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毕竟是朝廷,是一个国家最高机构,再到地方上各级的朝廷机构,最后编织成了一张大网,将所有的大明官员与百姓网络其中,然后一致对外。
如今这张网越来越结实,毕竟各项机构都在完善的配备之中,地方上也渐渐的和中央朝廷一致开始了一系列的机构改革。
改革就意味着要蚕食别人的利益,改革同样也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利益,道理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有更多的岗位空出来了,增加了,那么就需要有更多的人去担任这些岗位,所以朝廷的学校就出现了。
皇明军事学院不仅承担着对于军队干部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对于那些文官们的教学任务,当然更多的是地方官员。
京师里的军官们大多都与国子监关系深厚,而那些地方上的官员却在皇明军事学院接受更多重要的学习,他们不仅要参与文化课的学习,还要参与军事训练,毕竟他们的体力要好一些,年轻的官员占据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位置,这也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希望看到的。
这一段时间见皇帝朱允炆有一些头疼,毕竟从来没有像之前那样头疼过,他的儿子长大了有着不同于自己的想法,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在加上身边总有一些人跟他讲述不同的观点,让她如今变得很是叛逆,年纪不大却总有自己的想法,让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烦恼。
去后宫的时候跟皇后抱怨几句的时候,往后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天子形态,太子也是孩子,自然跟父亲有了慢慢的冲撞。
“陛下他还是个孩子,你就不要生这么大的气了。”
皇后笑着说道,之前皇帝以他的名义在京师建了一所幼儿园,现在已经开工了,他也去看过,当然是微服过去的,不可能大规模铺张的去皇后出宫本来就是重要的事,在影响老百姓那就不好了,所以都是悄悄的去,然后又悄悄的回来。
现在的她越来越有一种母仪天下的感觉,至少脸上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皇后,你不要惯着他这人觉得这一段时间有些太过忽略她的学习了,让他如今居然有了一丝不一样的想法,甚至是隐隐约约像极了当年的朕。”
“陛下,像您不好吗?毕竟他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是您的儿子,像您不是正常的吗?”
不知道皇后娘娘是真的不懂还是假的不懂,至少在这个时候他想劝劝建文皇帝朱允炆,不过他们俩毕竟是夫妻,皇后娘娘又经历了这么多年,所以对他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当年太祖高皇帝选中他,就是因为他孝心仁慈,可是后来他所做的事情确确实实违背了当初她在太祖高皇帝面前所留下的誓言,如今自己的儿子表现的一会儿好一会儿坏,让他实在是难以接受。
“皇后,像朕真的好吗?”
其他人建文皇帝朱允炆不敢说,可是要是太子真的像他的话,那他还真不敢把皇位交给太子,毕竟当初他是做了多大的蠢事才会把整个帝国闹得分崩离析,最后惹下了那样大的麻烦,如今好不容易把大明帝国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要是再出现那样的问题,岂不是愧对太祖高皇帝,愧对列祖列宗。
“陛下,臣妾有罪。”
皇后娘娘看着他建文皇帝朱允炆似乎一下子就不高兴了,立马跪下来,宫里的其他宫女们也马上跪了下来,她们都是皇后身边的人,自然会以皇后为荣,如今皇后正在向陛下请罪,他们也不会独自的站着。
虽然他们不清楚皇后与皇帝到底说了什么,可看如今皇上的样子似乎不太高兴,皇后娘娘的表情也似乎有一些紧张,一个个纷纷的低着头来,生怕陛下会生大气,然后惩罚皇后娘娘。
“起来吧,朕知道你也是爱子心切,朕只是随口说说,他还小,但希望以后他能够成长起来,毕竟他是一国储君,以后要继承大明天下的,如今这个样子,着实让朕有一份伤心。”
建文皇帝朱允炆叹了一口气,恐怕每一个父亲都是这个样子的吧,既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超越自己,做出一番事情来,又害怕自己的儿子在跟自己不一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引起各种各样的猜测与麻烦,身在皇家,有些事情是不能够做得太出格的。
皇室也有皇室的苦恼,就好比如今这样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非常的清楚,有些事情不是他想的那样,可是他又不得不把这件事情做下去,那就是他必须要保证皇位传承下去,还要保证帝国的传承之前他差点把太子跟皇帝留下的江山弄丢了,如今自然是希望把这一切都握在手里。
太子越大也就意味着黄金的年龄越大,那就意味着皇帝在某些情况下已经不如从前了,精力不如从前,想象力不如从前,甚至是官鸿,大量的心思也不如从前了,这个时候大臣们与之相处就要多考虑一番了,皇后娘娘虽然知道皇帝可能不会对她发脾气,但多少还是希望他能够温厚的与之相处。
皇后与皇帝说话的时候,宫女们只能远远的服侍,太监们也会远远的在外面看着,侍卫们当然是严阵以待,他们必须守候着供给的安全,所以当没有人把这些话听在眼里,不过皇后娘娘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心,毕竟太子要是真的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做了皇帝生气最后吃亏的一定是她们娘俩。
建文皇帝祝义文在后宫里呆的时间越久,也就意味着他如今能够放松的时间越多,朝廷机构的强大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一套方案的执行当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相应的方案来提供合适的建议最后将事情处理好,皇帝只会在重大的事情上下决定,其他的由官员们自行处理。
