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炎火大王的军队,主要以步兵为主,本来按道理来说,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只要一进入作战地区,都要先选地势险要依山傍谷之处安营扎寨屯积粮草,实质上是一座急造城垒,通常用于军队在野外宿营时。
其防御体系与城无异.只是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修筑粗率,没有敌楼等城上设施,军队行军均携带有施工所必需的工具、装备及移动障碍物,通常是挖壕取土,积土为垒,不用夯筑。
其构筑木栅为墙,最常见的为环形工事,以一圈木结构的垒墙为主体,外筑一道壕沟,从沟渠中挖出的泥土,皆可用作城墙的填充物。
同时构筑沟渠,等于加大了城墙的高度,有助于形成阻止摧毁城墙行动的障碍。
并且设置各种竹木尖桩,拒马,铁蒺藜等障碍,营墙上按一定间隔建造塔楼,垒壁上悬挂的网状帘幕,用以遮挡弓箭。
这是增大防御者力量的重要措施,由于塔楼突出于墙面,那么防御者从塔楼可以向进攻者实施侧射。
而同样进攻塔楼者,也要面临城墙防御者的侧射,由于向士兵的翼侧射击效果较好,向攻击邻近塔楼,或城墙的敌人投射武器,比直接向当面之敌投射,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
但是炎火大王这边的队伍,从一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安营扎塞,像吴锋他们都是随便划了一块地方,以一个军团为单位席地而卧。
反正这些阿修罗战士皮粗肉糙,冻也冻不坏他们。
这样情况相当于炎火大军毫无防御设施,如果旭日城内的罗睺军出来偷袭的话,很有可能会有重大的损失,所以在教官团到来之后,炎火大王这边的军队,就迅速的改善了这一错误,建立了自己的营塞,与旭日城遥遥相对。
新建立的营塞,在距障碍地带前约几十里处,设置有观察哨所,与本垒保持目视及音响联络,发现敌情时,白昼以旗帜,夜晚以鼓声,按预定信号向后报告,将持弩战士及持戟、矛等长兵器的战士配置于垒上,将持短矛及殳、刀等短兵器的战士配置于垒后,当敌军向阵地接近时,观察哨以信号报告,军队进入战备状态。
当敌军进至障碍地带前沿时,持弩战士在盾牌防护下,依托木墙发射箭矢,杀伤被障碍阻滯的敌人。
而当敌人通过障碍、进至垒前时,持长兵器的战士,向队形已趋于混乱的敌人击刺,以保护本垒不被敌人突破.当部分敌人进入营内时,持短兵器的
战士,与敌进行白刃格斗,以消灭全部突人的敌人,不使逃回。
一般说,经过激烈战斗后,才得以突入阵地内的敌人,已处于疲惫状态,易于被歼。
有了这样的一番布置之后,炎火大军就不再害怕旭日城的罗睺军出来偷袭了。
只有在营塞建立之后,才可以说得上是,完完全全的可以专心用于进攻旭日城。
在对城池要塞的争夺中,可以发挥出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的登城利器,在种类繁多的攻城器械中,攻城塔是首屈一指的必备良器。
攻城塔高达数百米,木制而成,外面覆以皮革等进行防护,底部有巨大的铁轮,方便士兵推动。
而攻城塔属于辅助性攻城器械,本身并没有攻击能力, 但是在靠近城墙后,可以提供极为便捷的登城通道,阿修罗战士们可以沿着攻城塔,迅速的登上城墙。
而此时,炎火军这边的攻城塔,都已经完全接通了城墙,双方的战士都正在苦战。
不时有双方的战士,从上面掉下来摔成肉饼,或是还在空中的时候,就被乱箭射死。
而远程长距离的石炮,也不断的向着旭日城这边发出攻击。
密如暴雨的石弹,不断地从天空划过,落向旭日城,狠狠的砸在他们的护城大阵上面。
而在城下,还有阿修罗战士,以一种多发式火箭,向着城墙之上的敌军发射,其以特制木桶盛火箭,桶为长柱形,上大下小,内有安箭格板二层,旁侧有火门,上有活塞。
这是在战争的促使下,出现的使用火药燃气推动的火箭,内装多只火箭,射击时如蜂群出巢,连绵不绝,故此得名。
而云梯则是当仁不让,最大的攻城主角之一。
其主要系由3部分构成,一为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二为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在梯顶端装有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
其实此时阿修罗的云梯,比起以前有很大改进,其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在底盘上。而在主梯之外,又增设一具活动的上城梯副梯,其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谓之飞云梯。
云梯的底部则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的设计,则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
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
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同时又保证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与城缘接近,免遭守军破坏。
炎火军的云梯结构,有了更大的改进,采用了中间以转轴联接的折叠式结构,并在梯底部增添了防护设施。
此外上城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有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等,而这些改进,使登城接敌运动简便迅速。
相传云梯是著名的巧匠所发明,其实早在阿修罗大帝时就有了,当时取名叫钩援。
现在的云梯则由车轮、梯身、钩三部分组成。
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墙壁上,而梯顶端有钩,用来钩援城缘,梯身下则装有车轮,可以移动。
炎火大军这边的云梯底架,以木为床,下置六轮,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于底盘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在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不再需人抬肩扛。
同时,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军队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
另外,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地与城缘接触,还可以避免守军的破坏。
而云梯的结构又有了更大改进,其主梯也分为两段,并采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
这种形制有点像当时通行的折叠式飞桥,同时,副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使登城接敌行动更加简便迅速。
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云梯吸取了以前云梯的改进经验,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接近敌城墙时,可有效地抵御敌矢石的伤害。
不过这种笨重的巨大云梯,因无法抵御火器的攻击,遂逐渐废弃。
攻城用的梯子种类很多,云梯算是巨大笨重、结构较为复杂的一种。
攻城有多种使用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城为决胜前提,架梯必须果敢、迅速、乘虚入城。
所以常用的有各种轻便简单的飞梯,据说有一次阿修罗军攻打此城,该城外设一道木城墙,内设土城墙,防守相当严密。
攻城兵士先用弓弩仰射,击退城上守兵,用火烧毁木城,持弩,操长戟冲入木城,然后迅速接近土城,四面架梯,缘梯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