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罗岛的地方官员在见识到李俊一行的强大实力后,态度大为转变,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于是李俊在当地官员的款待下,舒畅的在这里渡过了一晚。
第二天时,已是风平浪静,太阳高照。
李俊再次指挥着船队起航,缓缓的驶离了这耽罗岛。
李俊于船头上看着那逐渐变小的岛屿,对身边的人道:“耽罗岛这名字甚是不好听,我看不如就以我们梁山所处的济州命名,叫它为‘济州岛’吧!”
众人听后,都觉得济州岛这个名字起得好。
同时,船上的众人也从中察觉到李俊对眼前这个大岛,已是起了攻占之心。
船队驶离了济州岛后,继续朝着倭国进发,途中再无岛屿停歇,不过距离却已是不远了……
在梁山一片欢闹的氛围中,时间终于是渡过了这大事不断的宣和二年,而这新到的宣和三年,也定会同样如此。
辽国的地方行政体系,也如宋朝那样是道—府(州)—县三级。
不过与宋不同的是,辽国疆域虽是辽阔,但全国只分为五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
辽国的五个道分别是: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南京道和西京道。
上京道治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辖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辖原奚族本土。
东京道治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辖原东丹国地区。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辖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长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辖今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
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
不过辽中京至澶渊之盟后,其政治作用加强,地位直逼上京的首都地位。
到了现在时,东京辽阳府早已被女真人攻占了几年,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宣和二年,一手建立的金国女真皇帝完颜阿骨打,又亲自领兵攻克了辽国的首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率部投降。
至此,辽国将近一半的国土已经落入到了女真人的手里,国内叛乱四起,民不聊生,已是日薄西山的形势。
在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国号为契丹,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随后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到现历时近两百的时间,辽国的国运也终于即将走到了尽头。
然而,那个一手将辽国大好江山弄得现在这般田地的皇帝耶律延禧,此时依旧在皇宫里夜夜笙歌,似是对那满目疮痍的国土全然无视。
这时,忽有太监向耶律延禧禀报道:“陛下,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在殿外求见。”
耶律延禧这时喝得醉醺醺的躺在一个貌美的妃嫔腿上,不耐烦的道:“不见,朕现在谁也不像见!”
太监听后,趋步退了出去。
但过了一会后,那太监又再神色慌张的走了进来。
耶律延禧眉头一皱,“又有何事?”
太监道:“耶律节度说……说有人要谋反!”
耶律延禧心中一惊,连忙坐了起来,“把他叫进来吧!”
不多时后,一个气质儒雅,但却身着盔甲的男子随太监走了进宫殿来。
此人便是现在辽国的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了。
耶律大石也是皇族中人,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能文能武,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还在1115年时考中了进士,是契丹皇族立国二百年来,第一个考取进士的人。
如此人杰,自是早已闻名于辽国。
不过耶律延禧却因听人说过耶律大石有帝王之相,故而对他甚是不喜,一直都是颇为疏远。
耶律大石参拜国皇帝耶律延禧后,耶律延禧冷眼看着他道:“爱卿说谁要造反?”
耶律大石道:“是统兵副都监耶律余睹,他正在图谋废黜陛下,立晋王为帝。”
耶律延禧听到这后,额头上猛地飙出许多冷汗来。
那统兵副都监耶律余睹也是宗室之一,向来以有雄才著称,历任金吾卫大将军、东路都统等职位,掌管兵权多年。
而晋王则是耶律延禧的长子,名耶律敖卢斡,年少时就被人称赞为是“长者”,长大后便积有人望,处事得体,内外归心。
此时耶律延禧弄得辽国分崩离析,人心离散,国内其实许多大臣、百姓心里都是希望晋王能替代耶律延禧为帝的。
这一点,耶律延禧也早已是知道了的。
不过那晋王耶律敖卢斡却是个孝顺之人,从没有过任何的不臣之举,故而耶律延禧也就权且没当这事过。
然而这时听得耶律大石竟说统兵副都监耶律余睹要图谋立晋王为帝,知道这事定是不假,而若是发动起来,威胁又实在太大了,故而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别的事情,耶律延禧或许全不放在心上,但若是威胁到了他的皇位,就淡定不了了。
于是耶律延禧二话不说,立即派了宫中的太监,拿了圣旨,带了禁卫军出了皇宫,直奔耶律余睹的镇守的地方而去。
但大军到了那里时,却发现耶律余睹已经逃走了。
原来,耶律余睹提前得到了不知何人传给他的消息,心中惊惧,立即就带着所部数万人马东逃,投降金国女真人去了。
辽国皇帝耶律延禧现在还不知道的是,这个叛逃的耶律余睹以后将会给这个国家致命一击,让其彻底的土崩瓦解。
耶律余睹叛逃到金国后,收到了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
不久后,就有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圣旨传到,让他仍以原职统领所部人马,甚至是在辽国的爵位,也照常不变,只是要他到上京面圣。
这个厚待,顿时让耶律余睹感到受宠若惊。
虽然去上京面圣之事,让耶律余睹感到有些迟疑,不过最后还是毅然的上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