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物保部部员(二)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作者有话要说:  ps1:李家村有真实原型,文中略作夸张化。

ps2:我本人不接受一切乡村美好的傻叉言论,我自己11年前就是农村户口。

ps3:某些地方乡村对扶贫款、扶贫资源的瓜分、贪污,其情况比文中描写的严重无数倍。所以我认为,国内基层最不容易的部门,除了警察就是有心做事的扶贫办了(混日子的不算)。

第一百八十五章

在李力帆的记忆中, 自己的家庭是温馨而和谐的, 慈祥的爷爷, 温柔勤快的妈妈, 话不多却总是对家里的书本小心翼翼、把几个儿子的课本都完完整整保存起来的父亲,以及很少说话、但喜欢在衣服口袋装零食分给孙子孙女的奶奶。

一直以来李力帆都不觉得自家的情况有什么特殊之处, 确实他家相比不少高中、大学同学的家庭要穷得多,但李力帆认为他的家庭起码是干净完整、和睦温暖的, 这一点大多数人家就比不上。李力帆的记忆中家人从来没有吵过架, 最容易出问题的婆媳矛盾在他们家也不存在——奶奶一年到头都不会开口说几句话, 哪会跟儿媳妇脸红?

现在转回头去想, 李力帆才发现自己的家庭并不是他理解的那样……为什么奶奶的话那样少?或者说,为什么除了爷爷, 家里的长辈几乎都是寡言少语的人呢?

因为在家庭中除了爷爷,其他人都没什么发言权。

李力帆回想起来,每次家里有外人或是自家家人集在一起的时候, 除了爷爷是没有其他人的声音的, 对他们这些孙儿爷爷确实是慈祥的, 但即使是跟爷爷过了一辈子的奶奶,在爷爷的面前也没有说话大声的资格。

李力帆感觉额头的神经在抽疼, 人的记忆是很奇怪的东西, 你以为你忽略了的、你根本就没有注意的东西,当你打开记忆的阁楼时,你总会发现那些东西其实就摆在那儿——

读小学的时候爷爷好像还会对奶奶动手,五堂妹说的、幺叔家的小佳佳找奶奶要吃的那件事自己为什么没有印象?因为那天看见奶奶时, 奶奶的嘴皮上有一些黑红的东西和细微的裂口,李力帆还以为奶奶是摔着了,跑去叫爸爸拿云南白药……当时年纪还小的李力帆并没有家暴这个概念。

爷爷对妈妈好、比对另外几个婶婶都好,因为妈妈生了三个儿子,爷爷肯给她面子……

高中的暑假时,埋头苦读的李力帆似乎隐约听妈妈提过,见到二叔家的李丽秋就心头愧疚……

家中的男孙都是没考上大学才各自寻找出路,而李力帆这会儿不管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自己的堂姐堂妹们有哪个读到初中以上。

默默走回家的李力帆犹豫了下没有回房间,绕到堂屋西边敲了父母的房门。

“力帆?还不睡觉?睡不着?”刚到四十的父亲起来开门,李力帆看见母亲也爬了起来。

李力帆走进门,伸手把门拉关上,在父母低声的嘘寒问暖中他能感觉到温暖,这是一直以来家庭给他的力量,也是他自信自己能堂堂正正活得更好的底气。他走到父母床边坐下,看了看父母比同龄中年人苍老少许的面孔,心中有些发酸:“爸,妈……你们晓得,物保部是个什么部门。”

“晓得的,力帆,你安心工作,你家头绝对不会拖你的后腿。”关心儿子的妈妈连忙表态。

李力帆微微摇头:“……我以前不懂事,除了读书不关心家里面的事情,所以我都不晓得,我读高中的报名费居然是拿秋秋姐去换的。”

“力帆,这个不关你的事,当时借你二叔家的钱已经还回去了。”妈妈有些紧张地道。

李力帆苦笑:“这个不是钱的问题,妈,钱能还,秋秋姐的一辈子哪个还得起?我今天……看到四叔家的小莎莎和幺妹了,就算四叔跑了只剩下四婶带她们,四婶那么勤快,去城里面当保姆月嫂都供得起她们姊妹两个读书吧?”李力帆深吸口气,他都不太敢说出接下来的话,但这些却是他没有资格去回避的,“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爸妈你们对我说实话……我们李家村,是不是有人管着村子里面的人,不让像四婶这种情况的人家出去打工?”

