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都皇宫,由于魏凉两国给的巨大压力,往日五日一朝的常朝最近频繁召开,只要一有军情战报,楚皇就会命人敲响警钟,召文武大臣来宣仁宫朝议。
自凉国突然冒出二十万大军,加上原本驻扎在洛阴城的十万大军,一共三十万大军,呈滔天之势进犯以来,使得本就有些凝重的朝议变得压抑了起来。
众文武大臣虽然对此有不少的谋划,但都是无法解决眼下最重要的,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凉国出奇兵,所为的就是让楚国措手不及之迹,攻城略地,又怎会让楚国轻易化解?
至此楚国朝廷唯一的期盼也就是庞熊所率大军能够拖住凉军,拖到援军的到来,后续的谋划才能够展开。
相比于此路让人愁眉不展的不妙局势,东路大军则是截然相反,在大都督赵哲的细密谋划下,楚军连战连捷,大皇子更是以皇子之尊奋勇当先,杀得敌方丢盔弃甲,心胆俱裂,大展楚国之国威。
不过这都是小胜,在西路军让人忧虑的局势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此小胜的喜悦也就荡然无存了。
坐在龙椅上的楚皇威严的扫视了下方的群臣一眼,幽深的眼眸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眉头稍稍蹙起,显示其内心并不如表面一般平静,他开口问道:“援军已至何处?还有多久才可到达襄州?”
兵部尚书云奉出列拱手说道:“宿州五万援军已至易阳城,距襄州已不足二百里,不日便可到达;严州四万援军已至明阳城,距襄州还有四百余里,最少也要三日后才能到达襄州,明州……”
“命他们加快行军速度,火速驰援。”
“遵旨。”
“粮草军械……”
正在楚皇与众臣议政之时,一小宦官悄悄进入大殿,走至在楚皇旁边不远处垂立侍奉的大太监许忠身后,悄悄的把手中一物件塞到他手里,并在他耳后悄悄耳语一番,之后才躬身退下。
这一幕被不少大臣看在眼里,但皇家传替消息,外臣自是不会多言。
许忠听闻之后脸上露出了喜色,也不管其他,急忙把手中刚刚小宦官交给他的物件上呈给楚皇,并小声的说道:“陛下,大喜啊!我军大胜凉军,致使凉军龟缩在洛阴城,坚守不出。”
这物件赫然是一份写着文字的绢帛,绢帛上绣着金龙花边,是皇家探子传替消息的专用之物。
楚皇闻言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急忙接过绢帛打开观看,看到绢帛中记载的陈睿率军大败凉军之时,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待看完密信,楚皇好似陷入了沉思,眼神毫无焦距的望向殿外,明灭不定,许忠见楚皇没露出喜色有些诧异,暗道陛下果非常人,收到如此大喜之捷报也能喜怒不形于色。
下方的群臣在楚皇观看密信的时候便停止了议论,见陛下看完密信之后露出奇怪的神色,有些不解相护对视,暗中猜测信中的内容。
好一会之后,楚皇才大笑道:“我军大挫凉军,斩敌首九万,俘虏六万,缴获战马十万余匹,粮草辎重无数。”
下方陡然一静,众臣露出震惊之色,即便是闭目养神,老神在在的相国萧空的神色都有所波动。
好吧!萧空是眼睛小,只是远远看上去有些像闭目养神。
众臣紧接着露出了狂喜之色,齐声道:“
贺我大楚,我皇天威恩泽天下,我大楚气运隆盛。”
左相田杰说道:“我皇贤明,庞将军勇武,还有秦王、相国等如此多的忠臣良将,我大楚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右相虞识捋了捋胡须说道:“想不到庞将军用兵如神,平日里我还真是小瞧了他,哎!他可莫要记我的仇啊!”
“哈哈……”
楚皇摇了摇头说道:“庞将军虽然指挥有度,但大胜凉军的却不是庞将军。”
“那是何人?”田杰有些惊异的问道。
楚皇毫不避讳的说道:“是朕钦点的先锋将军陈睿,他诱敌于营前,设下伏击,率三万秦军大胜十余万凉军,斩敌首六万余,俘虏六万余,逃跑仅千余,而且他还趁势抢下了凉军大营,使得凉军不得不退守洛阴城,粮草辎重和战马大部也是他所缴获。”
“这个陈睿乃何许人也?为何能率三万秦军?而且还是陛下钦点。”众臣心中同时升起数个疑惑,不过却没有多问,因为这是个拍马屁的绝佳时机,许多臣子拱手说道:“我皇圣明……”
楚皇伸手虚压,止住了众臣的声音,看向老神在在的萧空,说道:“凉军退守洛阴城无力南侵,我大楚因魏国纠缠也无力北伐,议和乃必然之势,不知相国觉得何人可往?”
不少臣子闻言竖起了耳朵,露出了意动的神色,这可是个好差使啊!现在楚国携大胜之势占据主动地位,在议和一事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且还有六万俘虏为筹码,议和可以说是毫无压力,只要能拿回足够的好处便是大功一件,如此送上嘴的肥肉,谁不愿意吃?谁不想吃?
