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士远征军的大部队是在第二天清晨抵达狩魔猎人的城堡的,随同而来的是李察牧师本人以及本地圣武士赛文。 李察牧师主要是过来和徐逸尘打个招呼,双方交接一些关于圣武士远征军在本地驻扎时的待遇问题,以及产生的损耗等等。 在听说徐逸尘已经和戴尔·席渥斯达成了一致之后,李察牧师很欣慰的拍了拍狩魔猎人的肩膀,双方的眼神中都透露着从教会身上咬下一块肉的表情。 毕竟,狩魔猎人的账单肯定要教会报销,但是这个承诺是李察牧师本人答应的,还是圣武士远征军的指挥官答应的,还是有很大分别的。 因为李察牧师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所以这一次李察牧师很谦虚的愿意和狩魔猎人二八分账。 徐逸尘则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对方多多照顾,顺便双方在关于粮食的问题上也愉快的完成了一笔交易。 安东尼大港的教会在供应圣武士远征军的粮食消耗时,狩魔猎人愿意用低于市场价格三成的价格,从教会那里购买足够整个报应战团消耗的粮食。 为此,附庸在报应战团周边生活的凡人们,会在狩魔猎人的城堡和围墙以及各种附属建筑修建完毕后,修建一条平整的大路,来连接安东尼大港和报应战团的驻地。 徐逸尘对那些难民们很宽容,只要他们完成每天规定的工作,就可以获得足够饱腹的食物。 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完全免于劳役,但是必须每天在简易的学堂中跟着认字的先生识字,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 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只需要工作四个小时,就可以领取全额的食物,如果有特殊技能待遇另算。 除此以外,所有人,每天都需要工作十二小时,与之相应的则是报应战团每天会提供三顿伙食,每隔一天吃一次肉食。 前所未有的工作强度,前所未有的工人待遇。 在马克思的治理下,不愿意接受的人可以选择离开,但是当徐逸尘接管后,不愿意接受的人,会被卫兵关进新挖掘出来的地窖中。 通风良好,但是没有丝毫的光线。 关禁闭,是改造一个人的最好方式。 既没有天赋,不能成为一名职业者,也不够聪明,无法通过世俗的道路学习足够的知识,成为贵族们用得上的人,这些难民们最大的价值的就是出卖体力。 如果连体力也不愿付出,只想通过歪门邪道不劳而获,那么在狩魔猎人的眼中,这些人就是潜在的混沌信徒,是文明社会的残渣。 在这之前,有的人可以抱怨说没有获得过机会,或者说受到贵族的迫害,没有工作的机会,现在他提供了足够的工作机会! 报应战团提供了海量的工作机会!无论是三千人,还是三万人,只要他们肯劳动,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反之,这些人的思想就很危险了。 远南殖民地不是乐园,不是天堂,这里是系统和现实中人类政权所选定的与混沌展开大规模接触或者直接说,与混沌开战的前线,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 第一次禁闭,十二个小时,和满工时的待遇一样,徐逸尘会让这些人吃饱,以防止他们在第二天的工作中没有足够的体力。 第二次,七十二小时,同样有足够的食物供给,每间隔二十四小时,禁闭者会被带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休息一个小时,防止他们在黑暗中发疯。 至于第三次,没有第三次! 徐逸尘不相信有治不好的懒病,只有顽固不化的邪教徒! 这些人会在公审中被吊死在城门口,让所有人看清楚落后分子的下场! 徐逸尘不是马克思,他没有那么多耐心给这些原住民们做思想工作,妄图通过感化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事。 当然,也许马克思真的能通过谈话改变那些人的思想,但是狩魔猎人做不到。 现实中近百年的经验,让他深刻的意识到,在生产力不足的时代,凡人必须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牺牲,才能建立起真正伟大的国度。 每一个男人都必须挥汗如雨,去铺路,去建筑新的住所,肉眼可见的未来,整个远南大陆都将会在战火中,将基建进行到底! 只要干的好,他们就会成为工头,成为工程师! 女人们也必须动员起来,整个报应战团的驻地中,八百多名的职业者,每一天都会吃下海量的食物,伙房的炉灶二十四小时都不会熄灭! 职业者和民兵们每天在训练场上,在战场上挥汗如雨,需要有人清洗他们的衣服,擦拭他们的武器和盔甲。 只要肯干活,女人们将会获得和男人同样多的报酬,甚至更多。 报应战团的军医李秉衡在被女武士叫走出海之前,培训了一批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团队,尽管她们还没有学习到足够的知识,但是新华夏军中的日常卫生管理条例,她们已经基本掌握了。 这些人会在未来的日子中,和骑士巴特,以及那些愿意和凡人分享知识的圣武士们学习更多关于医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徐逸尘和李察牧师以及远征军的指挥官戴尔,在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确立了三方的合作关系。 报应战团将会作为圣武士远征军在远南殖民地驻扎期间的后勤基地,负责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食物,衣物清洁,盔甲和武器的保养工作,以及马匹的饲养。 如果圣武士远征军发现了混沌的踪迹或者在附近进行侦察任务时,报应战团还会尽可能的提供帮助,比如说向导,情报人员。 如果可能的话,报应战团还会提供一支超过十人的职业者小队以及一百五十人的凡人武装力量。 而相应,圣武士远征军会在闲暇时对报应团的民兵进行一些训练,同时圣武士们不会无故干涉报应战团的内部事务。 当然,最后一条可能连戴尔·席渥斯本人都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