在现代社会……2018年的当下,住在大城市、每天除了工作学习就是上网玩游戏刷淘宝逛街唱ktv的都市人,估计是非常难以理解与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华夏国的国民中,居然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的人身自由是受到某种力量限制、控制的。

甚至农村里走出来的李力帆、在城市里念了数年高中、大学的李力帆,在进入物保部前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毕竟在我们的认知中,进城务工、异地务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农民工也早就是务工群体中的一个使用范围极广的标签——以华夏人骨子里的功利主义,打工比务农赚钱那么选择后者便如同渴了要喝水一样自然。因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都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了。

所以……很多人包括李力帆在内,都没有考虑过阳光下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一些乡村中,宗族、乡老、家族长辈,会限制村中的劳动妇女乃至劳动青壮离村务工,不允许他或她走出乡村,将他或她死死地束缚在土地上。

李力帆的父母闻言对视了一眼,似乎是不太理解李力帆为什么说这些话时语气这么悲伤,他的妈妈都有些怀疑儿子是不是哪里不太对劲,犹豫了下才小心翼翼地:“你讲的啥子话哦,活像有人不准村里人过好点一样,你四婶家头还有两个娃娃呢,她要是出去远了哪个照顾小莎莎和幺妹,这哈你四婶也是和我们以前一样,村里面的几家人家一起去城里打点零工,一起去一起回来,也安全,也不是赚不到钱。”

所谓的打零工,便是指日结的苦力活,收入没有保障、不稳定。四婶一个农村妇女,靠打零工能赚到多少钱是可以想象的事。李力帆恍惚想起自己的父母也是用这种打零工手段来给他赚的书本费校服费,心里愈加难受,他想起曾经针对乡村黑暗面做过调查的毂袁说过的话——某些村庄限制村民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采取强制手段,而是使用其他如妖魔化城市、妖魔化务工行为、以及血脉亲情捆绑。

这是非常潜移默化的、且让人难以挑出不对的手段……毕竟人家并没有的真的使用违法的人身限制,而是以语言、群体性氛围等方式侧面影响。但歪理终究是歪理,站不住脚——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年轻姑娘全华夏往少了算也得有几百万,单身带孩子的母亲再按少算也得有好几万,这些务工者难道都不安全、都活得朝不保夕、战战兢兢?一个年近四十的乡村妇女、到离家最多两小时公交车车程的城里打工,居然就不安全了?!

是的,无论外人看来多么不可思议,这么无理由的借口就能够把没有丈夫协助、靠种地无论如何都难以供养两个孩子的母亲给限制在了乡村中,唯一能额外利用自己的劳动稍稍改变生活的方式,是在村里人组织下的、“同去同回”的打零工。

李力帆的妈妈感觉不到李力帆的难受,还在用她的方式对儿子进行劝解:“出去远了也不是好事,你四叔不就一去不回来了,到现在是死是活都不晓得。外面的世界啊,乱得很,不是哪里都和你上班的地方一样。力帆你以前是只在学校头,现在进的又是国家单位,外面的世界你不懂……”

李力帆听着这辈子出门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省城的妈妈向他唠叨着外面的世界,苦笑忍都忍不住。是的,他怎么就忘记了呢,外面的世界很乱、很不安全、很不好过活,这是他从小就从李家村的长辈口中听过的话,他考上比较好的大学出去读书时,爷爷和另一房的太叔公对他的叮嘱都是没事不要随便出学校门、毕业了去考公务员当官……

李家村并不算很偏僻的村子,离县城只要四十分钟的公交车车程、离市里也只要两小时,但和那些新闻上能看见的一整个村都出去打工、都富裕了的村子不同,李家村几乎看不到新房子——这实在没什么好奇怪的,李家村的村民出去打工的根本就不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村人集结十几个、一起搭公交车去市里打零工,蹲守忙碌几天赚个几百块血汗钱,再一起抱团回来……反正李家村的人家大多姓李、哪家都扯得上有点血缘关系,一起去“危险”的城市里打工,还有和比亲戚在一起更危险的吗?