萧空岂会不知自己这陛下之意?拱手说道:“臣虽年迈,但臣心未老,所以臣请命亲自走这一趟,还请陛下恩准。”
“相国毕竟年事已高,朕实在不忍相国受这舟车劳顿之苦,然相国雄心未老,朕也不想拂了相国的为国之心,哎!朕准了,不过相国切记,你乃朕之臂膀,大楚之栋梁,万不可有失,一定要保重好身子啊!”楚皇面露不舍之色,情真意切的说道。
他倒不是虚情假意,确实非常不舍得年迈的萧空受这舟车劳顿之苦,但是苏煜已前往赵国,这朝堂之上剩余之人,除了相国萧空之外,没有一个能让他放心把此重任交给他的。
当然,他不放心的不是谈不拢这议和之事,而是不放心他们拿不到足够的利益,他若是不想趁此良机从凉国身上割一块肉来,他也不是那个雄才大略的楚皇了。
只能说世事难料,没想到他大楚面对魏凉联结进犯,不仅没有败,还因为他一无心之举,阴差阳错的让楚军大胜,而且还胜的这么快。
这陈睿还真是让他很无奈啊!
“谢陛下体恤,老臣定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三皇子陈礼出列拱手说道:“大皇兄二皇兄都在前线奋勇杀敌,只有儿臣在京城享清福,受庇护,儿臣每每思及此甚为羞愧,夜不能寐,而今老相国花甲之年依旧要为国分忧,受这舟车劳顿之苦,儿臣心如刀绞,深感无地自容,遂请命随老相国一同前往,路上也好照拂老相国,尽一点绵薄之力。”
“礼儿能有此心,朕心甚慰,准了。”楚皇欣然道。
“谢父皇,儿臣发誓,定不让老相国有失,如有违背,甘受责罚。”陈礼拱手道。
谁还没个雄心?你们以
为去战场捞军功便能得到父皇的偏爱?简直是痴人说梦,殊不知就算立下大功也远远不如老相国的一句话。
萧空讳莫如深的看了陈礼一眼,不知在想些什么。
赵都邺城,当世人口百万的大城之一,其繁华并不逊色楚都金陵和魏都梁城多少,梁城也称开封。
邺城赵国皇宫,一宦官扯着公鸭嗓,大声道:“宣楚使觐见。”
楚使苏煜,一器宇轩昂的中年美男子,放在现代来说,就是万人迷的大叔,能够迷得小姑娘尖叫的那种。
他来到赵国已有些时日了,直到今日才被召见。
在等待中他并未着急,因为这是邦交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先冷落他几天,让他着急,着急便容易犯错,心思便没那么缜密,而自己便在不觉间占据了邦交商议之中的主动地位。
现在是楚国有求于赵国,赵国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他,赵国不急,急的是你楚国,而我赵国可以让你更急,也可以拉你于水深火热,这一切就要看你的诚意了。
所以他就更不能着急,更不能让对方如愿了。
苏煜听到传召,大步走进大殿,无视了两旁战立的群臣,直接目视前方,看向龙椅上高坐的赵皇,一个相貌并不出众,年岁并不大却威严甚重的男子,他拱手见礼:“外臣苏煜拜见赵皇。”
赵皇赵存虽然年轻,但当今天下无一人敢小觑于他,三年前赵文皇帝驾崩,赵存即位之初,因众兄弟不服,使用各种手段与之为难,甚至引兵逼宫,但都被他一一破解击败,不过其心怀仁念,只是卸了他们的权,将他们软禁了起来,并未伤他们的性命。
但有两位皇子并不感念其恩德,也亦不死心,两人在母族的帮助下趁机逃脱,引兵造反,并分别引燕国和凉国为外援,而燕凉亦响应,打着诛暴君的旗号发兵支援。
在这生死存亡内忧外患之际,赵存孤注一掷,集结优势兵力以迅雷之势大败两位皇子聚集的十万大军,并把两位作乱的皇子俘虏,燕凉两国见赵国内乱已平,无机可趁便撤兵。
一场有亡国之危的动荡便被他这样轻易化解,端的是杀伐果断,胆识过人,要知道当时魏国虽与楚国有摩擦,但只是陈兵于边境,并未大战,赵国若是稍有不慎,便会变成四面楚歌,因为魏国完全可以一举杀入赵国,在面对三路夹攻和内有动荡的局面下,赵国即使不亡也会元气大伤。
这次赵存没有在对这两个兄弟心怀仁念了,不仅把他们腰斩于宫门外,还把他们的母族屠戮个干净。
至此赵国皇权尽归他手,群臣上下莫敢不服。
赵史把此次动乱称为二王之乱,而对平定二王之乱的赵存是这样评价的:面对倾国之危,赵皇存临危而泰然,攘内而安外,挽大厦于将倾,有一代明君圣贤之风。
赵史虽是赵国史官记载的史书,有赞颂的成分,但也足见对他功绩的肯定。
毕竟这是稍有不慎便会有亡国之危的动乱,而赵国并没有因为这次动乱而衰落,反而越发强盛,隐隐有当今天下第一强国的势头。
可见赵存之才。
“楚使免礼。”赵存伸手虚扶道。
“谢赵皇。”
“朕最近国事繁忙,怠慢了楚使,还请见谅。”赵存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