。

快捷酒店内。

两人开展了一项关于“往复运动频率、振幅等对体内多巴胺分泌含量,以及多巴胺含量到达峰值时间的影响”的研究。

为了验证结论的可靠性,他们还进行了重复性实验。

做这项研究还是比较耗费精力的,比大夏天在手套箱里面做器件都要累。

不多时,韩嘉莹就已经精疲力竭。

许秋俯身,在学妹的耳边呢喃:“I'm your father.”

学妹迷迷糊糊的回应:“嗯……”

“嗯?!”过了好一会儿,韩嘉莹才反应过来,挥舞着小拳头轻砸向许秋:“师兄,你,坏人……”

学妹大概觉得动手不解气,还动起了嘴,张口就朝许秋的肩膀咬了过来:“嗷呜……”

可惜,许秋没有让她得逞,迅速把她的嘴给堵上了。

“唔……”

两人又开始了重复性实验。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重新恢复了精力充沛的状态,都是年轻人嘛,恢复起来还是比较快的。

在简单吃了个早点后,他们就直接杀入欢乐谷。

学妹是大四本科生,可以享受八折购票优惠,也就是160软妹币的票价。

而许秋现在已经是研究生,在很多场合下已经不算学生了,只能含泪购买全票,需要200软妹币。

今天欢乐谷的人非常少,毕竟都已经正月十九了,元宵节都过去了,大多数人也不太会挑这个时间跑到欢乐谷玩。

因此,基本上不太需要排队。

比如,过山车之类的大项目,只需要排二十分钟队,如果是节假日人多的时候,可能一个小时都排不到。

在排队的过程中,两人也没有闲着,讨论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韩嘉莹首先说道:“PTQ1的工作已经投了出去,接下来,我还是打算继续进行PTQ系列给体材料的优化。不过,PTQ1的分子上只有一个反应位点,那就是Q单元六元环上非侧链的那个位点,我想在这个位点上引入一些基团,比如甲基、氟原子、氯原子等等。”

许秋回忆了一下PTQ1的分子结构,点点头说道:“可以,就是如果引入氟原子、氯原子等卤素原子的话,合成难度可能会大一些吧,要是引入甲基的话,相对来说还好一些。”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打算先从引入甲基着手合成,并将其命名为PTQ2。”韩嘉莹顿了顿,继续说道:

“另外,我觉得也可以尝试再加入一些其他的概念,毕竟这个PTQ这个体系的效率并不是最顶尖的,如果只有材料的话,出来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单薄。师兄有什么建议吗?”

“嗯……”许秋考虑片刻,回应道:“可以试一试非卤溶剂,先从最常用的甲苯开始,不过甲苯的话有些纯卖概念了,我们作为先行者,最好还是把工作做的更加深远一些,比如看能不能用四氢呋喃THF这种低毒的非卤溶剂作为加工溶剂。”

“刮涂、大尺寸、柔性、半透明器件也都可以试试,我们不是买了蓝河那边的仪器嘛,现在实验室搬到了江弯,做实验方便多了,刮涂机器要利用起来。”许秋补充道:

“另外,寒假期间我看了很多文献,物色了几种其他课题组开发的优质给体材料,我打算拿过来用,需要靠你来把它们合成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好呀,我听你的。”今天的学妹格外乖巧。

2月20号下午,课题组正式开始上班。

因为今年的3月1号刚好是周日,所以这学期开学的时间是3月7号,此时距离开学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

课题组开工的第一天,照例要举行组会,主要是对接下来工作进行一个展望。

这次组会,除了课题组的正式成员外,几个本科生、新来的范文堂也都悉数到场,相当于是全员到齐。

钙钛矿团队首先汇报,锡基二维钙钛矿体系,吴菲菲和孙沃在假期已经撰写好了ACSEL综述的初稿。

而且,她们还和魏兴思通过邮件交流,改完了稿件,已经在假期的时候投了出去,工作效率还是蛮高的。

接下来,钙钛矿团队工作的重心,就是研究铅锡混合二维钙钛矿。

吴菲菲的策略是“N条腿走路”,她给孙沃安排了若干个铅锡混合二维钙钛矿体系,同步进行研究。

同时,她还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效率可能不一定能够做上去,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只报道迁移率的数据……”