李力帆脑子里产生了个古怪的念头,如果李家村上了新闻被世人所知,世人大概只会觉得李家村的人都懒、都不肯出去打工赚钱,才这么穷这么落后的吧……想一想这个猜测没准儿八九不离十,李力帆更是除了苦笑外没有其它感受。

“妈,我今年二十岁。”李力帆等妈妈劝完了,才慢慢地开口,“我这个年纪,如果没有读书而是在城里打工的话,我可以去当送水工、快递员、外卖员……这些行业招人不要求学历,初中高中毕业的娃娃都行、人家都要,做的活儿也不复杂,就是给人家跑腿送东西、送饭,说是辛苦点,也不可能说比爸爸农忙的时候苦……我现在在的a市就有好几千个快递员外卖员,人家的工资不忙的时候有几千块,忙的时候上万,不比我进这个国家单位少多少……”

“跑腿送饭能赚这么多?”一直沉默的爸爸惊讶道。

“有的。a市还是小城市,大的城市里面,忙起来的时候最勤快的外卖员一个月都有好几万。城里人很多人家、年轻人不愿意开火做饭,很多人一天两顿都是叫的外卖,每送一笔外卖都有提成……”李力帆尽量用父母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意思慢慢地道,“要是认不得路、或者是怕吃苦做不到外卖员,那也有别的选择……一个几十万百把万人的城市可以让文化不高的人选择的岗位起码有几万个,吃得了苦的多赚,吃不了苦的少赚,反正工资节约点总能有剩余……这个是男的方面。”

“女的找这种简单的工作就要比我们男的容易了,服务员、保姆、保洁……小饭馆的女工最低也有1800起,包吃,干些洗菜刷碗拖地扫地的活儿……这种不要求学历也不是只要年轻人的工作,只要是有开饭店的街道都找得到。要是年轻一点的话,选择就更多……”

李力帆家里条件困难,上大学后是有勤工俭学经验的,家教的活儿不好找、他又不能为了打工耽搁学业,很是了解了一番城市中低技术含量的招聘工种,连哪个工种的年龄要求他都能说得出一二——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很清楚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服父母。把底层打工者的选择面介绍了一番后,他便又开始跟父母说另一条路:也就是自己创业。

如李力帆这种农民的儿子说创业,当然不会是什么开公司开酒店开啥啥连锁店这种“高大上”的层面了——他是从路边摊说起的。大一的时候穷得厉害,他跟另一个系的贫穷生搭伙凑钱在淘宝上搜寻便宜小饰品、弄了一批到夜市上去卖,靠着这么零敲碎打的才赚到了那个学期的食堂饭票;大二的时候听说有个师姐靠着周末卖蛋灌饼赚到四年学费,他们很羡慕,奈何没有本钱起步,也没有那个技术。

对绝大部分的华夏人来说,摆个小摊子卖吃食能赚钱这事儿几乎是常识,饮食业的利润是按100%起步来算的,路边卖凉皮卖蛋饼卖牛肉粉的移动小摊看着不起眼,但人家就是能够赚到营业额的一半,这不是什么秘密。可对于极少数明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思想却被潜移默化地僵化、束缚住了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天方夜谭——李力帆的妈妈不再絮絮叨叨“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李力帆的爸爸则是越听眼睛越亮。

李力帆是个“有本事的儿子”,他说的话也不是空口白扯,就算他所说的都是没有资源、资本的底层老百姓才会看得上的“活路”和小打小闹,也足够说服他的父母——李力帆家一家人忙时种地闲时打零工,供三个儿子读书(李力帆拿全额奖学金还有国家出的助学贷款、李力帆的三弟上的是义务教育小学)都艰难得节衣缩食,现在却让他们知道原来生活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有的是别的选择……哪怕他们接受村中“不远行”的传统观念影响几十年,但他们又不是死人,怎么可能不心动?

