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周嘉谟面色不变,天启皇帝的脸上也没有露出什么奇怪的表情,只是玩味的看着周嘉谟,道:周爱卿,你拿着一份弹劾自己弟弟的奏折到朕这里来,究竟是想和朕说什么呢要朕将这份奏折留中不发
如果换做别的人,听到天启皇帝这样说,恐怕早就惶恐的跪下了。可是周嘉谟却不同,这位吏部天官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轻轻的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情还没查清楚,臣不会说什么。虽然臣相信张谦,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臣不敢保证。如果查明这是真的,臣或许回到皇上这里来给张谦求情
点了点头,以天启皇帝对周嘉谟的了解,这个人就不是一个会徇私枉法的人。眉头微皱的看着周嘉谟,天启皇帝迟疑的说道:周爱卿,不要再藏着掖着了,有什么话说吧
皇上,臣想去江南,请皇上给臣一个巡查江南的身份周嘉谟丝毫不客气,一副本该如此的表情,看不出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什么不妥。
饶是天启皇帝心神坚定,此刻也被周嘉谟弄得一愣,这是哪和哪啊官员对于官位从内心里面有着很深的渴望,这一点天启皇帝十分的了解,可是像周嘉谟如此直接的,天启皇帝还是第一次遇到。无论是封赏谁,都是一副诚惶诚恐,哪怕是心里在希望,那也是不住的推脱和迁就。皇上登基都要三辞三请,最后才登基继位的,更不要说这些大臣了。
周爱卿,朕能问问你要到江南去干什么吗天启皇帝看着周嘉谟,小心翼翼的道。此时天启皇帝老头子是不是被气疯了,天启皇帝可不想在刺激这个老人家。
皇上。这是张谦给老臣写的信,请皇上过目周嘉谟在怀里拿出一封信,恭敬的举过头顶。
天启皇帝对着一边的王承恩失了一个眼色,王承恩连忙下去将信件拿了上来,恭敬的呈给天启皇帝。
将信封打开,天启皇帝将信件抽了出来。慢慢的看了起来。这封信上的说法和那份奏折上完全相反,显然就是两种极端。不过天启皇帝更相信这封信上的说法,对于周嘉谟的人品和识人眼光,天启皇帝还是信得过的。
皇上,老臣的为人相信皇上心里有数,这次无论是不是我的弟子,老臣都想要去江南一趟。扬州发生地震,当地官员和商人勾结,简直就是在草菅人命无论是武阳还是张谦。让老臣查不来,绝饶不了他们。杭州发生兵变,浙江巡抚就推出来一个把总,如此蒙蔽盛聪,简直就是肆无忌惮通过这两件事情,臣可以看到整个江南官场出了大问题周嘉谟此时似乎激动了起来,下巴上的胡子由于激动,已经开始颤抖了起来。
天启皇帝看着激动的周嘉谟。点了点头,看到奏折和这封信的时候。天启皇帝知道整个江南似乎在酝酿着一股风暴。从自己宣布军制改革开始,各路牛鬼神蛇都蹦出来了扬州的地震不过是一个诱因,这些人实在是太肆无忌惮了
周爱卿,你年纪不小了,实在不适宜到江南去奔波。况且官应震已经去了,你就留在这里吧天启皇帝看着周嘉谟。轻声的安慰道。
皇上,官大人主持赈灾,不出纰漏已经是难得了如果让其分身去和奸商和贪官周旋,恐怕是有心无力。臣此去江南,不干涉赈灾事宜。着重考察江南之官吏,澄清官场周嘉谟的态度似乎很坚决,没有因为天启皇帝的话退缩,反而劝起天启皇帝来了。
慢慢的走下龙椅,天启皇帝在原地来回的走着,眉头皱的紧紧地。江南官场的事情的确是个问题,这一点天启皇帝早就知道,恐怕那里早就被一些大族把持着了。
皇上,臣今年八十三了,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臣已经老了,可是臣的心里却不甘心。臣一辈子都想看到大明朝强盛起来,恢复太祖时候的荣光,震慑八方现在臣大半个身子已经埋进了土里,让臣在为大明做一些事情吧臣知道皇上心中有大抱负,臣或许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臣愿意为皇上的大抱负出一份力。周嘉谟神色淡然,可是语气异常的坚决。
皇上,江南大族很多,多年来把持当地政事,横征暴敛,违反国发之事不知凡几。皇上先要推行新政,那就绕不开江南,江南也是重中之重。江南终究要有人去敲开,臣已经来了,这埋进黄土里的身子也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如果事不可为,皇上也可杀了老臣以平息众怒,臣死而无憾了如果大事可成,臣也算是为皇上尽了一份了,同样死而无憾了说道这里,周嘉谟撩起自己的衣服,缓缓的跪了下去,以头触底。