魏兴思自然听出了吴菲菲的言下之意,不置可否道:“先试试看吧。”

这次孙沃的压力其实是有些大的,因为实验室的搬家以及重新设计、改造手套箱,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他而起。

如果用了新的手套箱,还是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那他就没什么好的借口可找了,只能说是自己的问题。

段云没有汇报,他在组会上抱着一台电脑操作着,大概是处理着华威公司那边交给他的事务。

田晴汇报了假期中收到的,来自瑞典冯盛东、芬兰Ronald那边送样得到的结果。

瑞典冯盛东那边,他们针对顶电池和底电池两个有效层,分别测试了TAS。

结果表明两个有效层中的电荷复合情况都不严重,不过并没有得出更加深入的结论。

这也没有办法,TAS测试的本来就是单独的有效层薄膜,而非电池器件。

对于传统单结器件来说,用TAS分析起来还比较容易,因为只有一个有效层嘛,而现在的叠层器件想用TAS手段测试,着实有些困难。

芬兰Ronald那边,他们主要分析了叠层器件内部界面复合的问题。

他们对比了两个单结器件和最终的双结叠层器件,发现在叠层器件中总的界面电荷复合情况,相较于原先的两个单结器件反而减轻了不少.

如果想要得到更加深入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的体系进行研究。

两相对比之下,田晴认为接下来应该主要和芬兰Ronald那边合作,制备不同传输层材料下的叠层器件,分析传输层、器件结构对于电荷界面复合情况的影响。

讲的故事就是“怎么设计叠层器件,才能够降低界面复合造成的器件性能损失,进而得到高效的器件”。

这样的话,瑞典冯盛东那边基本上就无法合作了。

当然,这也很正常,总不能无法合作还要强行合作吧。

陈婉清带来了一些蓝河公司的消息。

蓝河团队的人数进一步扩张,从刚开始的几人小团队,扩展到现在近30人的小团队,还配齐了人事、财务等细分部门。

另外,蓝河公司在开发出第二代刮涂机器后,现在第一代基于全印刷电子技术的初代试用型零号机也已经完成。

这台零号机在将来有望实现打印制备包括传感器、芯片、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多种电子器件,但现在还只是一个样品机,并没有那么多的功能。

一方面是因为打印的工艺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的优化;

另一方面,也是缺乏用于打印的功能性墨水,而墨水是全印刷电子技术的核心。

因此,蓝河决定加大对功能性墨水的研发。

同时,蓝河还找了同基大学的方嘉老师合作,进行印刷型柔性发光器件OLED的研究。

据说他之后还准备布局超级电容器、微电子集成电路等等。

可能蓝河也是发现,不能把鸡蛋都放在有机光伏这一个篮子当中,把研究领域分散开来,就可以分散风险。

许秋汇报了接下来工作的想法:

“设计合成了Y11、Y12等若干Y系列受体材料衍生物,有望在器件性能上取得突破……”

“L2、L6、S1,这些是清北大学臧超军、中科院化学所卢长军、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李丹等课题组开发出来的给体材料,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合成一些,用于自己的研究当中。”

说起来,自从许秋这边开始大范围用姓名的字母缩写命名材料,其他课题组也纷纷开始跟进。

大概人们也都意识到了这种命名的好处。

一方面,比较省事,不需要起一个非常长又难以记忆的名字;

另一方面,这种命名具有辨识度,只要看到前面的字母标识,就能够知道这是哪个课题组的材料。

“我打算近期先把之前几种Y系列材料的工作整理出来,投出去,同时让韩嘉莹、邬胜男帮忙分别优化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

