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狄风深感自己就像在两千多年后那样,观念有些保守和落后了。
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听马五要为自己从突骑营中为他挑选亲兵,狄风便点头说道:“好,那就麻烦马兄了。”
“兄弟不必客气,别说给你选几个亲兵,就是需要马五的脑袋,马五也不足惜!”
看马五不像是在说假话,再一次被古人感动了:“马兄,兄弟足矣!”
马五说做就做,在请狄风饮酒之前,就集合所有突骑的兵士,让狄风随便挑。
此前作为项羽的副将,狄风的确没有亲兵,如果说有亲兵的话,那也是临时抓来的跟随,根本谈不上算是真正的亲兵。按级别来讲,狄风从做副将开始,手底下就应该有一支自己的铁杆心腹,可考虑到人都是项梁的人,难免不会出现叛徒,为了自己的荣华,就要出卖自己的主子。像这样的事情,狄风在熟读史书时,早就见得多了。
然而即将独自率军出征,这次不做项羽的副将,倘若一个纯将领连亲兵都没有,理解的也许会认为你不愿奴役手下兵士,如果遇见不理解的,自己岂不连马五都不如。在这种讲级别讲身份的时代,就是黑老大手下都要有一帮小弟,何况自己现在又是一个将军呢!
想通了这一点,狄风便不再犹豫,开始从突骑中挑选起亲兵来。
狄风在广陵曾见过召平的亲兵,服装一致,兵器一致,只是年龄有些参差不齐。但狄风现在挑选自己的亲兵,在这方面已无需像召平那样自己掏腰包购买,因这时楚军已经统一了兵士们的服装,铠甲鲜明。那么要想让让自己的亲兵更加整齐划一,那么就是亲兵们的看上去的年龄了。
年龄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也决定着一个人的气力,于是狄风所挑选出来的亲兵,年龄都在十八岁到二十岁之间,用狄风的话说,能年纪轻轻就能相应起义,参加义军,定是有干劲、有闯劲、有胆量,想奋斗一把的人,绝不会像那些年龄大的人,往往参加起义无非就是想浑水摸鱼罢了。
狄风一共挑选出了三十六,看上去不但勇武严整,且各个透露着精明强干。
所以只选了三十六人,是狄风在挑选这些亲兵之时,在记忆中突然想起了历史上的班超,想班超曾是个抄书匠,但投笔从戎后竟能率领三十六个部下,纵横西域三十多年,我狄风为何不像班超学习一把!况且人不在精,而不在多,多了口杂呢!
此刻被狄风挑选出来的三十六人,已站成四排,每排九人,静等着狄风训话。
但接着狄风没有训话,而是效仿秦朝的军制,以五人为一伍,并又另选出一人做伍长。巧合的是,三十六人正好分成了六个伍,不多不少正好。
本来狄风还要按二伍为一什,再设三个什长,可想到还是不设什长为好,这样六个伍长可以平起平坐,直接听从自己,总比中间还隔着三个什长要好得多。
见狄风设了伍长,却没有设什长,马五挠了挠脑袋,不解地说道:“狄兄……”可刚说出两个字,马五便感觉当着众兵士的面再叫狄风为狄兄弟似有不妥,因此忙改口道:“狄将军,如果人数不够,你再挑选三个任什长如何?”
“马兄,不用麻烦了,况突骑就要出征赶往临济,这都耽搁了时间!”
马五见狄风当着众兵士面依然称他马兄,不觉感到有些光荣,便心一热情一激地对这三十六个兵士大声说道:“你们都给听好了,狄将军别看像尔等一样年轻,然马某此前身为一介车夫,却获得了狄将军的提携,才做了这个校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狄将军做事以义为重,今后只要尔等跟着狄将军好好干,自然有尔等的前程。如日后谁不听狄将军的话,那就是跟我老马过不去,到时结果尔等自然知晓。”
三十六个兵士的脑袋都没有进水,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跟着马五干也就混个伍长什长屯长干干,混不好依然还是兵,祖坟也绝对不会冒青烟。可跟着做将军的狄风干,那么意义可就不同了,既然一个车夫都能被狄将军提携成一个校尉,那么只要自己日后对狄将军衷心,只要自己在战场上不死,那么自己成为一个校尉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尤其刚被狄风选任为伍长的六名兵士,不用马五训诫,就已下定决心要对狄风衷心,然后自己由伍长升任为什长屯长,继而再由屯长升百将校尉等,到最后也许自己也便会做到一个将军的位置上,指挥着千军万马。
人是需要梦想的,也许你的梦想最后不能实现,但如果一个人连梦想都没有,那么你还会有什么?也许等到最后,你便是一无所有。
知兵者,可以赢天下,知己者,可以有作为,这是千年不变的定律。而得人心者,即使你不想拥有天下,但你在活着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拥有敌人。这个道理,是熟读兵书又知晓历史的狄风总结出来的。
“弟兄们,我狄风为人虽不敢说豪壮,但义气还要讲的,但愿你们日后好好努力,定然不会仅仅当一个兵士。”
“谢将军提醒,我等自当追随将军,万死不辞!”三十六个兵士齐声呼道。
狄风见这三十六个兵士大表衷心,知道自己效仿班超的事迹已走完第一步,剩下的就是该如何训练这些人的胆量了。这时狄风想起来,在两千多年后曾有人在一本书中提倡细节,且还提倡出“细节决定一切”的理念。
可一个人倘若没有胆量,你就是再注重细节,也顶多就是知道领导的心理,领导的喜好,查别人的言,观别人的色做事之外,也就是个马屁精了。而像这样的人是什么?也许即是奸人,也是小人,一旦你败了势,必会远你而去,又投靠了新的主子!
至于什么廉耻,什么义气,什么道义,什么士为知己死,在他们的心中已完全变得轻于鸿毛,更不敢跟“重于泰山”相比。
“狄将军,你又在想何事?”
马五突然一句话,打断了狄风的所思所想,也将狄风从对两千多年之后的回忆中硬性地来了回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