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透光厂没那么简单,但绝对没想到整个透光厂到现在,居然经历了那么多变故,不过这个厂新引进的英国技术倒是有点意思,要是真有可能的话,或许可以再继续合作一下。
想到自己刚才还在说人家池浅王八多,现在就要去找上门合作,这是不是有些太那啥,确实不太合适啊!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再去找透光厂进行二次合作,把它们从英国引进的新技术拿来试一试,看能不能做出光学性能更加优秀的白光镜片?”
镜片项目存在技术问题,要是能通过透光厂的技术渠道实现问题的完美解决,到最后肯定还是只有捏着鼻子再求上门,在此之前需要再确认一下计划到底靠谱不,毕竟负责引进英国技术的人是透光厂的党高官,而之前光学实验室是同厂长丁一博之间展开的合作,现在党高官愿意同光学实验室合作吗?
这担心绝对不是多余的,汪正国甚至也抱有同样的想法:“透光厂现在能做主的是党高官廖伟华,这人是坚定的军品派系,他一直主张透光厂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军品,在军品方面做大做强,而他对军转民则一直是排斥态度,所以要说服他把从英国引进的技术拿出来做军转民,可能也不太现实。”
这是汪正国通过与廖伟华短时间的接触之后所作出判断,以这人无利不起早的性格,既然他不打算军转民,自然就没有必要同光学实验室合作,之前出售生产线也是因为特殊原因,否则现在汪正国可能都还在纠结该如何下手。
所以他非常确定找廖伟华合作几乎不可能,但老话说得好,东方不亮西方亮,就算看上了英国人的技术,那也不一定就要找透光厂合作,相对于找透光厂合作的麻烦,如果能够直接同英国方面勾搭上,这就大大地省却了中间环节,各方面就要简单很多,成功引进技术的可性能也更大。
“所以,我个人觉得,其实可以直接同英国方面取得联系,对方既然同意将技术出售给我国,说明技术本身不存在太大的敏感性。那我们就可以主动出击,过一段时间英国人来透光厂安装设备、技术培训,我就可以想办法直接同英国人取得联系,直接从英国人手里拿到第一手技术资料。”
虽然要想直接同英国来华技术人员接触也困难,但这至少也是一条路,要比走廖伟华路线容易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够接上英国这条线,就相当于打开了全新的天地,汪正国预想中的新计划也可以更好地展开。
作为有心发展成光学巨头的存在,要是仅仅只打算生产些技术不成熟的蛤蟆镜,靠着忽悠一时追潮流的改开第一代青年富豪赚快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汪正国好歹也有自己的军工梦想,只不过在国内一时半会儿还不好展开而已,英国人取得联系,一切就好说了。
得知要准备直接去和英国技术人员交流,这让刘教授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在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学术界上上下下都充斥着想要同国外同行交流的渴望,若是这次能够同英国同行展开交流,必定受益匪浅!
“你说的确实有一定可行性,既然透光厂引进了英国人的技术,那英国技术人员肯定就要来蜀都现场指导,到时候我们想办法和英国人接触,看看能不能直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国内的学术圈子一直绕来绕去,确实也没有必要,我们应该放眼看看世界同行的最新进展。”
能够直接同英国人合作,自然是再好不过,然而下一刻,刚走过来的刘三石提出一个问题:“同英国人做学术交流倒是没问题,但要说技术引进,单就以我们的资金能力来说,绝对不可能实现。”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现在光学实验室虽然略微有了起色,但也仅仅是勉强维持运转,而这还是托之前同丁一博合作的原因,问题是现在由于丁一博在厂里失势,因此光学实验室能得到的支持也断了,要不是之前已经成功拿下两个国家科研项目,现在实验室还不定是什么样子。
既然已经当着自己的面说到了实验室资金问题,这次汪正国索性也把基金的事说一下,蛤蟆镜项目能够有今天,多多少少还是托了实验室的福,按道理,本来也应该给实验室提供一些资金的。
“教授,关于资金的事情,我这边倒是能够提供一部分,用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并且开展一些普通的项目也没问题,蛤蟆镜是使用实验室的技术做出来。所以现在我成立了一家科研基金来管理蛤蟆镜项目的赢利,到时候会拨出一部分给实验室。”
紧接着,也大致解释了关于科研基金的问题,特别提到了关于项目分成的事,注明了基金所提供的资金是直接可以用于实验室所有科研项目的开销,而现在有关眼镜片方面的技术耗资,实际应该是蛤蟆镜的成本投入部分。
“能够有多少?”教授这时候没有客气,直接问具体的资金数目。
而这真要说具体多少钱的问题,汪正国还真没有仔细计算过,基金的盈利是年底计算,然后在次年的年初各自按申请项目的优先程度拨发,现在也不过是五月份,还远没有到年底核算的时候,并且蛤蟆镜的生产还并不稳定,谁也不知道年底是什么情况。
这种情况下,肯定就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倒是在镜片技术方面,汪正国还有一些要求和交代。
“年底的科研基金分配数额我还不清楚,但我这边很快会拨发给实验室一笔资金,用于研究基于现在PMMA染色镜片的镀膜技术,主要将解决镜片对紫外线的过滤、偏光等方面问题,从而能做出真正实用化的蛤蟆镜镜片。”
以现目前的技术储备,单一的染色蛤蟆镜并不具备抵抗市场冲击能力,一旦东南沿海的水货供应商也降低价格,或者国内传统镜片生产单位也开发出相应的技术,仅仅只是染一下色的伪蛤蟆镜将会立刻一落千丈,所以抓紧时间,赶紧开发出真正的蛤蟆镜才是正事。
显然,汪正国的未雨绸缪得到了教授的认可,尽管他不清楚市场风险需要如何规避,但是他知道一款真正的蛤蟆镜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于汪正国造制的装饰品,他其实是一直都不太感冒。
现在给钱完善镜片镀膜技术,他也乐见其成,实验室有了资金来源和项目,实际也就够了,他现在还没有想什么国际一流的光学实验室,自己也经历了那么多,只要能够勉强维持现在的科研进展,就暂时烧高香吧!
“没问题,我上次看了你留下的镜片,后来也对比了真正的蛤蟆镜,知道还有哪些方面缺陷,白光镜片研制陷入困境之后,我这些天就在这方面做了预研,大致算了一下,可能需要开发两种新的镀膜技术,大致要五万块左右才能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而且以后蛤蟆镜生产成本会上涨,镜片成本可能会翻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