许秋的想法是等自己把整理出来的几篇文章投出去后,刚好那边L6-Cl、Y20材料也差不多优化好了,就可以无缝衔接,简直堪称完美。

韩嘉莹响应了许秋的号召,表示会帮忙合成L2、L6、S1等材料,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同时学妹还提出了PTQ2材料的合成路线,并打算在这个体系中应用非卤溶剂、刮涂等手段。

邬胜男在寒假期间,和许秋打了个商量,要走了Y1的名称。

这样,原先博后学姐开发的Y5材料的名称变更为Y1,Y6、Y7的名称不变,原先许秋开发的Y1-Y4材料的名称,变更为Y2-Y5。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先报道一个效率不那么高的体系,比如邬胜男选择的体系是J1:Y1。

在这个体系中,不论是给体材料还是受体材料,都不是最佳的,器件效率也只有13.22%。

许秋没有什么意见,这算是水文章常见的套路了,大家彼此都心照不宣。

他当初报道ITIC也是这样的,最开始那篇AM用到的体系便是PCE10:ITIC,效率只有8%。

如果以8%作为基准体系,后来只要效率超过8%的体系,就能发表一篇不错的文章。

可如果上来就报道最好的体系,比如直接把效率给干到12%以上,那其余效率上不了12%的体系,就很难发表很好的文章。

直接报道最佳的体系,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属于损人又不利己。

因为不仅会砸了自家的饭碗,提升自身文章发表的难度,其他同行发表文章的难度也会提升,相当于连带着同行的饭碗也给砸了。

所以一般有了大的突破,大家也都会先憋一憋,让性能的提升过程平滑一些。

除非是能够冲击《自然》大子刊甚至S的工作,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有机会发表,肯定是不遗余力的进行冲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邬胜男把Y1名称拿走的这种操作,其实是占了许秋的便宜。

毕竟Y系列材料最开始是许秋开发出来的,现在邬胜男想要拔得头筹,就相当于是抢了许秋的文章。

博后学姐是老科研人了,自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她主动提出,这篇文章她和许秋共一。

这是许秋应得的,他也就没有推脱,直接笑纳。

最终,邬胜男在寒假期间,初步完成了两篇文章的撰写。

现在这两篇工作都缺少光源的数据,以及NIM第三方检测的数据,这两个数据差不多在三月初就可以补齐,到时候就可以接连投出。

其中,第一篇是Y1体系,拟投AM。

因为有“新体系,13%的效率”为亮点,再加上许秋的名字、魏兴思课题组的加成,所以这一篇AM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另外一篇,博后学姐把Y6、Y7两种材料合并在一起,这个工作中的最高器件效率达到了14.16%,她打算投一篇JACS。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她这种效率能破14%的体系,也可以考虑往上冲击一下《自然》大子刊的,毕竟打破了当下有机光伏世界纪录的工作。

虽然中稿的概率不高,可能只有两三成,但至少也是有机会的。

不过,博后学姐并没有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她知道许秋那边有效率接近15%的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她这边投《自然》大子刊的话,审稿周期整上三个月,万一被拒了,到时候再投AM、JACS可能都不能稳定中稿了。

因为在那个时候,许秋更高效率的体系或许都已经发表了,她手上的14%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

稳妥起见,能拿一篇JACS,也算不错了。

莫文琳汇报了接下来的实验计划,主要是关于Y系列材料的叠层器件,这个研究方向是许秋交给她的。

因为许秋预感,想要让有机光伏器件在效率上进一步突破,或许就要靠将Y系列材料和叠层器件两个大杀器结合在一起。

之前他虽然尝试过这个想法,且失败了,但在那个时候,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这两个领域的不熟悉,再加上材料的选择有限等等。

