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科举女状元之权倾天下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最终在闻子吟和闻谷生的劝说下, 闻家一大家子都准备搬走了, 搬到京城去。

这一次皇帝赏赐了闻子吟一座庄园,那庄园占地不小,且在郊外, 多的是田地耕种, 她的长辈们闲不惯想要自食其力, 也可在庄园里种田打发时间,还能糊口。

大房小女儿是状元, 如今当了吏部右侍郎兼太子太师,小儿子又是当了京城武官将领, 一儿一女皆有出息, 到了京城自是不愁养家糊口的。

然而二房三房却多有顾虑, 他们都是本分的老实人, 历来被闻老婆子教育着一家人要相亲相爱相互扶持, 互相扶持是一回事,但养家糊口又是一回事。

他们都是种田的本分百姓, 没什么手艺能挣钱的,都担心到了京城会拖大哥一家子后腿,也不愿意占小侄女宝儿的便宜,因此多有犹疑。

还是闻子吟说了,有一间庄园需要人打理,左右在家也是种田,在京城也是种田,且京城环境好些, 孩子还能上好的学堂,日后若能读书识字,出息些有闻子吟这个姑姑在,定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因此二房三房才不犹豫了,拉着闻子吟直道谢,都是本分人,感激之下直说他们当叔叔的也不占侄女便宜。

让一家之长的闻老汉和闻老婆子作见证,那庄园算是给租的,亲兄弟明算账,为了不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闻老汉老夫妻两个也是乐见其成的。

一方若是长期习惯占另一方的便宜,长久以来对双方都不是好事,因此便这么定下来了,一大家子全去,庄园租给二房三房,只要每年上交三成粮食做租费即可,如此一来住的吃的都有了,生活也有了保障。

而大房一家自然是跟儿子女儿一块住了,闻老汉夫妻俩也是跟着大房养老。

老家的地他们也没卖出去,在闻子吟提议下全佃给了农户,每年得的粮食直接换成银两捐给霍老先生的学堂,给孩子们补贴学习用的笔墨纸砚书本什么的。

待一大家子去了京城,将方方面面都安排好了,闻子吟才回了吏部销假上朝。

她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翻译好,重新整理抄录的书籍上交上去,这些书籍由翰林院再进行进一步的编修加工,可用于完善现有的书籍,供学子们学习研读。

皇帝收了书籍很是惊喜,诧异地问了句:“爱卿真的献给朕了?可要何种赏赐,你说,朕都应你。”

皇上说得痛快,然做臣子的谁会这么没心眼的真去讨赏,闻子吟摇头:“微沉无所求,向陛下求个恩旨,如今臣要实践当日与皇上的赌约,恐怕不能日日按时上朝。”

此时距离闻子吟与皇帝之间的赌约已经过去两年,也就是说她最迟要在三年内将所说的实现,不说真正让靠天吃饭的百姓们真正吃饱饭,起码也要保证不会有人饿肚子。

为了有足够时间去做这些事情,闻子吟才权衡之后跟皇帝申请自由上朝的特权。

吏部右侍郎在满朝权贵京官中,不大不小,是个有实权的,仅次于尚书之下,平日里公务琐事还是挺忙的,闻子吟上任这几日就从早上黎明未亮去上朝,然后一直忙到日暮才回来。

她的顶头上司是赵老爷子的儿子,按辈分算该喊他师兄的。

两个人从年纪上来看可以当祖孙了,吏部尚书因着这层关系虽说嘴上是师兄妹关系,然而私心里却将她做孙女一样照顾。

这个照顾就是体现在多教她,许多事情都放手给她做,让她忙得不得了。

至于她头上那个太子太师的头衔,太子还是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小屁孩,最起码要三周岁以后才会开始启蒙,因而现在也只是个挂职虚衔。

闻子吟只需要自由上朝的特权就可以,皇帝挑了挑眉,眼里漫出笑意,“准了!只是这些古籍如此珍贵,爱卿想必翻译也是花费了不少功夫,朕怎能白得臣子便宜?”

“来人,即可拟旨,吏部右侍郎编撰古籍有功,朕甚嘉之,特封其母为三品淑人,其祖母为二品太夫人。”

东槐历来官员的太太或母亲是默认非二品以上官家夫人是没有诰命的,而闻子吟的官职满打满算也就从三品,因而她家母亲祖母都是白身。

皇帝这么一加封那边是御旨特封的诰命了,往后也是能正经参与宫宴,领俸禄的。

闻子吟和皇帝就粮食改种的事情商谈,而圣旨已先一步到了她家中。

闻老婆子和大儿媳匆匆忙忙的摆香案接旨,一听那太监尖细的嗓音念着的圣旨内容,旁的文绉绉的什么德什么功的听不懂,然而那个特封夫人的还是听明白了。

她们没敢抬头看,悄悄地对视了一眼,皆是看到对方眼里的不敢置信。

她们婆媳两个都是一介乡下来的农妇,即使是状元的祖母和母亲,来到京城那也是一无所有的白身,平日里为了不给宝儿丢人都甚少出去,反倒更是喜爱去农庄种种田,来得自在得多。

