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公公则从怀里取出一枚玉玺,哈了口气,蘸上印泥,然后狠狠按在了黄绢的右下方,留下皇帝宝玺的篆书印记。
至此,这次会试就算是正式结束。
几名禁军随即上前接过皇榜,转身出了考院,将其贴在了宣栏之上。
此时考院外已经是人山人海。
有焦急等待贴榜的举人,有担着个挑子,四处游走,高声叫卖包子馒头的小贩,还有就是一群守在榜下的仆人。
这些仆人的来头可不小,家里老爷基本上都是正五品以上。
他们之所以会聚集在这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官员的女儿大多尚未婚娶,又想要找个好的。
平时,这些官老爷只能想方设法打听京城里的俊杰。
现在好了,但凡会试上榜者,长得好不好看且不说,至少在文才这方面还是很厉害的。
不过,这些仆人还是有脑子的,他们只有看到长相较为俊朗的考生,就会上去连拖带拽,将对方拉到僻静处,然后亮出自家老爷的名号,再吹一吹自家小姐是多么多么的贤惠,长相多么多的出众云云。
当然,就算考生不愿意来个盲婚哑嫁,那些仆人也会露出蛮横的本色,将考生强行带回去成亲。
还有人给这个取了个榜下捉婿的美名。
至于考生不愿意,事后也没用了,你都直接入了洞房,睡了美娇娘,还想反悔?
老丈人一张二指纸条将你送入衙门,革去功名!
总之,自己去看榜还是比较危险的。
方小悦之前就知道这些,更何况会试之后,自己名声远扬,指不定就有人盯上了自己,正打着将自己送入洞房的美梦呢。
因而放榜那天,方小悦压根就没准备去看榜,连想要替自己去看榜的张元明都被他压了下来。
他可不想让张元明被抓了去当别人家女婿。
虽说张元明不是举人,也没有参考,但张元明也算是相貌堂堂,很容易被人看上的。
再说了,放榜之后,自有衙役来送喜报。
自己反正是要打赏的,又何必浪费自己的腿力。
不过放榜那天,张元明显得很毛躁,早早就起了床,搅得原本打算舒舒服服睡个懒觉的方小悦也不得不爬起来,将他训斥了一顿。
可就在方小悦回到床上趴下,正准备睡个回笼觉的时候,就听到远处一阵鞭炮声响起,一阵高昂的报喜声传来:“恭喜XX县黄XX黄老爷金榜题名,高中30名!”
这一下就让方小悦清醒了大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报喜声连连响起,让方小悦头痛不已。
如果可以的话,他恨不得跑出去将那些报喜的衙役嘴堵上。
还好最初的几声报喜之后,这边就安静了不少。
可等到他睡得迷迷湖湖的时候,又是一阵鞭炮声和报喜声响起:“恭喜矿炉县方明瑞方老爷金榜题名,高中会元!”
这会元就是会试第一名,之后还有殿试,大家都知道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
这一下,方小悦就彻底没法睡懒觉了。
张元明欣喜若狂的将方小悦从床上拉了起来。
方小悦也不得不出门接受众人的祝贺,同时给报喜的衙役发了红包。
此时的客栈老板简直就是牙齿快要笑得掉落地面了。
这次会试的会元居然住在自己客栈,可以想象,以后可以以此作为客栈的噱头,以后会有大量参加会试的考生会入住客栈,以方便沾一沾文气。
从贴榜的那一刻开始,方小悦就感受到海量的文气从四面八方朝着自己汇聚过来。
只不过在报喜之后,得知方小悦中了会元的人增多,这文气的聚集也就变得越发勐烈。
不过众人给方小悦道喜,方小悦也不得不出钱宴请来道喜的举人。
还好,那客栈老板懂事,只收取了成本价。
不得不说,这个客栈老板的运气不错,不但会元在他这里住店,店里中了贡士的还有另外一位举人。
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那些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举人纷纷跑来祝贺方小悦中了会元。
让方小悦都有些想要挂免战牌了。
只可惜,如果这个时候,他将众人拒之门外的话,对他的名声影响还是很大的。
大家会说他骄傲了,看不起其他举人等等。
这样一来,名声坏掉了,以后就算是进入官场,难度也是很大的。
三日后,众人就来到了皇宫外。
这殿试便是在皇宫里的负屃宫内进行。
这负屃乃是龙生九子里的老八,生性好文。
等了一个多小时,里面便有文官与太监出来,指引他们入内。
方小悦作为会元走在第一位,带路的文官和太监走在方小悦身边,时不时对方小悦看上一眼。
当然,这个并不是因为方小悦是会元的关系,而是因为方小悦之前的那两首诗太出名了。
但凡对诗有些爱好的人都会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产生很大的兴趣。
更何况,方小悦之前在山南省做的诗也在京城传播开来。
而带路的文官乃是礼部的一位郎中,其原本就对诗极为爱好,现在看到正主了,都有一种原世界里粉丝看到偶像的热切。
至于那个太监,实际上也是如此。
其乃是司礼监的一个小太监。
司礼监大概是各大监里文化层次最高的一批了。
每年都会有刚进宫的小太监被选入司礼监内,成批的接受文化教育。
而诗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际上,司礼监的大太监文化水平都很高。
很多大太监拿去考个秀才,甚至于举人都是没问题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位做诗极为出色的贡生,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当然,即便是粉丝看到偶像,不管是文官还是太监都没有与方小悦搭话。
因为这次贡生们进入皇宫乃是参加皇帝陛下主持的殿试。
虽说不管殿试考得如何,他们最差都能够获得同进士出身。
而同进士出身则能够到地方去担任正七品县令。
这对于大多数贡生来说,已经是人生得意了,满足了。
但这总归是科考的最高层次,谁也不敢大意。
一路上,贡生们表面上一个个面色严肃,但实际上,他们眼睛的余光总会朝着四周扫描。
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皇宫,并且对于大多数贡生来说,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后一次进入皇宫。
等他们到了地方,就任县令之后,基本上就没机会进入皇宫第二次了。
毕竟以县令为起步,耗费人生数十年,到退休的时候,多数人最多也就只能混上个正四品知府罢了。
而正四品知府想要进入皇宫觐见皇帝,也是不可能的。
负屃宫距离宫门不算远,步行十多分钟就抵达。
此时负屃宫外有大批的禁军甲士把守,他们都穿着最精良的铁甲,浑身透出一股彪悍气息。
方小悦目光从这些甲士身上扫过,心里衡量着他们与张元明的个体实力差距。
心里略微估算之后,方小悦就判断出此时的张元明如果手持厚背刀的话,对抗三名甲士并不算太大问题。
可别小瞧了这些身经百战的甲士,他们每一个都是从血海肉山里厮杀出来的精锐。
再加上他们身上厚实的铁甲,百锻而成的长刀,面对一般的县兵,一打十都不算什么问题。
此时负屃宫内,一位面色略微焦黄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微微斜靠在龙椅靠背上,十多名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恭敬的竖立在两侧。
“禀报陛下,贡生已到殿外。”
一名守候在宫门外的大太监走了进来,朝着皇帝跪下禀报道。
“宣!”
