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奴人的大营,天上的星星有些稀疏,天气也渐渐冷了,从去年的秋天到今年的秋天,时间过的很快,快的皇太极都觉得自己似乎老了。
皇太极现在其实正当壮年,但这一年来,皇太极的心中是这一辈子最苦的时候,以前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皇太极都不会有惶惑的感觉,但这一年,皇太极却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惶惑,感觉到前途中那越来越黑的沉重。
“难道朕真的老了么?”皇太极自言自语的问自己,他是一个绝世枭雄的人物,能问出这样一名话,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见他心中的灰心丧气是何等的沉重。
当初因为犹豫不决,没想到后来想走都走不成了,狡猾的大明人把他的后路给断掉了,随后近七个月的时间,一万大明人加上二万倭人,如同巨大的石磨一样,把皇太极剩下的八万人马一点一点的给研磨的剩下不到四万人。
这其间,皇太极组织了几次突围,然而在对方那强大的火枪面前,付出的代价是损失惨重,却没有撼动对方的阵地一丝一毫,到如今,当初抢来的粮食已经消耗尽了,再过个十天半月的,不用对方打,自己这一方饿死的都差不多了。
“大汗……”一个人轻轻的唤了一声,皇太极回过头去,那人是一名蒙古部落的头人,此时蓬头垢面的,有如乞讨的人员一般,他的眼神有些犹豫,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嗯,你有什么事吗?”皇太极嗯了一声,眼中的惶惑全然隐去,恢复了一代枭雄的本色,皇太极心中很明白,在这些手下面前,一点儿也不能有软弱的表现。
“没,没什么,大汗,夜深了,您该早些歇息才是。”在皇太极以往的威严下,那人终是没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在这种时候,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其实皇太极的心情很不好,若是在这时候触怒了他,绝不会有好下场。
“会的,葛尔汉林,你也早点休息吧。”看到那个蒙古部落的头人那摭摭掩掩的表情,皇太极在心中苦笑了一下,不知道自己的威信还能镇住这些人多久。
自己自从遇到那个大明的唐总兵开始,便开始了恶运临头,每一次与对方交手,都是以惨败为结局,对方的强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自己那纵横无敌的建州铁骑,在对方的火枪面前,简直就象是纸扎的一样。
要说起来,皇太极手下的建奴骑兵,与唐同手下的军队在军纪上是差不多的都是这个时代训练有素的精锐,但唐同手下的后膛枪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天逆天了,而皇太极对于火枪的战斗形式又是根本就不了解,每一次遇到唐同的军队,都被唐同牵着鼻子走,皇太极以短击长,攻击的都是对方准备充分的战阵,哪能不吃败仗。
皇太极等那人离开后,也回了自己的汗帐,汗帐中有两个朝鲜国的女子,是建奴们抢来的,皇太极进帐后,那两个朝鲜国女子很乖巧的上前为皇太极服务,帮着皇太极上床就寝。
这两个女子容貌虽然不错,但比起大玉儿她们是差的多了,不过这个时候,皇太极身边没有其她的女子,皇太极也只能将就着用了,双手撕开其中一个女子的衣服,露出一具雪白的身躯,皇太极喉间低低的吼了一声,如同一头困兽,把那个女子一把抱起,抛在了大帐中的那张床上,然后把自己身上剩下的衣服脱了,向那个女子扑了过去。
没有任何前戏的,那个女子痛苦的皱了一下眉头,却不敢发出声来,任由皇太极在自己的身上表现神勇,这几个月来,只有在这个时候,皇太极才会觉得自己没有老,还可以在女人身上神勇的驰骋着,还可以证明自己是个强壮的男人。
不过今天皇太极很快就软了下来,这让皇太极心中很是愤怒,从大帐的墙上取下一根马鞭来,狠狠的抽在那个女子的身上,这一鞭抽的那个女子皮开肉绽,凄厉的惨嘶了一声。