“既然能说动父母,那么也能说动其他人了吧。”李力帆看见父母因为自己的话而心动起来,心里面长出了口气。坚守乡村、留守乡村这种莫名其妙的论调李力帆是从来不支持的,那些吹捧乡村文化的人,让他到老式农村住个几年他肯定逃得飞快——农业盈利要么是农场模式大面积机械化耕种、要么就是搞特色产业,但是全国那么多穷村子,多少家有条件搞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又哪来那么多的特色产业可搞?所谓坚守乡村扎根发展的后果,不过是每年都能在新闻上看的某地某种农产品滞销罢了。

再说了,李家村的地理位置也不好,周围完全没有什么山水景色、有的只是西南地区农村常见的连绵山包和尽是黄土的山地,搞农家乐只能骗人来一次那种……

相比之下,并不是人口大省的y省随便哪个市的底层岗位消化李家村这种合共百来户人家、三、四百丁口的村子完全是毛毛雨,一把撒进去水花都看不见,有物保部的支持,李力帆甚至能直接把所有成年人的岗位都搞定……他自己知道情况不会像他想的这样理想,能有一半村人能被他影响往城市转移就算是顺利了。

是的,这就是李力帆在深思熟虑后想出来的解决办法……为什么爷爷在家中有这样的发言权、甚至能作出将刚成年的孙女出嫁以换取孙子的报名费这种决定、而没有人(包括孙女的父母)敢于反对?归根到底就是乡村这种封闭的地方,村子里的长辈、姓氏中辈分高的长辈太有权威了。

李力帆不能算是聪明人,在物保部中他的智商是决不能跟毂袁、华笙那帮聪明人相比较的,但是他在物保部中能见识到更多的东西、能上中央党校派来的书记上的课,这就让他获得了颇高的起点——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回过头去看记忆中的家乡,李力帆太容易明白自己的家乡症结到底在哪:李家村的祖上是民国前期逃难逃到y省的同族人家,到了新华夏建国后,远离中央、又受当时越战影响,y省基层相对于其它省份来说比较混乱,再加上华夏搞的乡村民主选举,现在李家村的村长直接就是同姓太叔公的大孙子,村支书也是李姓的堂伯、要叫自家爷爷一声大爷……村子里的“官”都是自家人,长辈的发言权能不重吗?

有了这个认知再看来李家村的贫困现状,李力帆再往深处想,还能联想到更多的东西——y省是落后没错,但是y省也是有扶贫政策的,李力帆在g省a市听谢三元提过街道办事处每年要给街道上的贫困户送过年慰问金、每家是五百块,那么以y省李家村的贫困现状,为何村人从来没见过扶贫款呢?

村里的几位过了六十岁的孤寡老人倒是有乡上派来的人发的低保,但每位老人只有两百块……而李力帆没记错的话,他在g省听说的低保款应当是每人每月500块,且并不是只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才有低保,家庭困难的都能通过街道办事处申请到,过了六十五岁的,还要额外再加多那么百把块钱养老金。

再想一想,李力帆记得好像自己小的时候开始起,村长堂叔和村支书堂伯每年都好几个月不在村里,说是在外面为了村子的什么种子啊、农业补贴啊、老人低保啊啥的在外奔走……

告别父母走出堂屋,李力帆抬头望了眼黑压压的天空,深深吸了口气——他别无选择,或者说他觉得自己做别的选择都不算是在正面解决问题。所以他决定了要釜底抽薪,他要彻底消灭这个能让极少数“长辈”关起门来当皇帝的村庄、让村人在这个应当是朗朗乾坤的时代进入真正的文明世界。

物保部的面子很大……或者说,只要物保部能够给出合理的理由、做的事情又是符合国家政策的,那么物保部的面子就相当地有含金量——次日天一亮、一夜无眠的李力帆拿着手机走到村口,没等多久就看到了国安的车。

国安的同志是来“保护”李力帆的,不可能说听他指挥,但在不影响任务、也不会给地方上造成麻烦的前提下,国安的同志可以稍稍开一下方便之门……讲到底李力帆也是华夏国内少有的超凡之一,背后还有物保部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能“通天”的靠山在,于是在李力帆一番请求后,国安的同志便板着脸独自开车走人,又在五小时后、赶在中午前,带着好几辆车浩浩荡荡地进了村子。

李力帆家的大院坝里坐满了由李力帆的父母去请来的各家户主,倒是没有年纪太大的太叔公,一年有小半年不在村里的村长和村支书当然也看不到;也不知是不是李力帆特意叮嘱,各家来的都是户主夫妻或是独立出去的单身汉,没看见几个家中老人,场上年纪最大的只有住在堂屋西面的、李力帆的爷爷。

