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山海关城犹如沉睡的巨龙,将雄伟的身躯隐没在无边的黑暗之中。十余万明军皆已进入梦乡,只有少数值夜的军士仍冒着寒风,屹立于城头之上,警惕地注视着北方的原野。
而在城内的经略府中,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戒备森严,灯火通明。议事厅内,数十位大明帝国的高级文武官员按官阶落座,正在这里进行一场唇枪舌剑的激辩。
朱由检虽坐了帅位,但也知道自己只是个摆设,只好一言不发地静听。
坐在他上垂首的孙承宗首先发言道:“诸位,广宁一败,关外国土尽失,我军已退无可退。圣上震怒,命本督师率兵驰援。但守住山海关,只是最低要求;荡平辽东,永绝朝廷之患,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各位或是久历边事的文臣,或是血战沙场的武将,想必都对战局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今日承宗便是要请大家集思广益,商讨一个平辽方略。若果可行,本督师便上奏朝廷,依方略而行,务要在数年至十数年内消灭建虏,绝圣上东顾之忧。不知哪位先讲?”
王在晋坐在朱由检下垂首。他自广宁之战后,即接替被逮的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来山海关已旬月有余,心中早对平辽方略有了计较。
此时见孙承宗发问,他轻轻地清了清嗓子,刚要发言,对面坐着的数排文武官员之中,最末一排突然站起一人,朗声道:“督师大人,下官以为当在关外再筑一城,作为山海关的屏障!”
王在晋见此人抢了自己的话头,心中十分不悦。但他为官多年,城府极深,并未发作,而是仔细审视此人。
只见此人年约三十,生得又黑又瘦,翻鼻阔口,样貌丑陋。王在晋心中更加不喜,拈着银须问道:“这位是…?”
“下官袁崇焕,任兵部职方司主事,现在督师大人军中赞画。”那人恭敬地答道。
王在晋没听说过袁崇焕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与孙承宗有何关系,便试探着问道:“袁主事,你说在山海关外再筑一城,不知欲筑于何处?”
“下官以为,当筑于宁远!”袁崇焕目光炯炯地道。
王在晋听袁崇焕所言,与自己的计划相去甚远,更加不快,脸色也逐渐阴沉下来。
孙承宗倒是很欣赏袁崇焕的胆色,鼓励他道:“袁主事,讲讲你的理由!”
“殿下、督师大人、经略大人、各位,请看地图!”袁崇焕走出座位,来到议事厅左侧挂着的大幅辽东形势图前,用手指点着说道,“建虏占据广宁之后,仅以小股兵力向南试探进攻,大部则未敢轻进。广宁与山海关之间国土数百里,岂可轻弃?
“而宁远地势险要,位于辽西走廊的中点。守住此地,即扼住了辽西走廊的喉咙,建虏便无法轻易南下进犯山海关。而我军在宁远站稳脚跟后,即可再向前推进一步,在锦州筑城。锦州为辽西走廊的起点,我军只要谨守锦州、宁远、山海关一线,便可将建虏牢牢封死在辽东,使其再不敢觊觎中原!”
他话音刚落,坐在第二排的祖大寿腾地立起身来,高声赞道:“末将以为袁大人所言极是!督师大人、经略大人,末将不才,愿讨令前往宁远筑城!如若守不住宁远,甘当军令!”
还没等孙承宗表态,坐在第一排的满桂不屑一顾地起身大笑道:“哈哈哈!祖将军,你的口气倒是很大。但是你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在广宁却败得那么惨呢?我看换成宁远,恐怕还是一样!”
俗话说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广宁惨败,乃是祖大寿最觉脸上无光、最忌讳人言之事,此时被满桂毫不客气地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出来,祖大寿登时火冒三丈,怒吼道:“听满总兵之言,广宁之败要算到末将头上?若是如此,请督师大人速斩末将之首!”
孙承宗见两人头一次说话就快要打起来,心中暗怪满桂不会说话,忙劝解道:“二位将军!今日议事,当以国事军情为重,勿要做意气之争!”
满桂虽气鼓鼓地坐下,仍大声嚷嚷道:“督师大人,要用就用末将!末将也愿立下军令状,丢了宁远,就砍脑袋!”
见二将相持不下,王在晋终于发话道:“二位将军,你们急甚么?督师大人说要在宁远筑城了么?”
“哦?岵云兄有何高见?”孙承宗本也十分赞同袁崇焕的提议。可听王在晋如此说,显然是有不同的意见,忙放缓语气问道。
王在晋望着袁崇焕,微微一笑道:“袁主事,先不谈锦州。老夫问你,宁远距山海关有多远?”
