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杆子出政权。
击败左良玉后,李自成的“枪杆子”所向无敌,剩下的事就是“出政权”了。
富必然要贵,这是相辅相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李自成要实现“十八子主神器”的目标,仍有很大的阻力。
阻力不是来自官军,而是来自民军内部。虽然他手里握着枪杆子,但是握着抢杆子的不仅仅是他一只手。
罗汝才和革左五营这些曾经的兄弟凭什么要对李自成跪拜称臣呢?
对于前者来讲,如果李自成称帝,他们不仅要把枪杆子交出去,还要屈尊事奉李自成,一点好处也没有。
人们可以同贫苦,但是不能共富贵,因为贫苦的时候,大家需要互相取暖,容易凝聚在一起,一旦富贵起来,人们就会因分赃不均产生矛盾。
距离不仅产生美感,还产生尊严,为提高尊严,就得拉开距离,可是当李自成想与罗汝才等人拉开距离的时候,这帮人就上来和他勾肩搭背,打情骂俏。
这是权力斗争在人际关系细节上的微妙体现,言外之意就是我不赞成你称王。
一天,李自成和罗汝才在一起喝酒,李自成借机试探罗汝才,他说:“我和你起兵于草泽,没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现在我们应当回到陕西关中老家,在那里分土称王。”
罗汝才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关中只有一个,怎么能容得下他和李自成这两只老虎呢?一旦回到关中,称王的只能是他李自成,而自己只能称臣。
于是他委婉拒绝道:“我们现在横行天下,多痛快呀,为什么要固定在一个地方呢?”李自成听后心里很不高兴。
革左五营的态度与罗汝才相似,他们也愿意保持相对独立性,不愿屈尊事奉李自成,共同的志向使双方走到了一起,罗汝才与革左五营的关系十分密切。
李自成更加不满,他暗下决心要除掉罗汝才等人。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李自成摆起了鸿门宴,邀请罗汝才、贺一龙赴宴,罗汝才起了疑心,借故不去,贺一龙头脑比较简单,应邀而来,于酒宴上被杀。
李自成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天亲自带了几十人进入罗汝才帐中将其杀死,并宣布了罗汝才通敌的罪行。
罗汝才被杀后,引起了一部分部下的不满,亲信杨绳祖、外甥王龙各领兵数千到陕西投降官军,另一位部将李汝桂带兵投降了左良玉。
革左五营反应不一,老回回马守应离开了李自成,转而与张献忠合作,李自成对两人进行了压迫和威胁;左金王蔺养成不久之后也因为不太听话被李自成袭杀; 争世王贺锦、治世王刘希尧则成了李自成手下的得力干将。
总的来看,“罗、贺事件”没有掀起大的波澜,李自成顺利实现了他的目标,民军内部矛盾得到解决,力量更加强大。
“罗、贺事件”的原因很明显,主要是李自成为称王排除障碍,并掠夺他人军事资源,从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事件以后李自成加快政权建设的情况可以看出。
但这是否是唯一的原因?
我认为罗汝才、贺一龙与官军沟通,牵拌李自成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这促使李自成下决心诛杀二人。
罗、贺二人坚决反对李自成称王,除了不愿屈尊事奉李自成以外,还因为他们缺少灭亡明朝的意愿。
都是调皮孩子,但是罗、贺等人没有过激行为,没有诛杀藩王、破坏皇陵等大逆不道之举,他们与明朝的关系并非不可调和,明朝也一直对他们打开招抚的大门,以高官厚禄相期许。另一方面,封建正统思想依然残存在他们的脑海中,推翻明朝,他们在情感和道义上是有负担的。
李自成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属于“十恶不敕”型的,多次诛杀藩王并焚烧皇陵,主观恶性特别巨大,后果十分严重,己经把自己的后路堵死了,他与明朝的关系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了活命,他必须推翻明朝,取而代之。
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随着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尖锐。
柿园战役之后,李自成欲进军关中,受到了罗、贺二人的阻挠。当时中原尚有官军,可以作为双方的最大公约数,使矛盾得以缓解。
击败左良玉后,双方己经没有公约数了,摊牌再所难免。李、罗二人的矛盾,己经超过了民军与官军的矛盾,李自成请客,罗汝才不敢赴宴,说明了双方的信任己经降低到了极点。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固然磨刀霍霍,罗汝才也不会坐以待毙,他很可能借助官军的势力以抗衡李自成,而明政府也看出李、罗二人的矛盾,并打算分化罗汝才。
早在崇祯十五年八月,民军三围开封之时,督师侯恂在《论中原流贼形势疏》中就说道:“贼中联营各部,如曹操一支,窥李自成有兼并之心,阴相猜贰。”
明朝不仅看出了两人的矛盾,而且利用了这一矛盾,采取种种措施加大对罗汝才的工作力度,许多资料都记载了这一情况。
罗汝才与官府有接近的动机,有接近的行动,因此李自成说罗汝才“通敌”,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
事实上,“通敌”的不仅是罗汝才和贺人龙,民军中不少人都与二人持相同立场,在明亡前夕,他们反对李自成称王,反对灭亡明朝。
盘距在河南的袁时中就是其中之一。
袁时中不属于陕西“流寇”,而是河南土生土长的“土寇”,在崇祯十三年河南“群寇蜂起”的时候,袁时中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只马蜂。
袁时中的队伍号称“小袁营”,其实势力一点都不小,有众二十万。李自成纵横河南的时候,袁时中与其联合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罗二人进军湖广以后,袁时中不愿南下,仍然留在河南。
李自成在湖广兼并罗汝才、贺人龙,加快称王步伐的时候,袁时中激烈反对,他一方面加紧与官府的勾结,另一方面明目张胆地对抗李自成,他派人袭杀李自成部游骑数百人,还将李自成派出的使者绑送官府。
崇祯十六年五月,李自成派兵袭杀袁时中,兼并了小袁营,这与“罗贺事件”仅仅相隔两个多月。
总之,一系列的兼并事件说明,在明朝灭亡前夕,民军也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民军内部对于是否灭亡明朝存在严重分歧,以李自成为代表的一部人坚决主张改朝换代,以罗汝才、贺人龙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人持犹豫态度。
分歧最终以暴力的方式得到解决,亡明派战胜了犹豫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