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dengiaoping南方讲话发表之际。当时的中国,尽管经
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
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时,“意识形态”
的武器会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整个中国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处
于一种缓慢爬坡的徘徊状态,笼罩着一种沉闷、疑虑、无所适从的气氛。dengiaoping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
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要抓住机
遇,大胆改革,加快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决心。
dengiaoping谆谆教导我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
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
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dengiaoping的讲话坚定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决心,本地民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享受到
政府开放私人安装电话的成果。这小小的电话机在当时可是稀罕物,在钟馨的记忆
里,每一次想给远在干校劳动的父亲打个电话都得到邮局,而且还得提交单位证明
书,证明打电话和受话人的身份以及通话的事由和目的。七十年代末期,电话主要
作为工作时的办公用具,许多机关只有总机是直拨性质的,在单位打电话都要外线,
号码只有六位数字。那时,单位电话是普及了,可家庭电话极少,而且为了私事也
不好意思去打,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厚着脸皮,冒着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风
险去打电话。如果谁家有电话,那一定是正局级以上的干部。那时,私人电话普及
率不到百分之零点四,不及世界水平的十分之一,比美国落后七十年,大多数城镇
还使用手摇式电话机。
八十年代中期,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往省外打电话仍然非常困难。电信局
里经常挤满排队等候的人,有人甚至带着午饭排队,而且通信质量很差,打长途电
话要扯着嗓子,好像吵架。话务员整天戴着耳机,脖子上挂着牛角式的话筒。一天
下来非常辛苦。
这次开放私人家庭电话,虽然需要交纳三千元的安装费,可仍然阻挡不了那些
先富裕起来的人的热情,申请的人络绎不绝,钟馨哥哥就是其中之一。而对钟馨来说,
这就是她心目中小康的标志,并且是身份的象征,可望而不可即。
下班回到家里,钟馨还没有打开房门,邻居过来悄声地说:“今天上午林之川又
带一个女人回来了。”
她木然地看了看邻居。
“听我说。”邻居压低声音神秘地说,“这次他带来的与上次不是同一个人,两人
在房间待了很长时间。唉,真是难为你了,他这样对你你怎么能待得下去?要是换
作是我,早气炸了,你们还是赶快想办法搬家吧。”
“往哪搬?”
“你们单位没房子吗?是呀,现在有房子的单位又有几个?就算有也要排队,
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轮到自己。”
钟馨笑笑,转身进了门。她疲倦地靠在门板上,本来心情就够糟的了,邻居这
些话又在她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儿子放学回来了,他放下书包就玩起了游戏机。儿子最近情绪还不稳定,每次
回家都是埋头玩游戏,钟馨对此也很无奈。
吃晚饭的时候,母亲过来了,像法官似审视饭桌说:“怎么就炒这几个菜?怎么
没买鸡肉?”
母亲对鸡肉真可谓情有独钟,且不管过节一定得有鸡肉,就是平时也隔三差五
地买,她信奉鸡肉能滋补身体。不仅如此,在母亲主持的餐桌上,一日三餐从来没
有缺过肉,今天不是焖排骨就是红烧肉,要不明天就是醋熘鱼,再者就是扣肉、炒
猪肝;就是汤也有好几种,什么冬瓜、淮山、花生、莲藕炖沙骨,除了海鲜、牛肉、
马肉和野味之外,母亲的汤总是变着花样。就是被嫂子歧视的今天,她依然为丰富
餐桌而忙碌,她的这种习惯,钟馨也是见多不怪。
钟馨恹恹地说:“谁规定一定得吃鸡肉?”
“你得注意。”母亲想象力丰富地说,“乐乐正在长身体,你可要给他做好吃的,
再这样下去乐乐会营养不良的。”
“嘁,大惊小怪,一顿没吃鸡肉就会营养不良?”
母亲摆着架势认真地说:“前些天来,看到你们也是吃这几个菜,你应该多换换
口味嘛。”
“这是时令菜。”
“那也得换别的。”母亲坐到饭桌边,伸手抢过儿子的筷子,往儿子碗里挟了一
些菜,“要多吃菜,要多吃。”
儿子伸着手:“外婆,把筷子给我。”
“你看看。”母亲又指点着菜盘,“应该切得细一点,怎么这么粗呀?还有要多放
油,这样炒出来的菜才好吃。”
钟馨白了母亲一眼:“你来这里就是为了说这些?”
不说这些还能说什么?要知道,母亲是典型的家庭妇女,想和她探讨学校的教
学问题是不可能的。钟馨也知道不应该对母亲有过高的要求。其实母亲今天是另有
目的的,她咂咂嘴巴,摇晃了一下脑袋:“你哥哥安装电话了。”
钟馨惊讶地说:“家庭电话?”
“是。”
“哇!很贵吧?”
“可不。需要交三千块安装费,每月还得二十五块的月租费呢,这些都是基本
费用,通话费另计哩。”
“哦。”面对这样一笔天文数字,瞬间钟馨回归平静,她装作没事似的默默吃饭,
不时给儿子夹菜。
看到钟馨如此这样,母亲转而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一边欣赏一边注
意观察钟馨的神色,看到钟馨专注吃饭便忍耐不住了,把盒子递到钟馨面前,意味
深长地说:“你看,这是什么?”