“力帆,你这是准备和大家说啥子哦,怎么不把你几个叔公请过来?”老爷子照例享受了一番村民们的吹捧,发现自己那些老邻居都没来,抽着旱烟杆看向乖孙。

“是这样的,爷爷,我是准备和大家商量就业的事情,这种事情青壮自己来就行了,用不着麻烦老人跑一趟。”坐在爷爷旁边的李力帆笑着道。

“啥子就业的事情?”老爷子笑呵呵地道,“哦,你是不是想和电视上的那些人学,找个大老板来我们李家村办厂?”

李力帆笑笑不说话,别说李家村没有这个地理条件,真有他也不会这么干……乡政府基本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本不管事,真的来个外地老板想投资扶贫,还不晓得要被坑成什么样。

“我是村子头出去的,我晓得村子里面是啥子情况。今天请各位叔伯婶娘来,也不是说我有本事请来什么投资大老板,我们自己村子的情况自己都清楚,这里开不起什么厂子来。”李力帆转向村人,模仿着从毂袁、华笙那些人身上学来的自信样儿对村人说道,“这里的山水养不出肥田,就算是有肥田,地里刨食最多饿不着,没法子发家致富,就我的印象里,村里起码有十年没有人家盖新房子了吧?”

村里人低声笑,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这个是大实话,李力帆的二叔仗着是亲戚、出声道:“力帆,等于是你要带我们大家致富喽?”

“不能这么说。”李力帆轻笑道,“只能说,我是想尽量给村子想想办法、支支招吧。我们李家村的情况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收入方面,种出来的粮食卖给粮站是有数的,多不到哪里去,勤快的人家赶场买菜,也就是赚个辛苦钱。大家要说有啥额外收入,都是靠的个把个月组一拨人去城里打零工,辛苦个五、六天能有个几百块钱,我爸妈农闲的时候也去,我记得我以前高中的校服费就是我爸妈这么赚来的,我这会儿都记得当时那个钱上面啊,沾的都是我爸妈的血汗。”

李力帆叹气一声:“去城里打零工,虽然我没去过但我是晓得有多辛苦的,蹲在街头等活儿,有人来喊才有活做,没人来喊就干晒太阳;晚上也舍不得住旅馆,就挤那种十块钱一晚上的大通铺……要是连大通铺都舍不得睡,那就只好去睡车站候车室、睡银行自动取款处……一天的活儿做下来,累得腰杆都直不起……”

在场的都是各家青壮,基本都去打过零工,听了李力帆的话别提有多共鸣,妇女是尤其记忆深刻的,这种零工都是老板来喊就抢着做,不可能让你去挑轻省活儿,哪个妇女没有背过砖、搅过水泥浆?

“我们村里人,赚点钱不容易。”李力帆继续道,“又不认识人、又没门路,进了城市两眼一抹黑,可不是有什么事情能做就咬牙做?我妈跟我说过,有一年市里搞绿化、也喊了他们打零工的,这个活儿不用挑不用抗、就是把泥巴铺平了、挖好坑,把花草苗苗插秧一样插好、浇点水,我妈跟我说了好多次、很怀念那一次做的活儿轻松又发钱快当……可惜这种活儿难得遇到一回,过了就是过了,下次再难有这种机会。”

“哎呀,那一次我也在。”李力帆的二婶忍不住道,“你妈怕你心疼呢,赚钱哪里有轻松的哦,做几天就站起晒几天、脸都晒脱皮,身上头发上都是黑泥巴……不过这也是好活路了,人家政府的人发钱还发午餐费、还给矿泉水喝,这点确实好,要是有二回,我都想赶到去。”

李力帆转头看了妈妈一眼,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把脸别开了。

“所以啊,我们村里人不是吃不得苦,是真的没机会门路去做赚钱的行当。”李力帆鼻子酸酸的,面上努力保持模仿来的微笑,“我以前闷头读书,哪个都不认识,帮不了大家的忙。现在大家晓得我进了物保部,认识了一些人,那么我要是继续撒手不管,就未免太没良心——”

李力帆的爷爷这辈子没当过官、出村都少,但毕竟是人老成精,听到这儿已经听出了不对——并不是猜出李力帆要“绝”李家村的“根”,而只是本能地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眼睛鼓起、看向一向宠溺的乖孙,沉下脸道:“力帆,你咋之前不和我商量下就咋咋呼呼喊起人来?”