那女子在大帐中火把的照耀下,看到皇太极那眼中带着狰狞的血丝,心中惊骇欲绝,知道今日自己的性命难以幸免,另一个女子看到眼前突发的事情,惊恐的缩一旁全身颤抖个不停,被鞭打的那个女子的惨嘶声,犹如无数的勾魂使者,让那个缩在一旁的女子仿佛看到了自己末日,这一声惨嘶声,却激起了皇太极心中的兴奋。
皇太极正要抽第二鞭时,轰的一声巨响在帐外的夜空中响起,很突兀的在这比较寂静的夜里传的很远,皇太极怔了一下,忽的跳了起来,披了一件衣服冲向帐外。
轰,轰的声音开始连续响个不停,这是陈子龙他们的大炮在轰炸着建奴人的大营,以前每次炮轰时都是在白天,象这样夜里进行的炮轰却是第一次。
皇太极终是一代人雄,在跑出大帐后,被冷风一吹,立即镇定了下来,开始指挥手下准备迎击来犯的敌人,不过等了很久也没见对方出现,而那些炮弹也没有落在营地之中,皇太极便明白过来,这是对方在用疲敌之计。
炮声响了一阵便停了下来,证实了皇太极的判断,看到这种情况,皇太极安排了一下手下加强防守后,便又回了大帐,这个时候,皇太极感觉有些疲惫,也没了心情鞭打那个女子,径直脱了衣服睡下,然而刚刚要入眠时,那炮声又响了一阵,驱散了皇太极的睡意。
皇太极睁着眼睛看着帐顶,好一阵子之后,才再一次的想要睡眠,但那扰人的炮声又是再一次的响起,如此折腾了几回,天快亮时,皇太极实在被那炮声折腾的够呛,眼皮子再也睁不开,便要沉沉睡去时,炮声却又是响了起来。
这一次的炮声响的比先前的声音来的密集,声音也似乎更大一些,皇太极眼皮跳动两下,勉强睁开眼睛来,却听到自己营中人喊马嘶的声音,皇太极激泠泠的打了个冷颤,忽的清醒过来,明白这一次对方是真的来偷袭了。
皇太极爬了起来,还没有出得大帐,一个亲卫跑了进来,皇太极不用那个亲卫说什么,心中已经明白了是什么情况,一挥手,带着那个亲卫出了大帐。
帐外围满了皇太极的亲卫队,抬头看远处,皇太极被眼前的惨境吓了一跳,无数的炮弹落在了大营中,这些炮弹不再是以前的实心弹,而是开花弹,每一开花弹落下,带走的都是几条人命,尽管建奴的军队训练有素,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的营地都是乱成一团。
皇太极想要站出来整合队伍,这个时候,密集的枪声也响了起来,建奴人与蒙古人这时刚刚才上马,这密集的枪声一响,便是成片成片的人成马上栽了下来,看到这种情景,皇太极的心中只有两个字:完了。
自己的队伍完了,这是皇太极心中唯一的想法,原本皇太极还打算在明天时,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突围出去,可没想到对方要似算好了他的心思一样,在今天的夜里发动了突袭,眼前的情况,就是孙武再生,吴起复出,也难以挽救败局了。
双方在武器方面的差距太大了,这时候的人还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也不明白科学是个什么样的东西,皇太极这个时候,心中想到的,恐惧的,就是对方的火炮和火枪实在是太厉害了,根本不是人肉之躯可以抵挡的。
在这个时候,军纪与训练的成果就显现出来来,当皇太极下令突围后,随着皇太极的安排,建奴军队再一次的井然有序的运转起来,抵挡对方进攻的人,则悍然不顾自身危险的阻挡着陈子龙他们推进的道路上,而撤退的人也按照命令向着要突围的方向冲去。
只是,突围又能突围到哪里去,前进与后退的道路都被卡死了,往后退的结果只不过是让对方把自己活动的空间压缩的更小而已,皇太极上马离开时,深深的叹息了一声,看着天色渐渐亮起来,那带着晨露的晨曦,却让皇太极心中感到一片冰冷。
陈子龙率领的军队没有追赶,陈子龙冷眼看着建奴那残破的大营,心中却是一片火势,大明这些年来被建奴打的凄惨无比,这事陈子龙心中是很清楚的,如今自己率领着军队打的建奴凄惨逃亡,心中的这份骄傲,自然是由心底的发出的。
按照唐同的意见,陈子龙没有对皇太极赶尽杀绝,因为唐同想把建奴与蒙古人收服,有一天去征服更需要征服的地方,为此,陈子龙按照唐同的安排,派出了和谈的使者。
皇太极率领着手下退到一个地方后,清点了一下人马,还剩下三万人,这其中有一万建奴人,另外两万人是蒙古人,皇太极正想不惜一切代价的强攻阻挡着自己回去的关卡时,意外的见到了来和谈的使者。
