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觉得自己要赶紧熟悉司农寺的事务,然后再弄明白这里面的猫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大唐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依照李彦这么多年的所见所闻,他也知道了所谓的大唐盛世也不过就是没有人被饿死罢了,而且那些边远地方照样有饿死的人。
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老百姓不要太多了,跟后世的生活水平更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虽然说后世一样有朱门酒肉臭的情况,但好歹路无饿死骨啊,只要四肢健全、头脑正常,还是能够挣到钱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的。
不过也对,之前打了十几年的仗,老百姓居无定所,整日里提心吊胆,农事、商业都被荒废了。
天下如此贫困,有能之人便应该站出来改变目前的情况,还天下一个太平,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吃好喝好。
李彦刚穿越来大唐的时候,只是想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做一个逍遥自在不愁吃穿的小少爷。
可是现在的他腰缠万贯,每日里那是哗哗的银子流进他的腰包里,反而开始关注起天下民生了。
也是这个时候,李彦才想明白后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慈善家,他们热心帮助上不起学、治不好病、吃不上饭的穷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以前李彦这是一个普通人,站在小市民的角度上,想当然的就觉得那些所谓的大慈善家不过是一些喜欢显摆、沽名钓誉之徒。
现在李彦的层次提高了,在其位谋其职,他才懂得了什么叫做社会责任感,什么叫做历史使命感。
当然了,在后世的时候,李彦整日里过着两点一线,早八晚五的日子。光是忙着为了温饱而奔波就已经够累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经历去思考什么叫做社会责任感,什么叫做历史责任感。
就算有时间,也是在网上仇仇富,放松下心情了。
如今地位的提高,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李彦的眼界更加的开阔了,跟后世的思想层次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面。
李彦其实是很不赞同李彦的做法的,毕竟整个天下都是李家的,那些官员们不让他乱用钱也是为了天下着想,而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河东道现在的情况还算是不错的,毕竟自己和平阳公主可是在那里治理了整整四年。可是大唐的其它地方呢?那里的百姓依旧还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日子,何其悲哀。
想到这里,李彦忍不住开口问李世民:“秦王,你知道当今天下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吗?”
闻言,李世民愣住了,好半响才问道:“俊青,什么是当务之急啊?”
看见李世民那傻乎乎的样子,李彦忍不住笑了:“当务之急就是说如今的大唐最急于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下李世民就明白了李彦话里的意思了,看来发现了他们说得没错,李彦这个人十分的有普世精神。
想当初攻打长安的时候,李彦就是因为不想让士兵伤亡太多才主动献上计谋的。在河东道辅佐平阳公主管理也是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让老百姓们吃饱穿暖,不再为生计发愁。
房玄龄很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更加有一双使人的慧眼,是个难得的人才。
只可惜像房玄龄这般的人才,却由于自己和李建成的斗争而被父皇贬官,赋闲在家,实在是让人唏嘘啊。
这样一想,李世民的心情难免就有一些低落了,黯然神伤的说道:“大唐的当务之急自然是没有银子,毕竟现在还没有到夏天,百姓地里的粮食还没有收获。只有等粮食收获了之后才能收到赋税,何况还有好些地方正等着朝廷的赈灾。”
“而北方的当务之急则是解决粮食的问题,那里的土地因为战争而十分荒芜,复耕的面积也十分的有限。如今的大唐可谓是百废待兴啊。”
“而且饥民叛乱、农民起义一直都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这一次刘黑闼能够发动叛乱,也跟江南一带的民生有关系。只是大唐才刚刚安定,战争才刚刚结束不久,这些问题根本就还没有能力和时间去解决。”
李世民这么一说,李彦也就能够理解了,接着说道:“其实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大唐现在的当务之急。”
听见李彦这么说,不仅是李世民,就连平阳公主李秀宁也来了兴致,这李彦可真是一个智多星啊,有这么多的锦郎妙计。
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看着李彦,问道:“此话当真?你真的有办法解决大唐现在的民生问题?”
李彦对着平阳公主点点头,笑着说道:“虽然北方的粮食不够,可这南方的粮食不是很充足嘛,产量也比较高。”
“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南方多余的粮食给调到北方去,也就是南粮北调。”
这个主意可是李彦根据后世的南水北调得到的灵感。
“湖广两地一向是鱼米之乡,粮食丰足,只要把这些多出来的粮食收集起来运到北方灾区就可以了。这样一来的话,大唐的民生危机不就能得到缓解了吗?”
闻言,李世民不禁有些发愣,李彦是怎么知道湖广两地的粮食很充足的?他应该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吧。
别说是李彦了,大唐对江南之地也是刚刚开始触及,没有多少的了解。李彦又怎么会知道的?
这个问题,李世民自然是永远都想不明白的了,李彦也不可能去跟他解释这件事情。
李彦如今已经回到长安城了,就再也没有办法躲开皇室的纷纷扰扰。
除此之外,他也必须要为李渊、为大唐做一些事情,只有这样才不用参与到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夺嫡之争里面。
当下也就不再藏私,按着前世的记忆把知道的都说出来了:“不是有句老话,叫做‘湖广熟,天下足’嘛。所谓的湖广,指的就是鄂州和潭州地区。”
“在那里有一种神奇的农作物叫做水稻,不仅产量高,一年还可以收获两次。如果朝廷出面大力推广的话,到时候只需要把粮食给运去北方,就可以缓解目前的危机了。”
平阳公主李秀宁好奇的追问李彦道:“产量高?那具体每亩的产量能有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