皇帝微微抬了抬眼,低沉道。
“陛下有令,贡生进殿!”
随着大太监拉长了的声音,贡生们纷纷低着头进入负屃宫。
负屃宫里早就摆好了三十张书桌,贡生们在大太监的带领下,朝着皇帝陛下三拜九叩之后,便依次入座。
殿试的考卷只有一题。
论国之隐患。
不得不说,当贡生们看到这题目的时候,齐齐眉头一皱,后背隐隐冒出冷汗。
别看这些贡生平时自称狂生,批驳时事,自誉为宰相之才,可真到了这个时候,却一个个隐隐有了惧意。
方小悦看了这道题,也感觉略微有些难。
殿试与会试的考试模式完全不同。
殿试乃是由皇帝陛下亲自主持策士。
说白了,所出之题就是考察贡士在国家大政方针上的水平。
要说眼前这道题,别说贡士了,就算是举人,秀才,或多或少都能够答出一些来。
譬如什么吏治混乱,什么官场党争频发,什么文武不和,苛政如虎甚至于土地兼并,北方草原诸国虎视眈眈等等都可以拿来当成这道题的答桉。
但问题是像这样的策论,你一旦答出来之后,就等于是你的施政纲领。
说白了,就好似方小悦原世界里那些议员的政治光谱一样。
这玩意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譬如你写了吏治混乱,那么你以后肯定就得和吏治开战,梳理混乱的吏治,从而与天下的恶吏、贪吏、劣吏为敌。
你如果写了文武不和,就必然要去调解这种不和。
写了土地兼并,你就得去限制大地主集团等等。
总之,这就等于提前给自己准备一帮政敌。
当然,你当官之后,也可以不按照自己写的策论来,但那样的话,就会被人批评没有风骨什么的,在文人里的名声就臭了。
就好似百年之前,某位阁老就以廉洁奉公而闻名于世,只可惜在某位大太监崛起之后,这位阁老随即就拜在了大太监门下,成为了对方在前朝的政治盟友。
因而其也被文官们唾弃为阉党。
等到那个大太监被新任皇帝赶下台之后,那位阁老也就成为了典型的文官败类,被世人所骂为阉狗,从而身后名不保。
殿试开始没一刻钟时间,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就感觉不耐烦了,起身摆驾离开,将殿试的事情丢给了几位副考官。
皇帝陛下乃是主考官,那么这些副考官的身份也是相当骇人的。
其中有主持前朝大事的首辅与他的三位小伙伴,以及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人。
随着皇帝陛下一走,一干官员就变得轻松了很多。
毕竟皇帝在这里的时候,他们是不能过于放松的,否则就是御前失礼。
而皇帝一走,他们就可以坐在那里喝喝茶,休息一下老胳膊老腿。
至于下面的贡生,见皇帝走了,一个个也放松了不少。
但即便是如此,其中不少人坐在那里依然是焦躁不安。
实际上就连方小悦都有点头痛。
在寻思良久之后,他还是落笔了。
不过他写的策论则是以劝农为主,开篇就指明国之隐患为粮食产量与人口日益增长的矛盾。
方小悦接下来,没有去说什么田地兼并,而是阐述了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乃至于建议加强对新品种粮食的推广种植等等。
就策论格式而言,方小悦很完美的做到了,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将大泽国两百多年的繁荣归根于历代皇帝坚持农业为重的政策。
当然,方小悦也不敢完全肯定自己的策论会被皇帝陛下看上,不过以他四书文20级的水平,将这篇文章写得花容锦绣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虽说殿试一共也就只给了半天的时间,但对于那些贡士而言,倒也是绰绰有余了。
毕竟任何一位过了会试的贡士,在殿试时的难点都只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策论方向,只要确定了,写出一篇文章并不是什么问题。
因而即便一些贡士前面好似猴子一样抓挠,但他们看到时间不够之后,写起来还是很快的。
最终所有贡士都在时间结束之前完成了自己的策论。
等到小太监们上来收卷之后,贡士们朝着没人的龙椅齐齐一拜,然后排队离开负屃宫,按照原路离开皇宫。
而首辅等人则开始翻看收上来的试卷,并将自己看好的试卷挑出,放在一旁。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他们看好的试卷无疑就是与自己施政纲领一样或者相近的。
很快,十五张试卷就被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