“不要急,爷爷,先让我说完。”李力帆低眉顺眼地应了一声,朝着村人继续道,“我是没得本事让大家一夜暴富躺着吃睡的,好吃懒做的人要是能暴富那本身也不合天理公道,但是我可以给各位叔伯婶娘找一些安全的、稳妥的、用自己的双手就能踏踏实实赚到钱的门路。我这个想法是符合物保部的规定的,物保部的领导支持我这个想法,并且帮忙联系了我们省的劳动局和扶贫办,现在,送我来的同志正帮忙带劳动部就业保障和人力资源部门、还有扶贫办的同志过来,结合我们村子的贫困情况,专门给我们李家村办一场特殊的面对面招聘会。”

李力帆停顿了下,给村民们点时间理解他话里的意思——没错,村人接受了村中根深蒂固的影响、近乎偏执地把外面的世界当做龙潭虎穴,但村人还是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的,他又搬出自己身后的物保部、还特意点出“物保部的领导”这么个大山……那么对比如此可靠的权威,靠着潜移默化和血脉亲情、长辈权威形成的思想上的束缚,还能撑多久呢?

见村民们都听懂了他的话、并露出各种异色,李力帆才笑着道:“要是平时,人家这些正规单位招人不可能来村里招,我们又不是多有文化、多有本事,哪里有招个清洁工还要大老板亲自跑下乡的道理?我们领导能请动人家就业保障部门的人、能请动用人单位,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村本身就是贫困村的缘故,扶贫办的同志帮忙说了话……要是能够解决我们村的贫困问题、让各位叔伯婶娘都不用再发愁空有力气却没活干没钱赚的头痛事,那么这也不算滥用职权了。这个就不是我能出力的地方了,还需要各位叔伯婶娘自己去打拼,你们打拼出个好结果,以后我也不怕我们领导嫌弃我白求他帮忙、欠了一堆人情还没搞出个好结果来。”

村里有懒人吗?有。什么地方没有懒汉懒婆娘那才是咄咄怪事。

但是懒到油瓶倒了都不扶是需要条件的,需要家人无条件无原则地惯着他或她、让他或她知道自己就算不扶油瓶也会不影响自己下一顿饭菜的质和量。

就好像红楼主中的贾宝玉,家道败落了贾少爷还能没心没肺地说“凭他怎样后手不接,也少不了咱们四个人的”,丁点儿不在乎家里还能不能继续下去,是因为人家不在乎家中是豪富还是贫寒吗?是因为人家知道家里面再怎样糟糕自己的待遇都不会低口牙~

也就是说,要养出懒人是需要一定的家庭条件的,就算是农民,也必须是起码有余粮的农家……穷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家谁饿起来不是四处游荡找食,哪来的条件给你当个绝对懒汉?

李家村要说惯出了懒汉的人家吧,也是有那么几家,但毕竟是贫困村,这个所谓的懒和城里人理解的懒不是一个意思,在种农活为主的环境下是懒汉,放到别的环境还真不一定;某些在乡下被骂成懒婆娘的妇女,用城里人的眼光看简直是家务精通……就是不讲卫生这点没法接受罢了。

而现在,当李力帆信心十足地说出了这个话后,其他人或许还有些迟疑犹豫,在李家村被骂成懒汉的、李力帆的二叔首先站出来支持了:“力帆这个话是正理,力帆去求了人家来给我们村走后门、给我们安排工作,我们肯定不能丢力帆的脸,一定要好好做出个人样来、让力帆的领导知道这回帮力帆的忙、帮我们李家村的忙没白帮!”

咱们必须有一个认知,某些特定环境下的懒汉,其实是见不到向上的希望才自暴自弃——如李力帆的二叔,自家的闺女聪明能念书、结果考上重点高中不让去读,反而给老父安排嫁人、彩礼钱拿去供别家的侄子,遭遇了这种事情的他真的还能没心没肺继续埋头种地吗?