看着那个跪在地上的苍老身影,天启皇帝连忙转过身,眼泪顺着眼角便流了下来。这是一个老臣子的坚持,这就是大明朝的臣子,这就是大明朝的脊梁
将眼泪擦掉,天启皇帝慢慢的转过身,伸手将周嘉谟搀扶了起来,用力的抓着周嘉谟的手臂,却对一边的王承恩道:王承恩,内阁拟旨,着内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吏部尚书周嘉谟为钦差大臣,代天巡守,所到之处,如朕亲临
臣周嘉谟谢主隆恩周嘉谟想要跪下来,可是被天启皇帝紧紧地抓着,怎么也跪不下去只好谈了口气,道:皇上,为君者,切忌朝令夕改改革不易,贵在坚持
爱卿放心,朕记下了天启皇帝双眼通红的看着周嘉谟,点着头道。
深深的看了一眼天启皇帝,周嘉谟开口道:皇上,老臣告退了说完转身走了出去,虽然年纪很大了,此时却给人一种意气风发之感。
看着周嘉谟的背影,天启皇帝突然一躬倒地,知道周嘉谟远去,才站直了身子。
紫禁城门外,周嘉谟看着被落日余晖洒满的北京城,撩起衣服跪倒在地,三拜九叩,一丝不苟。在最后一拜时,周嘉谟大声的喊道:大明千秋万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圣般的做完这一切,周嘉谟上了自己的轿子,对着外面的人吩咐道:走吧回去
老家人脸色有些苍白,颤抖着声音道:老爷回府,起轿
站在亭子里,天启皇帝看着那顶四人抬得轿子慢慢的消失在了夕阳的余晖了。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转过头看着王承恩,道:王承恩,你说朕同意周爱卿此行,究竟是对是错周爱卿这么大年纪了,朕还让他去做这种留骂名于身后的事情,朕是不是做错了
皇上,原本这样的国事,奴婢是不能插言的,不过有些话我还是想要说给皇上听王承恩的脸上显出犹豫的神情,良久似乎做了什么决定,严肃的道。
你说吧朕从来也没拿你当过外人天启皇帝点了点头,语气低沉的道。
沉吟了半晌,王承恩似乎才想好,开口说道:皇上,奴卑曾经见过一位老将军,那个时候奴卑还是一个小太监。他说马革裹尸,本就是悍将的最佳归宿,老死病床上,对他来说那是耻辱奴卑不知道这位将军说的对不对,不过马革裹尸对那位将军来说就是最好的归宿
见天启皇帝示意自己继续说,王承恩接着道: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过奴卑还听过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皇上雄才大略,臣子自然也想着为国尽忠。周大人八十三了,宦海沉浮,勾心斗角,也曾为名利所束缚。可是在这垂垂老矣的时候,他心底最初的那份报国平天下的理想再一次燃烧了起来,这都是因为皇上啊
深深的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沉默的站在那里,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皇上,其实周大人此行无论成败,青史上都会留下大的名字,而且一定是名垂千古。王承恩见天启皇帝还有疑虑,沉声说道。
这是为何天启皇帝一愣,看着王承恩道。
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王承恩神情向往的道:古往今来,充当改革先锋的人无一不是名垂青史,无论改革的成败与否。汉朝的晁错,宋朝的王安石,虽然下场都不是很好,可是青史的评价却非常的高。
听了王承恩的话,天启皇帝顿时明白了,此时江南的军制改革应该已经开始了,此时周嘉谟就是改制的急先锋。无论最后改革成败与否,周嘉谟的名字都会出现在历史上。想想后世的教科书,对于哪一位改革者不是积极的评价。哪怕是王莽那种谋朝篡位的,都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被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是诋毁的张居正,更是被称为大明脊梁
面对着夕阳洒下的黄昏,天启皇帝脸上带着笑容,仿佛看到了即将升起的朝阳,那样的光芒万丈,那样的刺人的双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