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两座城池的士兵也是闲来无事,挖掘工作十分尽兴,通道建设得相当好,甚至马匹都能在其中随意行走。文聘等五千将士,从此处逃脱,也不过是半个时辰的功夫,怎么算都来得及。 陆逊当然不敢轻易派兵进入地道去追赶,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有机关埋伏,或者被灌水淹死,他命令士兵堵死密道入口,留下一万兵马守城,随即毫不犹豫地率军扑向了新城。 江夏附近的这座新城,里面没有百姓,只是用于驻军,文聘将队伍撤退到此地后,立刻也堵死密道,开始组织防守。 经过多年打造,新城中的防御物资堆积如山,多到数不清。等陆逊赶来之时,城墙的士兵已经斗志昂扬,做出拼死防守的姿态。 说起来,陆逊也是被王宝玉给吓怕了,唯恐中计,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他本该先来占领这座新城,结果却去打了江夏。 陆逊后悔不迭,其实他真是想多了。 因为,无论陆逊怎么做,结果都是一样,王宝玉早就通知了文聘,适当抵抗,可以随时放弃江夏。 “哈哈,陆逊,你可是闻着酒味来的?罢了,既然嘴馋,这喝剩的几滴便送与你吧!”文聘大笑着将手中酒坛子扔了过来。 距离够远,当然不会被砸到,但陆逊还是下意识的躲闪了一下,引来城墙之上文聘将士的哄然大笑。 “文聘,休得张狂!”陆逊恼羞,高喊道:“这次你休想逃脱。除非,哼!” 陆逊想说的是除非再挖一条通道,但想到这茬就气恼,说不出口。 “本将军蒙汉兴王大恩,早便不惧生死,倒是你这厮,不自量力,愚昧好战,挑起多少事端,早晚会死得凄惨。”文聘冷哼道。 咒我者死! 陆逊勃然大怒,命令大军将新城死死围住,通道能救得了一时,绝不会护你一世!一定要生擒文聘,将其剥皮削骨,挫一挫荆州兵马的威风。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巴丘守将,绰号猫将军,已经率领三万大军,正风驰电掣的赶来,目标正是救援新城。 来得好! 陆逊心头狂喜,立刻吩咐下去,命大将朱桓继续围攻新城,他亲自带领三万大军,星夜出发,趁着巴丘空虚,前去夺城。 就在陆逊带兵走后不久,朱桓便宣布了攻城令,六万大军一拥而上,声势相当惊人。 文聘虽然只有五千兵马,但是防守的相当激烈,数不清的石块和箭矢从城墙上落下,守城士兵都身着铁盔铁甲,只露着两只眼睛,全然不惧下方的流箭。 一时间难以登上城墙,朱桓又吩咐搬出巨木,撞击城门,但是,当巨木刚靠近城门,上面便浇下了石油,随即一把火被点燃。 足足攻打了两个时辰,江东大军依然没有丝毫进展,荆州军配合得当,井然有序,不见一丝一毫错乱。 朱桓终于意识到,文聘根本不是看起来那般不堪一击,先前分明是主动放弃了江夏。 兵力数倍于敌,这是取胜的稳妥筹码,仗着人多势众,朱桓不信夺不下,对新城一次次发起猛攻,连夜间都不休息。 城墙上抛下的石块,已经填塞了护城河,箭矢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攻城的大军损失了足有三千人。 实在太累,将士们攻城速度放缓,但城墙守军却越战越勇,导致攻城方损失加大。 不急于一时,朱桓吩咐大军撤回休息,而城墙上守军也越来越少,看来也去歇息。 就在两个时辰之后,朱桓突然觉得不对劲,城墙上的守军怎么一个都没了?这场景十分眼熟,好似哪里见过?哪里来着? 不就是刚刚的江夏围困之时嘛! 不好,文聘又要跑,朱桓立刻下令,快速夺取城池,没有任何阻碍,只用了半个时辰,江东大军就顺利的夺下了新城。 进城之后,没有文聘将士的身影,朱桓的肺都要气炸了,不用说,又让他们给跑了。 经过一番搜寻,城中竟然还有一条地道,正是通向了城外,文聘又一次金蝉脱壳,只怕此刻已经在返回彝陵的途中。 感叹了一阵子荆州兵马的狡猾,朱桓留下一万兵马守城,继续率领五万大军,迎着老猫大军的方向而去。 这也是陆逊跟他商定的计谋,一旦夺了巴丘,陆逊便会带兵返回,给老猫这支荆州兵马,来一个前后夹击。 巴丘果然空虚,只有几千兵马守城,等到陆逊兵临城下,这些兵马早就跑了个一干二净,几乎没费吹灰之力,江东兵马再得巴丘。 然而,当陆逊按照原来的策略,想要挥兵回头从后方追击老猫大军之时,却听到了一个消息,老猫已经带领所有兵马,向着彝陵方向撤退而去,分明不想交战。 轻易得了三座城池,战果赫赫,但是陆逊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这仗打得太容易,没有伤及对方筋骨,反而让陆逊心生疑惑,怎么都觉得是王宝玉故意放水。 这些疑问只要追着文聘以及老猫打就可以知晓,当然,陆逊还没有盲目到试图带兵去直接攻打彝陵。 不过有收获就是好的,江夏、巴丘甚至中间的驻兵新城,都落入了陆逊的手中,江东兵马完全可以构建长江防线。 陆逊吩咐下去,让朱桓镇守江夏,他带兵亲自驻守巴丘,在积极备战的同时,将战况火速汇报给孙权。 旗开得胜,连夺两座重要城池,还有一座新城,江东群臣欢欣鼓舞,纷纷认为王宝玉就是纸老虎,而且处在众叛亲离的被动局面上。 孙权一时间也颇为得意,甚至幻想着将来抓到王宝玉,该如何处罚这小子。看在妹妹的面子上,肯定是不能杀,但定要暴打一顿,直到他痛哭流涕跪地求饶才能解气。 许多大臣纷纷进言,当一鼓作气,继续进攻彝陵,夺了荆州的大本营,诛杀王宝玉。 丞相顾雍极力反对,认为此举相当冒险,当年王宝玉羽翼未丰之时,司马懿、曹丕、曹叡三次进攻,均以落败而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