皇太极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放自己一马,在皇太极的心中直觉这是一个阴谋,但皇太极还不愿意放弃这一次的和谈机会,唐同这边开出的条件很简单,那就是剩下的两万蒙古人人将成为他的奴隶,皇太极可以带着自己手下的建奴人回去。
在强大的军事面前,皇太极根本就没有顽抗的条件,双方在一个营帐中谈判,这个营帐中只有陈子龙与皇太极两人,外人谁也不得知两人和谈的条件,当皇太极最后要签上自己的大名时,全身都是哆嗦着的,看着对面这个趾高气扬的书生,皇太极真想暴起把这个趾高气扬的书生撕成碎片,不过,无论皇太极心中怎样的恨意十足,他也不敢做出这样的事来。
皇太极终于签下了这个令他深觉耻辱的和谈条约,然后在唐家大军的压制下,率领着手下的建奴人离开,把那两万蒙古人抛给了陈子龙,心中暗自发誓,终有一天要雪今日之耻。
陈子龙把那两万蒙古人招集起来,很简单的说了几句,那就是告诉这些蒙古人,皇太极把他们当成了赎罪的货物,以换得他们建奴人的离开,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离间计,但那些蒙古人却不得不相信,因为和谈的内容他们这些蒙古人没有一个人知道,而现在,建奴走了,而他们蒙古人却留了下来当奴隶,这是他们眼睛看的到事实,不由得他们不相信。
当陈子龙宣布这两万蒙古人被皇太极卖给大明做奴隶时,两万个蒙古人没有一个不在心中痛恨着皇太极的,他们这些人跟着皇太极出生入死,为皇太极拚命的卖命,可最后得到的却是皇太极的出卖,这如何不让这些蒙古人愤怒。
这一点,皇太极在谈判时就已经明白了,可是形式比人强,他皇太极不得不答应,另外,在皇太极的心中,也并不太担心那些手下的蒙古人造反,因为这一次朝鲜国的战争,建奴人损失的不是很大,皇太极手下主要的损失是那些披甲奴,建奴精锐却损失的不大,损失惨重的是那些蒙古人,这么大的损失,更是削弱了蒙古人的实力,所以皇太极才不会担心蒙古人不听自己的话。
皇太极现在唯一惧怕的就是这大明的唐家军,另一个担心的就是自己这一次大败后,建奴人中会有很多的人跳出来反对自己,这一次回去,自己将要面对的情况可是很不乐观。
建奴人退出了朝鲜国,最高兴的自然是朝鲜国的国王李(亻宗),一方面再一次的向张牛角送了一批礼物,在张牛角的指示下,朝鲜国王李(亻宗)又派出了一批使臣,带着一点土特产向大明的崇祯皇帝进贡,这样做,唐同也是为了向崇祯皇帝表明一个信息,那就是这支军队是大明的军队,自己也不是要反叛大明。
这时候反叛大明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点,而崇祯皇帝在不久也得到了建奴人在朝鲜国大败的消息,心中是五味杂陈,一方面知道这建奴人暂时是无力侵犯大明了,另一方面更是看的出,这支唐家军自己想要收编到手下几乎是不可能了。
上一次崇祯皇帝任命的东江总兵在张牛角的算计下,终于在女人身上乐极生悲的病死了,没能完成崇祯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而大明国内的起义军越来越多,白莲教在唐同支持下,在山东占稳了脚,高迎祥虽然失去了唐同的暗中支持,但因为从皇太极那里交易到了大量的马匹,组成了骑兵队伍,这支骑兵队伍是由马户出身的人组成的,战斗力一点也不比蒙古人的差,打的朝庭军队节节败退。
历史在这里因为唐同而产生了巨变,各路叛军队伍远比历史上来的活跃,崇祯皇帝为此操心不已时,终于有人给崇祯皇帝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并没有什么出奇的,那出主意的人也是为了自己家族中的利益而提出的,不过这个折子在朝堂上商议之后,得到了绝大多数的官员支持,让崇祯皇帝在无奈之下只得暂时同意了。
这个折子的内容就是要求各地的地方上,那些乡绅们可以招集当地的乡民组织起来以进行自保,实质上说起来,所谓的乡民自保组织就是各地的地主私人武装。
不过崇祯皇帝在这方面是个很小心的人,在圣旨中只同意了有乱匪的山西,陕西,四川,山东,河南,河北这六个地方的乡绅可以组织乡民以自保,其实没有崇祯皇帝的允许,这六个地方上的地主们为了自保也早已经这样做了,只是在这以前,这些地主的私人武装是不合法的,在规模上也不敢随意的扩大。