“是什么?”钟馨心不在焉地问。
“打开看看嘛。”母亲想,只要钟馨看到这金灿灿的项链就会心动,而只要钟馨
一动心她就有机可乘。
“不看。”
“给你看你就看嘛。”母亲把盒子塞到钟馨的手上。
钟馨疑惑地打开,里面是一条金项链。给我的?母亲什么时候舍得把这么贵重
的东西给自己了?一定别有企图。
“漂亮吧?”母亲凑近钟馨身边,小声地说,“要一千多块钱,是纯金的。”
钟馨警惕地瞥了母亲一眼。
说起母亲这项链,这里边还有个故事。今年春节,嫂子那个在台湾的舅舅带着
老婆孩子回来了。舅舅是1949年随国民党去台湾的,这几十年来,一直杳无音信,
家里人不知他是死是活。直到八十年代末,突然有一天,家里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
信件,这时才知道舅舅还活着,大家喜出望外,赶紧给舅舅写了回信。接下来,一
家人日也盼夜也盼,终于把舅舅盼来了。由于两岸隔绝多年,况且对大陆怀有深深
的恐惧,舅舅只身一人前来打探。当得知一家人平安,眼看大陆处处一派欣欣向荣
的景象,舅舅放心了,回去后,今年春节就带着老婆孩子回来探亲。据哥哥说,舅
舅的女儿长得非常胖,衣着时髦,浑身珠光宝气。而且吃东西非常挑剔,隔天剩下
的菜绝对不碰,顿顿都要吃新鲜的。舅舅还给每个人一只金戒指作为见面礼。嫂子
被舅舅那一掷千金、趾高气扬的架势折服了,相比之下,她对目前的境况怨天尤人,
整天有事没事就对哥哥唠叨:你们家穷酸样,嫁给你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哥哥架不住嫂子的软缠硬磨便给她买了条4K的项链。看到老婆心满意足的样
子,联想到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父母亲,为了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哥哥悄悄用私
房钱给母亲也买了一条金项链,给父亲买了一身毛料衣服。母亲得知嫂子舅舅的事
情之后,她也不甘示弱,只是她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她想把项链借给钟馨,让
钟馨充充面子,可她哪知道钟馨不屑于此道呢。
“借给你。”母亲继续诱惑,“你不要穿得太寒酸。”
“戴上这玩意儿那只能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钟馨生硬地说,“你得有实力,
如果没有实力哪怕穿上貂皮大衣戴上钻石戒指也不行,我为什么要装?哥哥给你买
的,你就收起来。”
钟馨知道借了首饰就等于给自己套上枷锁,今后万一与母亲有意见冲突,母亲
就会借题发挥。钟馨放下筷子站起来,准备结束这场谈话。
“你真的不要?”
“好啦,不要来烦我了。”钟馨收拾碗筷,“我说不要就不要,你还不了解我的脾
气吗?”
“长这么大了,你还没有一件首饰。林之川没有给你买,你也不懂得给自己买。
你的同学唐水莲她有好些金项链哩。”
确实如此,结婚这么多年来,钟馨从来没买过一件金银首饰,甚至连私房钱都
没有,以至于今天几乎净身出户。钟馨生气地说:“你去和别人比吧,人比人,气死人。”
母亲没有放弃努力,心想钟馨不注重首饰就算了,但衣服无论如何也要穿好些,
不然自己的脸面也没光彩。母亲收起盒子,转而又说:“你的衣服太少,你把过去的
衣服拿出来,我把它们改一改,这样你就有多几件换洗的了。”
“你说够了没有?”钟馨不耐烦地挥挥手,“别在这里啰唆了,穿什么衣服我知道,
你不用操这份心。”
“我记得你原来有许多好衣服的。”母亲打开纸箱,从里面翻捡出一件八成新的
连衣裙,“这件连衣裙你怎么不穿?”
钟馨瞥了母亲一眼,端着碗筷到厨房去。
“这衣服还蛮新的。”好像捡到胜利品,母亲举着衣服,一迭连声地嚷,“改一改
还不错,我拿去改哦?”
“那是我姑娘时期穿的,我现在已经当上妈妈了。”
原本以为躲进厨房就可以避开母亲的唠叨,但母亲的声音还是穿透墙壁直冲钟
馨的耳朵,钟馨知道母亲的毛病,只要自己不吭声,她会越说越来劲,如果真那样,
简直是地狱般的折磨。况且钟馨现在很疲倦,没有精力陪母亲闲扯,能阻止母亲没
完没了唠叨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惹她生气,只要她生气了嘴巴自然就会停下来。
钟馨异常生硬地说:“穿这样的连衣裙怎么站讲台?丢人现眼。”
母亲怔了一会,依然固执地说:“那么等下次领了工资,你去买一件新的。”
钟馨走出厨房,从母亲手中抢过衣服扔到床上:“行了,叫你不要管我,穿什么
我懂。”
母亲一愣,这才看到钟馨一脸的怒容和疲惫,她有心再辩解几句,可看到钟馨
气呼呼的样子便止住了。停了一会儿,她才低声地说:“你的水平低,有什么能耐让
别人看得起你呢?”
“嗬,你还有完没完啊?我上了一天班了,累得要命,你有功夫说这些没用的
废话还不如回去看看我爸爸。”钟馨生气地说,“爸爸现在不知怎么样了,你回去吧。”
“好了,不说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