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人声鼎沸,战马嘶鸣!
随着杨佐田命令的下达,各团各师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执行各自的任务。
并且,在东方军团的特意为之下,鬼子长官可以以某种微妙的角度,观察到东方军团的动向。
此时,栗田直八郎站在石勒咯河铁路桥边上,看着工兵们从桥底下拆下来的一堆炸药包,他得意地冷笑起来:当他得知铁轨和枕木被拆毁的时候,就想到了敌人的意图必然是为了迟滞自己部队的前进时间,而炸毁铁路桥将是敌人最佳的选择。
当他得知“铁路桥完好无损”的时候,他一边掩饰着内心的狂喜,一边立即下达命令,让工兵对大桥进行严密的搜查。现在,危险终于被排除了!工兵队长向他报告说:“敌人的导火索是连接到北岸去的。仅在导火索被剪断之后5、6分钟,敌人点燃的引线就燃烧到了断头之处!真实太危险了!”——这当然是第八特种兵大队的战士们迷惑敌人的小手段了。
栗田直八郎问工兵队长道:“不需要对水下进行搜查吗?”工兵队长摇头说道:“水下根本无法安装炸药。即使安装了炸药,现在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导火索也将因为被水浸湿而无法点燃。”当然,现在的日军还不知道电起爆技术,现在也没有发明电雷管,工兵队长的回答是正确的。
雷管是能在较小的外界冲能激发后,输出爆轰能量的管状爆炸元件,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一般雷管的装药有三层,第一层是发火药,有较高的敏感度,它最先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火。
电雷管的发火药多采用对火焰和热桥丝敏感的三硝基间苯二酚铅;第二层是中间装药或过渡装药,在接受第一层装药产生的爆燃能量后迅速转变为爆轰,采用叠氮化铅做起爆药;第三层是底装药或输出装药,用以增强爆轰和输出能量,保证雷管的起爆能力,多采用爆炸猛烈的烈性炸药。电雷管则由导线、电点火工具、炸药装药等构成——他们制造的是在那个时代最普通的桥丝式电雷管。
历史上,0世纪80年代初,炸药引信的防潮、防雨技术才得到突破性发展,基本解决了引信的全天候使用问题。
电触发引信于40年代出现在德国,压电引信50年代出现在美国,它的目标感应装置是由各种类型的撞击开关或惯性开关等机构组成的,它的使命只是在碰击目标时使开关闭合,接通发火控制电路,使发火控制电路正常工作。而现在的世界各国,使用的都是普通导火索或者浸渍过硝酸钾溶液的点火索来引爆雷管,在水下爆破还属于天方夜谭。而这些技术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只不过是普通的常识而已。
栗田直八郎终于放心了,他马上命令日军14师团已经集合完毕的一个骑兵团和两个步兵联队立即过桥:日军士兵按照《步兵*典》中的标准动作,端着上了刺刀的8式步枪,排着整齐的队伍,跟在背着8式马枪、手拿马刀的日军骑兵后面,浩浩荡荡地向石勒咯河北岸涌来。
石勒咯河北岸,东方军团指挥部。杨佐田、张福荣和任辅臣三人拿着手里的望远镜凝神观察着铁路桥上日军的行动。
一个骑兵团和两个步兵联队的日军已经过了铁路桥,三个人互相对望了一眼:到时候了!随着杨佐田下达“通知八大队,马上起爆!”的命令,站在石勒咯河南岸的栗田直八郎蓦然感觉到大地一震:最北端的桥墩带着爆起的水花和无数的混凝土碎块腾上了半空,仅仅只剩下路基石子的桥面向上鼓了一下,又忽然塌向了河里!原本清澈的河水随着纷纷从天而降的各种杂物,立即变得浑浊起来。但是仅仅5分钟以后,它就在清澈的雪山融水的洗刷中恢复了清洁。
栗田直八郎被近在咫尺的强烈爆炸震倒在了地上,用痴呆的眼光看着落入河水中的日军士兵随着水流被冲向下游。
旁边恢复过来的警卫急忙把他搀扶起来,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栗田直八郎手扶着腰间的战刀,把凶狠的目光落在了已经呆坐在地下的工兵队长身上!
他一步步*近工兵队长,猛地抽出战刀:一道白光过后,工兵队长冤屈的头颅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满腔的热血从他的脖腔里喷出一米多高,然后溅落在旁边的日军身上!
可惜的是,落在地上的头颅没有丝毫痛苦的模样,仍然是那副痴呆的表情——工兵队长的精神已经处于痴呆的状态,他可能丝毫没有察觉到痛苦!
栗田直八郎的怒火随着工兵队长头颅的落地得到了排遣,他没有理会工兵队长的表情,而是立即向工兵营下达了修桥的命令。他的命令还没有被传达到工兵营,北岸的迫击炮弹已经落在了冲过北岸的日军骑兵的队伍里!栗田直八郎的怒火又“腾”地冲上了脑门:“命令全军,立即泅渡过河!”
“哈依!”旁边的作战参谋一个立正,转身跑向了正在往这里集结的日军部队......炮兵为陆战之王。因为东方军团没有榴弹炮等重炮,他们只好对迫击炮部队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第二师的炮兵们,选择在石勒咯河北岸的第一道阻击阵地(小山头后面的位置)设置了两个迫击炮阵地,各有10门8mm迫击炮和10门60mm迫击炮;第二道阻击阵地也进行了同样的安排;南岸有70门迫击炮,由一师各团的炮兵营携带着。
赵大力判断:日军南撤之时,必然为溃逃之军,集中使用炮火反而容易让敌人增加逃脱的机会;北岸则不同:对于进攻的敌人,集中炮火则是必须的,这样可以在敌人发动集团冲锋的时候,给予敌人火力拦阻和最大程度的杀伤。
位于第一道阻击阵地后面的两个迫击炮阵地,其射程恰好覆盖了石勒咯河的整个河面——他们事先已经测试好了那里的各个弹着点的坐标参数,只要在山头上设置的观察哨把坐标用步话机告诉山后的炮兵,炮弹就会准确地落在那里。
迫击炮射程较近,这里处于敌人的榴弹炮射程之内。但是迫击炮弹道弯曲,炮弹恰好可以越过那些矮小的山头,把迫击炮阵地安排在山的后坡,可以有效地防止敌人各种野战炮的攻击。
日军的另一个骑兵团最先抵达石勒咯河南岸。按照栗田直八郎的命令,日军骑兵开始骑着战马渡河,随后陆续赶到的步兵也紧随在骑兵的后面进入了河水里:往日人迹罕至的石勒咯河立刻人声鼎沸、战马嘶鸣。
当人群和战马堆满河面的时候,对岸的东方军团开始使用带空炸引信的短程导弹,向河中的日军人马急速射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