“回经略大人,两地相距二百余里。”袁崇焕答道。
“二百余里,这是什么概念?”王在晋将声音提高几度,“你可知我军多为步军,行军速度不过一天数十里,遇到雨雪或天气寒冷,还要更慢一些。而建虏全为骑兵,一日行军数百里不在话下。若建虏去攻宁远,我军就要从山海关长途跋涉去救,且恐多日之后方能抵达,早已疲惫不堪!建虏完全可以趁我军在移动之中,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弃宁远而将援军消灭在野外!这又何苦来哉!”
袁崇焕听出王在晋语气中的责难,却是胸有成竹地道:“经略大人,下官欲在宁远筑坚城,正为此故。只要建虏旬月之内攻不下宁远,山海关又何必着急去救?我们大可按兵不动,让建虏在宁远城下师老兵疲,却又需时时提防援军。建虏素来不擅农桑,只是以战养战,时间一久,粮草必将不济。到那时,我军再从山海关突然奔袭,与宁远守军内外夹击,必可大破建虏!”
“袁主事,你这叫兵行险着!”王在晋已是带了三分怒气道,“我等不是在纸上谈兵!我且问你,沈阳、辽阳,还有广宁,哪个不比宁远城坚兵众?这些地方尚且连三五天都支撑不住,很快被建虏攻破,那宁远弹丸之地,能驻扎多少兵马,你怎知就能守上几十天?”
“还有,”王在晋连珠炮般地发问道,“宁远孤悬关外二百余里,粮草如何供应?须知粮食在路上多走一天,运粮的人就要多吃一天的粮食,士卒能得到的粮食就要少一天!眼下各地大旱频仍,筹粮不易,朝廷已是焦头烂额。老夫在出任辽东经略之前,曾任总理户、兵、工三部侍郎,深知其中之难!若真在宁远筑城,甚或又延至锦州,朝廷怕是真的吃不消了!”
袁崇焕虽然官职不大,却素来性骄气傲。见王在晋反复诘责,他也隐隐动怒,当即沉声道:“经略大人,您说的这两点,下官早已考虑过了!先说那沈阳、辽阳、广宁之败,皆非守城不利,而是守军或轻敌冒进,主动开出城外与建虏决战;或治军不严,稍有挫折便军心溃乱!若能从开始便严肃军纪,坚守城内,避敌锋芒,辽东战局又何至于此!
“再说粮草问题。辽西走廊南北长数百里,下官之所以选择宁远,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宁远以东便是大海,由海岸向东十余里,有一小岛,名为觉华岛,上有一港口,名为靺鞨口。我军完全可以舍弃陆路,只以海路将粮草运至觉华岛,再从觉华岛转运至宁远。如此一来,既可避免陆路的长途跋涉,省却无数气力;更因建虏全无水军,根本不怕敌军劫粮,岂不一举两得!”
话音刚落,王在晋即冷笑道:“袁主事,你还从未去过辽东罢!你可知关外绝非关内可比,冬季气候异常寒冷,连海水都会封冻!一旦港口被冻,船只如何进出?”
“这也无妨,一年之中,总是未封冻的时间长!”袁崇焕道,“只要平时集中船只,从登莱、天津卫等地全力运粮,宁远城中粮食足可支撑半年以上!”
孙承宗见两人争论的声音越来越高,忙劝解道:“袁主事,注意你的仪态!在经略大人面前,不可作此高声言语!岵云兄你也勿要动气,袁主事这也是一家之言,说说总是不妨事的。理不辩不明嘛!”
袁崇焕见孙承宗发话,不敢再辩,气鼓鼓地立着缄口不言。
王在晋也抄起桌案上的茶碗,狠狠地喝了一大口,这才喘着粗气道:“恺阳兄,我早就说过,辽东战局糜烂至此,已是退无可退、不能再败了!愚以为袁主事之法过于冒险,绝非万全之策!”
议事厅内突然安静了下来,陷入了尴尬的冷场之中。
朱由检刚才听着袁崇焕的发言,本来觉得很有道理,心想抵御外虏,本来就是要寸土必争嘛。但听王在晋这一说,他才知道战争绝非只是你砍我我砍你的厮杀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地理、粮草、敌我实力对比等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不是单凭主观愿望,想守哪里就能守得住的。
他细细琢磨,越来越觉得袁崇焕这个方案有些不靠谱,实在过于理想化。一时没忍住,便脱口而出道:“这不就是《星际争霸》里面的‘码地堡’战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