“两位夫人快起来接旨吧,杂家可是恭喜两位夫人了,侍郎在皇上面前可是大红人,您二位不必多礼。”

见侍郎的母亲和祖母都惊讶得忘了起身,那太监扬起亲切的笑容,亲自将两位夫人给扶了起来。

直到那太监耐着性子跟她们解释了什么是诰命夫人,她们才明白过来,一听这是官身,还有品级的,每年有俸禄可领,那可是大好事啊!

这下,闻家的大老爷们反而都是白身,两个妇人都封了诰命,立马抖了起来。

闻老汉和闻大郎被自家媳妇给折腾的不轻,两个年老的妇人见识少,也不敢去外面惹麻烦,有事没事就在家抖抖威风,过过官家夫人的瘾。

————————

皇帝赏赐的庄园在皇城外的郊区,占地约莫十公顷,面积在京城郊外即使不排前十,那也是靠前的农庄了,价值不可估量。

庄园内除了主人预留的一些良田和住宅外,其余的皆是原有的佃户。

闻子吟正好利用这个农庄来试验农产品,闻家一大家子世代种田都是种田的好手,在这方面正好能榜上忙,不说别的,动手能力绝对是满分的。

她原先虽说没有实践过农业这方面的经验,然而见识得多,杂书也看得多了,自然有几分底,即使没有专业人士的从容,也有几分可行性的试验方法。

在八十年代那个世界时,后来她看完了渠教授家里的一屋子的藏书,里面也有一些杂书是关于农业和种植。

闻子吟神魂庞大,历来过目不忘,即使过去这么久了,只要有心回忆,就能想起来。

东槐如今是以稻米、小麦、高粱,黍、豆类粮食为主食,其中黍、高粱、豆类为粗粮次之,稻米和小麦最是精贵。

然稻米产粮最低,且只有南方水田才有产,即使是良品稻田,一亩产粮也不到一石。

遇上暴雨水灾,原本就在半湿水地里的稻谷禾苗很容易因为积水过多,导致根部泡烂,稻谷生病的,而南方夏日暴雨又是最多的。

也有旱天,一旦太阳高挂连日高温不雨,水田干渴稻谷就很容易枯萎,需要农民们日日早起日落两个时间段,挑水引水去灌溉,才能堪堪保住收成。

因此稻米是所有粮食中产量最低,最难伺候的,东槐现有的稻谷都是一年一季的,一年收成不到一亩一石,愿意去种的人就更少了。

大部分农民耕种还是以粗粮为主,在东槐细粮精面价格居高不下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再来说说粗粮,虽说粗粮好伺候些,产量也比精粮略高一些,然仅凭人力耕种,还得看老天脸色,现有产量也是不足以支撑中原的庞大人口数量的,多数百姓因而吃不饱饭。

百姓们若是自己家的地,仅需秋收时交一季税,若是佃户给地主家种地的,还得看地主是否好相处。

正常而言交完税之后的粮食收成佃户能收四到五成,但如果遇到黑心肝的地主,两三成也是有的,但这年头有地种有粮食吃就好了,佃户也只能无奈妥协。

闻子吟对这些情况都进行了分析,认为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百姓们的饱饭问题,得从两点入手,其一就是高产量的粮种,可以寻找开发一些新品种,也可以在现有的粮种基础上进行优育,其二则是耕田土地的分割制。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封建王朝包括东槐,历来百姓们的耕田多数是像富贵人家佃来的,大多数土地掌握在贵族和皇族手里,而百姓只有像一些靠山偏远的地方自己开垦的才有土地。

例如闻子吟的家就是如此,大阳山若论历史,在大阳村存在之前是座荒山,是南下逃难的闻氏族人等一些百姓在此落脚开辟的,历经数代就变成了大阳村。

后来又迁途而来的小阳村等另外两村,形成了居住地的村落,因此只有类似这样靠山偏僻的地方,且祖辈开荒耕种的,方有自己的地可种。

大部分百姓其实少有自由的耕地可言,如此一来又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层层剥削下顿顿能吃饱的皆是少数。

......

三年后。

这一年被史记称为封建王朝革命性地一年,也是东槐强国之路的起始。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o(n_n)o 今天一定结局!!!!!!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重生七零年代女配又在祸害世界[快穿]桀骜[综]自从我捡到了杀生丸这白富美屑老板只想赚钱不想搞事虐文女主画风不对[穿书]请坚守住拥抱的底线盘秦皇上,我们可以和离吗重生之一世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