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诺拿到了周明海的名片,还得到了对方的承诺,什么实习证明之类的,完全没问题,但他必须参与6月份的金融分析师考试。
回学校的路上,李兆丰一直在说王诺是疯了,但即使是这样,他心里还是升起了佩服的情绪,不是谁都敢报考金融分析师的。
王诺也知道很难,如果没有诚实笔,他是不敢参加的,因为这东西的结果没具体分数,只有过和不过,而且衡量是否通过的标准不是固定的分数,而是一个变动的相关函数。
比如说10道题,所有报考的人都答对了110道,那么只对了110道题的一大群人都过不了,你可能要到有115/10、116/10甚至是更高的准确率才可以通过。
更夸张的是,即使你运气好,碰到了全世界报考人员都发挥失常的一次考试,世金所还是不会放过你,他们有一个复杂机制,比如历届成绩的数据参考、优等生成绩参考、专家审核制度等等你想都想不到的东西。
是以参加金融分析师的考试,你不用想着碰运气,你只要证明你这一次的考试成绩配得上“通过”两个字,世金所就会给你公道。
接下来的几天,王诺去孤儿院“刷经验”、回学校参加办理开学事宜、去万利金融研究所办理实习手续,忙得不亦乐乎。
诚实笔的使用次数也终于从负数转正,在出力又出了点小钱的情况下,笔帽那个只有王诺看得到的数字,由“-5”变成了“”。
期间王诺也是用“充值”的途径获得了几次试验的机会,能量的获取方式和消耗模式也算是被摸清了一些规律。
这东西在王诺看来,说是“以善良为墨”,不如是搜集被感谢、感激和感恩的能量,你善良、你帮助的对象如果不领情,能量根本毫无变化,或者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帮一个不领情的人,不能说是善良的表现。
王诺被这些思考搞得很烦躁,经历了黔宇新材的事情,又通过几次的试验之后,他目前没有使用道具来赚钱的好办法。
月1号周四,农历正月十四,王诺终于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生涯。
负责带一带王诺这个新人的是分析师姚书亮,此君三十岁左右,高高瘦瘦、标配眼镜,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都难掩身上那一丝不正经的气息,一见面就表示他已经是王诺的师傅了。
“万利证券算不上大型券商,但万利金融研究所却是发展得不错,我们为公司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享受某些待遇是理所当然的。”姚书亮有些得意,然后挤了挤眼睛道:“有些东西,师傅我慢慢教你。”
“亮哥,你就那么喜欢当人家师傅?”王诺有些无语的看着姚书亮,道:“说起来,我是周师兄的师弟,你是周师兄的徒弟,也就是说……”
“你小子刚进来就想当师叔?”姚书亮吐槽道:“业内规矩哈,你入行由谁带着,谁就是你师傅。”
“好吧,师傅你好。”王诺可以随便跟姚书亮开玩笑,但也不会去挑战业内的潜规则,而且这种规矩对新人其实很有利,有个老资格带着,总是可以少走许多弯路的。
再说了,姚书亮可是分析师,如果不是周明海的关系,王诺入行的师傅应该会是信息采集员、研究员之类的底层老油条。
“乖徒儿。”听到王诺的称呼,姚书亮笑出了声,介绍研究所的时候更加卖力,甚至是有种卖弄的感觉,话里行间也直接就把王诺当做了自己人。
想来也是,周明海是姚书亮的入行师傅,王诺是周明海的校友师弟,姚书亮又是王诺的入行师傅,这放在圈内就是妥妥的嫡系队伍,而且王诺这种普通本科生和姚书亮这个层次的人没半点利益上的矛盾,大家关系自然是能好则好。
在把王诺介绍给其他人的时候,周明海没有出现,但姚书亮的身份也是足够说明某些事情了。
只不过,王诺敏感的察觉到,师兄领导下的研究小组似乎并不怎么具备活力,即使是比较跳脱的姚书亮,来到工作区之后,脸上也似乎带着一丝沉重。
王诺也很快就没有心情去查探这个异常,很快的,在大家见过面之后,他的实习日常马上从打杂开始。
“小诺帮忙复印一下文件。”
“阿诺,帮我去楼上报个单子。”
“王诺,午饭送来了,你去楼下拿。”
研究部门的新人,基本上都是在被前辈使唤中成长,复印文件、拿外卖、装水跑腿,各种杂活接踵而至。
在忙活这些杂活中,王诺可以接触更多的同事,在这个大集体中刷一波存在感,也能渐渐摸清到研究小组的运作模式,更可以知道周明海领导的研究分析小组处于什么状况。
到了下午,王诺知道的情况就是,研究小组一共有五个人,其中一把手是高级分析师周明海,副手是分析师姚书亮,然后有两个金融研究员,分别是小组双胖陈曼和陆昌,加上他自己,构成了一个研究分析小组。
万利金融研究所拥有好几个像周明海这样的低配研究小组,而业内主流券商的研究所都是作为成本中心存在,是以大家没什么盈利压力,但有刷脸的压力。
比如说你作为一个金融研究所,你要发研究报告吧,你必须言之有物,作为万利证券的研究所,你要帮公司的投资团队分析市场吧,你也必须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然后还有个人的野望、研究所的名气、是否能够参加某些会议的能耐,等等一系列的东西,称之为刷脸的压力。
在哪里混,都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然后拿到自己应有的报酬。
周明海的研究分析小组目前处境就很不妙,在针对新材料版块的分析中,他们持续给出看好的结论,巧合的是,万利证券有不少自营资金投入到新材料版块,然后……被小套了。
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新材料版块一直半死不活,量能萎缩不说,居然还有所小跌,要知道,公司丢进去的是千万量级的金钱,单单是半年的利息都在七位数,不赚钱都算亏,更何况居然出现了账面亏损。
于是乎,从去年年末开始,公司有减仓的计划,但怕的是在年报中出现这些实际亏损数据,加上意见不一,这件事拖到今年年初,现在是月份,资金便有了再次动弹的契机,于是乎继续分析成了任务。
作为研究分析人员,周明海等人可以说压力山大,虽然决定投资的是一线团队,但己方已经出了研究报告啊,不背点锅才是怪事。
研究小组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认不认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