朝庭上的大多数官员之所以持这个主意,是因为这些官员基本上是地主,他们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而这个主意就是向崇祯皇帝提出,允许各地乡绅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各地的叛乱,而所说的乡绅,自然就是那些地主了,这些地主一旦有了合法的私人武装,其政治地位不用说,自然也就增长了,各地主的私人利益也就有了更大的保障。
历史上到了崇祯末年才出现大量的地主武装,不过那个时候已经迟了,李自成,张献忠的叛军已经成了气候,随后是清军入关,大部分的地主武装投靠了清军,少量的地主武装转化成了抵抗侵略的义军,这少量的具有爱国情操的地主武装其数量也是很可观的,奈何大明终是扶不起的烂泥,又有孙可望,郑成功那样自私自利的家伙存在,孙可望为自己的利益,出卖了南明政权,郑成功为了保存自己的势力,致使北伐功败垂成,使得汉人中纵有李定国那样的绝世名将,最终也只能抱憾而终。
唐同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微微叹息了一声,对于地主武装,唐同比这个时代的人都更清楚,虽然早期的地主武装势力不会很大,但有个十年左右,这些地主武装将会在战争中迅速成长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到时候别说朝庭控制不住他们,便是自己收拾他们时也花费巨大的精力,不过这事情也有利于自己的一方面,这时人们对于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分不清的,很多的商人在这个时代其实也是地主。
汉人对于土地的热爱注定了这个时代的有钱人都会把钱花在大量购置土地上,象那些与唐同有着生意往来的商人们,这些人的家中其实都有着大量的田地,至于唐同自己,现在恐怕是大明除崇祯以外最大的地主了,拥有着台湾,南洋这些地方,便是河南的福王也没有唐同的土地多,是以,象唐同这样的,只能说是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综合体。
唐同在为崇祯的这个旨意皱眉的时候,那些叛军横行的地方上,吃够了叛军苦头的地主们则为些欢呼雀跃,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那六个地方上的地主武装就纷纷出现了,各地乡团的旗号也纷纷立了起来,这些地主们多少都是有一些钱的,在装备上自然就远比高迎祥他们的队伍来的强,一些有实力有见识的地主,则花高价购买火枪。
前装火绳枪的枪管在质量和制造上,要求都远低于后膛枪,所以在唐同的军工厂中,这种前装火绳枪已经可以大量的生产了,唐同虽然下令不允许卖给那些地主武装,也开始控制供应给白莲教的枪支,高迎祥那一方则更是完全断绝了供应,但市面上早已经有了大量的前装火绳枪,有很多的叛军士兵,为了贪图地主武装给出的高价,竟然目光短浅的离开自己的队伍,把自己手中的枪卖掉,然后找个地方过快活的日子去了。
这种情况,不但唐同没有想到,那些地主们当时也没有想到,竟然因为这种交易,凭着手中白哗哗的银子,硬是让高迎祥和白莲教减员不少。
那些地主们虽然买到了不少的火枪,不过这些火枪分散在众多的地主武装中,形成不了规模,其威力也就非常的有限,真正能够异军崛起的是那些拥有骑兵的地主武装。
这些拥有马队的地主武装中,实力最强的是山西的大地主周家,周家有地数千倾,横跨山西河北两地,周家独子周霖枫从小爱舞刀弄棒的,及长,武艺有成,号称打遍山西河北两地无对手,平时也看点兵书战策,常常在人前自比古时名将。
其实山西河北两地自古就豪侠辈出,高手如云,周霖枫武艺虽然厉害,却也不可能打遍这两个地方无对手,只是周家有钱有势,谁也不愿意去招惹他。
在崇祯皇帝的圣旨一下后,周霖枫也立即组建了一支队伍,开始了他风起云涌的一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