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事发突然,武藏把98K交给小次郎时,忘了将瞄准镜一并交给他。
小次郎的射击技能不比魏和尚差,但是由于他长期使用瞄准镜,形成了过分依赖瞄准镜的习惯。
一旦没有瞄准镜,而且目标较远的话,那么他就会觉得心底没谱,进而导致射击的准头打个折扣。
这样分析下来,尽管小次郎的枪法与魏和尚在伯仲之间,不过若论裸眼射击,那么魏和尚肯定技高一筹。
小次郎在架起98K之际,有六七成的把握命中目标。
但由于他稍稍犹豫片刻,魏和尚的奔跑速度又快得惊人,二者的距离持续增大,小次郎感觉自己的命中率在急剧下降。
最终,小次郎的枪都没有打响。
在无法必中的前提下,他选择了遵守诺言。
不过,他的手指没有动作,脑子却在飞速旋转--
敌人逃跑的方向,是通往四号和五号高地的道路。
四号高地已然落入皇军手里,山上山下驻扎着将近两个联队数千人的兵力。
这个叫做魏大勇的家伙,就算浑身是胆,在大军面前也掀不起风浪,想必他本人也清楚这一点。
小次郎据此推断,魏和尚的目的地,绝非四号高地,而是五号高地。
可是,支那军队派这么一个人去五号高地,对于大局的影响无足轻重,那么他单独行动的用意何在?
小次郎并不知道五号高地的國军已经和上峰失去联系,成了一支无所适从的孤军,所以他想不通其中的关窍。
“不要紧,不管魏大勇的任务是什么,我只要想办法截断他的去路就行了。”
小次郎自言自语说道。
身后传来纷杂的脚步声,武藏和敏大尉气喘吁吁地跑到小次郎身后。
那些卫兵见险情解除,便没有靠近,都站在周围警戒。
敏大尉一看魏和尚跑远了,急得直跳脚:“快!快开枪啊!怎地把他给放跑了?”
小次郎非但没有开枪,反而收起了射击的姿势,把枪递给武藏,好整以暇地抚平自己的军装上的褶皱,然后板着脸反问:“你是在教我怎么做事吗?”
敏大尉悚然一惊,这才惊觉眼前这个说话的人,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刚才一时心急口快,竟然忘记了这茬。
敏大尉的额头冒出了些许冷汗,赶忙道歉:“少佐阁下,是我说话唐突了,请少佐阁下见谅!”
小次郎板着的脸,渐渐地松弛开来,吩咐敏大尉:“你立刻回去给驻在四号高地的鸠尾联队发报,就说有一个支那士兵今日会路过他们那里,可能是要前往五号高地。请他们务必将此人拦截下来,死活不论。”
敏大尉一听,心说原来小次郎对此早有安排。
四号高地那边驻扎着数千皇军,魏大勇即便是肋生双翅也难以逾越。
只是这其中透着一丝古怪--
明明小次郎方才有机会打中敌人,可他却一枪未发,反而选择了兴师动众围追堵截的办法,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究竟有何玄机?
心里泛着嘀咕,敏大尉可不敢再多嘴多舌,答应一声,转身回去发电报了。
小次郎的身边,就只剩下了武藏一人,其余的卫兵都在10米之外,听不清他们的低声交谈。
武藏问道:“少佐阁下,你为何要放走对方?”
小次郎淡淡地说道:“我并没有放走他,在刚才的距离上,我没有命中目标的把握,所以就干脆一枪不发。”
武藏想了想,试探性地问道:“是因为上次的承诺?”
那次在小树林里,小次郎与魏和尚双方达成的口头协议,武藏也在现场,听得清清楚楚。
对于小次郎为人处事方式的认识,武藏自认如果自己排第二,那么没人敢自称排第一。
他觉得小次郎还真有可能遵守诺言,放魏大勇一马。
小次郎再度强调:“兑现承诺只是其中的一个考虑因素,更多的原因,是我没有一击必杀的把握。假如刚才我的枪上安装了瞄准镜,我会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而不是拘泥于自己的诺言。”
这话倒是符合小次郎平素里杀伐果断的性格,武藏深以为然。
有句话小次郎没有说出口。
倘若这里只有他和武藏二人,那么他在放走魏和尚后,一定会带着武藏跟踪追击。
然而眼下他是一支部队的指挥官,这个身份不容许他离开部队。
幸好前方有皇军的大部队撒开大网等着魏大勇自投罗网……
小次郎如是考虑。
他对武藏说道:“走吧!我们带着队伍立刻动身,这样的话,想必魏大勇便会无处可逃了吧!”
“哈依!”
……
魏和尚一口气跑到村头一里开外的小山丘上,回头一看,小鬼子并没有穷追不舍。
想想方才小次郎没有开枪,也算是枪下留情,魏和尚暗道:
没想到这个小……小狼,跟别的鬼子大不相同,竟然还真信守承诺,自己倒真是小瞧了他。
魏和尚明白,以他的奔跑速度,虽然小次郎不一定能够打中他,不过对方一枪未发,魏和尚心里还是感到承情。
只是作为敌对阵营里的敌人,双方之间的交易也就到此为止,下次见面,双方还得斗个你死我活。
魏和尚心里想着,脚步不停,很快就翻越了那座小山丘,回到主路上面,继续赶路。
出发之前,大头团长曾告诉过他,务必在天黑之前赶到五号高地,并交代据守那里的國军连夜撤退。
因为据151师师部传来的情报,鬼子的106师团已经提前结束休整,正向四号高地方向运动,。
一旦该部抵达四号高地,就会向铁锯岭后方穿插过去,届时五号高地上的國军,都将成为瓮中捉鳖。
倘若魏和尚不能及时将军令传达到五号高地,在铁锯岭其余高地弃守的情况下,成为孤军的五号高地守军,决计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
一想到这里,魏和尚感到自己的肩头上,压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不觉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