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唱不清那千变万化的歌词,赞不尽那变幻莫测的音调,写一首属于生命的歌谣,创造一件奇迹的的生命的颜色。唱出生命的精彩,才是生命中的强者。
东皇钟的钟声在响过一声之后便再度悄然无踪影,那被万众瞩目的蓬莱岛也在众目睽睽下消失于他们的眼前。
只是刚刚的那道东皇钟鸣的确是做不得假的,故而给了那些因为东皇钟而出世妖神们极大的信心。
在极短的时间内,洪荒之中,除却妖界仍然沉寂之外,这群昔日的妖族妖神就在十万大山中成立起了一个妖盟,收拢天下妖族,而日后东皇的彻底归来,储备兵力。
而悄然潜入蓬莱岛又悄然离去的太初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路思索着东皇的话,回返了泰山。
其实东皇所说的,他之前也有过猜测,只是要他走纯粹的“至尊气运”大道,他的道一往无钱。
早先就是因为他刻意回避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有在蓬莱岛求问那一幕的发生。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的心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与其他的人族天才不同,他自己早先的修为其实是靠着各个世界的机缘强行提升上来的,只是因为他每一步的根基都打得十分夯实,所以才有今日的成就。
但那都是在还未结成大罗大尊之前,在结成大罗大尊之后他就明显的感到自己在修炼上有些力不从心了,那道准圣的壁障比之前更加的厚实。
虽说他最终还是将其冲破了,但这漫长的时间过去了,他的修为也不过是从准圣初期提升到了准圣初期巅峰罢了,就连他的便宜徒弟孙膑、庞涓都已经突破到准圣,并且超越他,达到了准圣巅峰的地步。
不过因为太初平时也不怎么显露修为,所以其他人看向太初的时候基本上是一团迷雾,根本无法看清他的修为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加上之前的一些认知,以及太初本身实力的强悍,所以也没有被抓到什么马脚,但知道诸子百家圣贤的修为的递进,他的心底说不难受自然是假的。
虽说准圣阶段,一介一重天,但在准圣修炼前期,也就是他们这个修为的时刻,修为进境其实并没有那么慢。
当然了,若是那些个因为机缘才偶然破境的准圣有这样的修炼进度也不算什么,可是太初是正常的突破,完全没有所谓的机缘所说。
那么这就是症结的所在了,因为他自身修为的原因,所以导致他现在对于自身大道的探索进度,处在了一个瓶颈期。
战力基本上没什么变动,让他不由得有些许的心急。
洪荒大地局势变幻无常,现如今的他仅仅依靠至尊九色气运莲台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般近乎碾压的威势。
而东皇的事情更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在他的心头,加上时不时冒出头来搞点事情的魔祖罗睺,以己诸天万界无数天骄,他又怎么甘心自己就此止步。
不过在此之前,就让他为人族做一些最后的贡献吧。
事到如今,斩道唯一已经成了必然的事情,只是在此之前,他还是想为这人族的盛世,多增添上些许的光芒。
在鬼谷中留下自己的一具分身,而他自己则是继续开始了行遍天下的旅程,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他需要尽可能的为人族多增添一些底蕴。
而人族王朝的变更也随着齐国的灭亡而开始了真正的大争之世。
齐国自公子小白死后,被田氏代替,晋国晋文公揭竿而起,成为了新的霸主。
不过好景不长,因为在晋国争霸的过程中,晋文公亲征,导致自己体内有了隐疾,不过八百年,就魂归天地,晋国也被三分为韩、赵、魏三国。
楚国当代君王楚庄王看紧时机,发兵而起,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大施道家之学,很快的就将这些战利品转化为自己强盛的国力,进而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三位霸主。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兹甫。周惠王三十一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
自齐桓公病逝,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宋与楚战于泓水之战,当时楚兵强大,大司马子鱼劝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时截杀之,此时襄公却大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才攻击之;当楚军上岸时,子鱼又劝宋襄公趁楚军此时阵列尚未成形时袭杀之,襄公再拒绝。
最后襄公以仁义之名降服了楚军,最终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四位霸主。
秦穆公是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秦穆公是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秦穆公继位之后,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
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晋文公死后,之前因为帮助晋文公夺回王位的秦晋联盟瓦解,秦晋对抗。
不过年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
穆公三十六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和郊。晋军拒不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转而向西方发展,确立了他春秋五霸最后一霸的地位。
期间太初游历人族,也遇到了好几位不错的人族子弟,分别是:商鞅,百里奚,重耳,蹇叔,丕豹这些在人族帝王争霸过程中做出了卓绝贡献的人。
……
“啪嗒,你这小子,想些什么呢,这些书籍可都熟悉了?”太初手中的藤条打在一个七岁幼童的头上,让他忍不住捂住了自己的小脑袋,一本正经的看着自己的师傅,悻悻的说道:“师傅,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虽说百家因此得以昌盛,但最终受苦的还是这些平民百姓,弟子刚刚想着日后一定要扫尽霍乱,还我人族一片清明。”
太初看着这个小童竟然发出如此的豪言壮语也不由得摸着他的小脑袋轻声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便更要好好的熟读这些兵书了,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光是嘴上说说可是谁都会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