而现在,不论是Y系列材料的开发还是叠层器件制备,许秋都已经有丰富的经验。

而且,有机光伏领域的材料库也被同行们加深了不少,重新尝试,或许就能有不同的结果。

几位本科生都旁听了组会,不过并没有汇报。

范文堂依旧是文献汇报,讲的刚好是许秋寒假里看到的部分文献。

虽然范文堂的文献汇报,对于许秋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收获,但也能看的出来,对方还是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看样子,范文堂在寒假的时候也没有完全闲着,可能是他主动从魏老师那边要的文献。

许秋本来以为只有自己在寒假期间干活干的比较猛,没想到课题组其他小伙伴们一个个的也都非常拼。

好像只有田晴和四个本科生在划水……

不过,毕竟是田晴和本科生嘛,也不能对她们要求太多。

组会结束后,许秋、邬胜男、吴菲菲等人被魏兴思召唤到办公室,主要是交流一下重点项目和杰青基金项目申报的事情。

申报时间在3月上旬,项目评审时间一般是半年左右,因此差不多是八月下旬出结果。

这事情和许秋关系不大,他负责的主要是本子撰写大方向上的把控,现在到了申报前夕,主要是语言润色、查漏补缺的工作。

离开魏老师的办公室,许秋找到手下的两个本科生,徐心洁和殷后浪,然后把他们约到了三楼的小会议室。

许秋打算和他们聊一聊,看能不能给他们加一些担子。

毕竟,要拿到模拟实验室中摸索出来的那个18%效率的L6-Cl:Y20体系,还有非常多步的优化工作要走,光靠学妹和博后学姐两人,可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徐心洁和殷后浪一脸懵,不知道许秋找他们有什么事情,不过他们也没有多问,听话的跟着许秋来到三楼会议室。

许秋先是暗中查看了一下两人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结果发现,殷后浪的有机合成的熟练度上涨比较快,而徐心洁器件制备的熟练度上涨比较快,这应该主要和他们的分工有关。

不过,两个人熟练度最高的实验技能,都是在四阶左右,并没有达到五阶。

当然,这也很正常。

许秋当初也是花了一年的时间,依靠模拟实验室系统,才把大多数的实验技能刷到五阶。

对于正常的硕士生来说,能在毕业的时候能把主要的实验技能提升到五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说来有趣,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研究生,好不容易在毕业的时候把熟练度刷到五阶,把整个领域熟悉了,结果毕业却找不到对应领域的工作,就只能被迫转行,学到的专业知识几乎再也用不到了。

就像高考一样,大多数人在高三的时候,知识储备会达到顶峰,之后就会慢慢衰减。

说衰减也不完全准确,可以说是实时记忆的衰减。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很多知识看看起来遗忘了,却并没有完全遗忘,而是转化到潜意识中储存起来了,如果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大概率是可以想起来的。

就算想不起来,稍微花点时间查查资料,也可以很快的掌握,毕竟是已经学习过一次的知识。

这或许也是学习的意义,即使暂时忘掉了,之后要用到的时候,也可以花费较小的代价将其重新找回来。

许秋看向徐心洁和殷后浪,问道:“知道我为什么找你们过来吗?”

两人稍微有些拘谨,皆是摇摇头:“不知道。”

“是这样的,今天组会你们也都参加了,我在组会上提出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新给体材料的开发,另外一个是新Y系列受体材料的合成,我想让你们去帮一帮邬胜男和韩嘉莹。最好……”许秋顿了顿,继续说道:“每周可以多投入一些时间在科研上。”

殷后浪眼前一亮,当即表示:“我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我还是跟着邬胜男学姐吗?”

“嗯,可以。”许秋回应了一句,然后转头看向徐心洁。

徐心洁考虑片刻,也表示没有问题。

许秋满意的点点头,人力方面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希望他们也能成快快成长,早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吧。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相关推荐:X谜卷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我有九个仙风道骨的师兄轮回诸天做圣师我在异界轮回诸天从火影开始爆装备我开的中介只卖凶宅我会纯阳闪电鞭开挂花钱玩转世界超级掠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