能隐约察觉到李力帆真实意图的并不仅仅是李家的老爷子,被这个家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二叔虽然并不能真正理解李力帆想做什么,但他本能地发现到这是一个跳出李家村的好机会,以物保部那种全国人都知道的部门领导请来的用人单位,肯定是比村长和村支书厉害。

这是华夏农民式的狡猾,他们不懂得那么多大道理,但是他们总能敏感地察觉到离自己最近的短期利益——虽然进城只能当过客、能看到的地方不多,但二叔心里清楚城里面的机会比村子里多了太多太多,既然能有这么安全的、可靠稳妥的进城务工机会,还死抱着家里的几亩地不放就是傻子。

“老二,你乱嚷嚷什么?!”老爷子舍不得骂乖孙,便把怒气转移到了跳出来的二儿子头上,“外面啥情况你晓得!丢下田地出去,我看你饿死都找不到回来的路!”

二叔只是偏过头不说话,村里的两座大山、村长和村支书是容不得年轻人忤逆长辈的,他虽有逃离的心,却没有反驳长辈的胆子。

和二叔一样动心的人家却不少……说到底现在是现代社会了,村里也有年轻人省钱买了几百块钱的智能手机、去乡上时会通过手机看外面的世界,只是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领路人,敢于靠两只脚就跑出去闯荡的人不多。

“力帆,你说的……什么劳动局的人好久来,你说他们看得上我不?”李力帆的一名隔房堂哥忍不住开声问道。

这个隔房堂哥开了头,另外的人便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问的都是招人条件。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都是至少念过小学的,二十多的这一批大多读完了初中,以前他们不觉得读过书有多重要,现在倒是纷纷为自己的文化水平紧张了。

“大家不要担心,我们李家村的情况我是如实跟我们领导讲过的,所以劳动局方面不会给我们安排太技术性的岗位,都是简单的工作。当然了,这些岗位给的工资会跟上岗难度一样、不会高到哪里去……”李力帆耐心地一一解释,这些年来,村中也不是没有人鼓起勇气跑出去后赚到钱了的,但这些人就算是有心也没法解决村中这么多人的岗位问题、甚至想带几个兄弟出去都有很大阻力。这会儿他算得上是得天独厚,不管是为了他自己的后顾之忧也罢、为了家庭能扭转之前那种扭曲的潜在规则也罢,他都要尽力把这件事情一口气解决掉。

“力帆,你……”

李力帆听到众多声音中爷爷无力的呼唤声,中气十足的老人居然会发出这种软弱的语调、让他心里狠狠地抽了一下。暗地里用力捏了下大腿,李力帆忍住了没有回头——这不是他心软的时候。亲情也好,所谓的传统也好,不正确就是不正确、不道义就是不道义,对这畸形病态的乡村生存形态,他必须给出这一刀。

李力帆猜得到爷爷会用什么话来劝他……他都已经摆明了要让村民走出村庄就业,还会不去管靠着手握村干部大权欺上瞒下的堂叔堂伯吗?血脉亲情还要不要、真的忍心害亲戚吗?

在爷爷这种老年人看来这样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但是李力帆却丁点儿不认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亲亲相隐”有必要性……只是他难道能去跟行将就木的老爷子争论这个吗?就算争赢了,又有何意义呢?

国安的车停在李家大院门口,长长的车队引得院坝里坐着的村民不住向外张望,又好奇、又不敢靠近。一名穿着夹克衫、西装裤、样子像是某个小部门领导的中年男子下车后走到院坝前,笑呵呵地看向一众村民,略微提高声音:“老乡们好啊,李力帆同志的家是在这里吧?”

“我在。”李力帆应了一声,从板凳上站起,起身时,李力帆看见坐在自己右手边的老爷子腰杆绷得紧紧的,脸也转向了另一面,犹豫了下,李力帆还是忍不住略微弯下腰,朝着从小就疼爱自己的爷爷轻声道,“爷……现在的事情,还是让年轻人来做吧。”

那些不合时宜的……就不要强加在我们身上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皇上,我们可以和离吗重生之一世如莲韶华为君嫁替嫁美人危宫惊梦同桌令我无心学习福宁殿丧尸他后妈敬事房悠闲日常关于我和我的沙雕恶魔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