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森一下子成为了媒体的热点,之前各个媒体都接受了“韩森国际媒体公益基金”的资助,韩森喜欢低调,大家都不敢报道韩森,但是现在,全球的媒体都在报道韩森,“韩森国际媒体公益基金”也没说什么,所谓“法不责众”,韩森一下成为了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
尤其是在华夏国内,全体国民对韩森的期望很高,央视已经播放了多次对韩森的学生张斌博士做的专访了,但是这丝毫没有压下国民对韩森的热情,于是央视托人找到了韩森,韩森接受了央视的专访。
按照规定的时间,几个记者来到了鲁东,专访的地点选在了韩森家里,原本属于韩作栋的书房被韩森占了。
漂亮的女记者韩森在新闻上见过,她笑着对韩森开口:“韩学委,您好,您本人真的帅多了。”
韩森笑着开口:“哈哈哈,谢谢。”
简单的寒暄了几句,等摄影师调好了设备,正式开始了采访,女记者立马恢复了一脸严肃的眼神,开口道:“韩学委,首先我们恭喜您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您的经济学理论正在全球掀起一种伟大的革命。”
“谢谢。”韩庄的论坛结束,韩森已经得到了太多的这样的祝贺了,开口道:“我其实只是在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捅破了一层窗户纸罢了,我做的只不过是对几十年来全球经济学理论的整理。
要是倒退几十年,世界经济学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我也只是一个平常人。
全球的经济学、互联网科技得到了足够的发展,我才有足够的理论发展基础,或许,再过几年,即使没有我,也会有其他学者完成我的成就的,所以,我只是一个捅破了窗户纸的幸运儿罢了。”
“您太谦虚了。”记者职业性的微笑,开口道:“韩教授,我相信很多观众都跟我一样,比较好奇,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呢?”
韩森一笑,指了指身后书架上满满的书籍开口道:“看到身后的书了嘛!里面一半是经济学的,一半是医学的,我父亲退休之前是一个银行家,也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的博士,我的母亲是一个医生,小的时候,我是在这间书房里长大的,读过了很多经济学的书,所以有了一定的基础。”
“您的母亲就没有逼您学医?”记者笑着开口问。
韩森摇头笑着开口:“没有,我母亲坚决反对我学医,我父亲之所以让我读经济学,开始的时候也只是想让我从政,也并不是想让我跟他一样,做一个银行家。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围城”吧,城里的人想要出去,城外的人想要进来,我父亲从事金融,知道这个行业的不好,不让我进,我母亲从医,知道医学的累,不让我进。
哈哈哈,不过我倒是挺乖的,没从事金融,也没成为医生,倒是成了一个学者。”
“您虽然没有按照他们的规划走下去,但是您今天的成就一定会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接着,记者继续问道:“根据我们的了解,这一届的中科院院士评选之中有您的名字,您在数学界也有很高的成绩,您成功得到了梅森素数的分布公式,这对数独的发展是有重大影响力的,所以,韩学委,您到底是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一些呢?还是对社会科学感兴趣一些啊?”
韩森想了想,脸色露出了一种很幸福的笑,开口道:“没有什么偏见吧,怎么说呢,因为我快结婚了,然后我未婚妻问过我喜欢儿子还是喜欢女儿,哈哈哈,我觉得您问我喜欢自然科学还是喜欢社会科学,应该就跟我未婚妻的问题差不多吧,没什么偏爱,都喜欢吧。”
“哈哈哈。”记者一笑,她一下子就看出了韩森说起结婚时脸上露出的那种幸福的样子,很是羡慕。
接着,简单问了几个私人问题后,记者开始把问题转向了教育,开口问道:“因为您这次成功的学术报告,国内有要把经济学理论加入中学教材的呼声,这个您怎么看?”
“其实中学的教材已经有很多经济学理论了,政治就有一部分经济生活的讲解,我得到了邀请,可能要参入下一刊政治教材里的经济生活编撰了,这个让我压力很大。”
......
记者采访过多国的政要,还是有很强的采访经验的,对韩森的整个采访过程没有问让韩森不舒服的问题,却得到了足够让观众满意的问答。
......
总有营销号来蹭韩森热度的,在央视对韩森的专访没播出之前。
围脖里,一篇名为《浅谈华夏学术的高傲》的文章占据了热门,毕竟随着媒体对韩庄经济理论论坛的报道,“学术”在一时间之内,成了热点名词,大家都在宣传华夏学术的崛起,这一篇独树一帜《浅谈华夏学术的高傲》的文章一下子吸引了眼球。
不得不承认,文章写的很溜,先是谈华夏学术的大环境,反正文章的基本基调就是几年前一直很火的那种“国外的就是正确的,国内的就是错误的”。
当文章的命题上升到了足够的高度,已经不需要什么专业性了,大命题的可接受性就意味着整篇文章的可接受性,什么都可以往里添加,慷慨激昂的文笔倒是让读者感到信服。
然后开始了文章的主题,对韩森的批评,但是他都没有批评韩森的学术,而是批评韩森的语言,从《清华大学学报》到《经济管理》再到这次的学术会议报告,文章说韩森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用汉语,这是一种学术的高傲,是整个华夏知识分子的高傲。
接着文章用令人信服的数据呈现了华夏学术科研成果跟美国学术科研成果的对比,说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我们离美国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不应该高傲。
文章的作者很厉害,一点都没有说韩森的贡献,作者没提,很多不带脑子的读着也不会往那边去想。
于是作者简单的几句就把韩森描绘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学者,更是评价韩森为整个华夏学术起了一个坏榜样,这种“学术高傲”是要把整个华夏的学术引入万劫不复之地。
更加关键的文章的最后放出了韩森一辆辆的豪车、公示了韩森名下十几栋的大厦和数不清的房产,说什么韩森是在美国混不下去去了,华夏人的钱好赚,回国赚华夏人的钱了。
于是仇富心理开始爆发,读者之前的几丝怀疑被文章里一辆辆豪车的照片冲击得一干二净。
撰稿人叫做白嘉寿,一个看起来就很有儒雅知识分子的名字,一个教育评论员,知名民间科学家,围脖大V。
真的是为了热度谁都敢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