所以后宫里有孩子的妃嫔越来越多,皇帝自然是要身先士卒,毕竟大明的人口还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撑,在加上如今宗室子弟是可以自谋生路的,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并不担心他的这些孩子们会不饿,再说了,如果真的有贤能之人封出去做个网也是不错的,大明国境外还有那么多的土地代收付,他也希望那些人能够给自己的孩子打下更大的江山。
不是说非要这么自私,但江山毕竟是他们朱家的这一点想法请我帮你注意,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就算是他能够把权力放出去,那也是因为他可以随时把手中的权力收回来,所以他并不担心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至少目前不会方中愈说的那些他都知道,如果让百姓们吃不饱肚子了,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官员们如果乱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就会把朝廷的公信力丧失,百姓的人就不会相信朝廷了,这也是他一直盯着御史门去抨击大臣的原因。
大明的御史们很穷,至少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穷,因为他们就是要谈和诸位大臣的,不管是有证据还是没证据,总之只要捕捉到一些风影,就要探查个究竟,这才是它们存在的意义,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喜欢他们这样,只要不把那一把火烧到自己头上,其他的随便你们怎么做。
建文皇帝朱允炆并不是一个喜怒无常的皇帝,所以百姓们还是非常的尊敬这位帝王的浴室门,如今也更加的愿意在这样的皇帝下面做事,所以对天下各地的寻访也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朝廷能够有现如今这样的模样,他们出的力不少,所以天下的监察机构越来越大,负责巡视各地的巡查组,也在各地游荡,对于各地的农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今商务贸易的繁荣,也让他们知道朝廷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一块,所以他们必须要抓紧时间把这一切都做好,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深刻的知道朝廷的官员需要一些恫吓,所以时不时的敲打一番,也是必要的。
人生不是那么简单,但却没有那么复杂,皇帝有着他自己的生活,百姓也有他们想要过的生活,朝廷官员们在中间是一条线,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既方便了百姓,又不给建文皇帝朱允炆参加麻烦,然后又能让自己的权力加大,那他们自然是愿意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的。
太子殿下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如今看他并不觉得像之前那么乖巧了,因为他总是会做一些父亲生气的事情,比如说去和老师们争吵,又比如说总是去欺负老师,甚至是跟着自己的那一群伴读,在皇宫里横冲直撞,根本就不顾及太子的身份。
如今皇帝还可以忍受,那是因为觉得他年纪还小,再加上有一些其他的老师们愿意教他,还能够控制住他的野蛮性格,但是身为皇家子弟,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话,以后又怎么会让人放心把皇位交给他呢。
也就是因为如此,皇帝才会看重更多的事情,现在也逐渐的在研究心理学,想要从这里来探究一下,太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帝王心术如今似乎都不太够用了,当初太祖高皇帝留给他的东西,如今他研究的很透彻了,没有一些其他的帮助,毕竟如今朝廷官员们都把自己隐藏得紧紧的在朝廷御史们的弹劾之下,在锦衣卫的监督之下,他们有丝毫的小动作,都会被皇帝发现,所以根本就不在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反而隐藏着自己。
帝王家有帝王家的麻烦,老百姓家有老百姓家的,他们更多的麻烦都是一样的,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讲要做的事情就那么多。
如今朝廷渐渐的在开放明智,也就是说没有像之前一样压榨百姓,反而是鼓励他们去学习去创造,这也给更多的人创造的机会,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人的阶级。
学院的招生越来越严格,是因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凭真本事进入学校,而不是像之前一样。
当然也有更多的地方学院在开办,因为他们也要为大学校提供生源,但是基础也需要他们的地方上来做,至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付出努力,这一项的考核也纳入了官员的考核之中,所以越来越多的官员会在这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来保证上峰,来查查的时候不会给他们揪小辫子。
听起来似乎不错,但做起来比较困难,毕竟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如今他们招商引资,但更多的还是围绕京师的城市,在做,北方可能随时都会遭受战乱,西部本就贫穷,在加上一些部落和那些其他民族的人,多少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在朝廷边远地区的人总是会考虑得很多,就好像之前朝廷派遣的那些观念都比较年龄大了,至少懂得圆滑,在某些事情上懂得妥协,如今反而派遣更多的年轻人去因为,只有他们真正的去看到了,才会知晓治理一个国家有多么的困难,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总是放嘴炮在酒楼里指挥国家大事。
就好像之前一样,方中愈现在并不参与这些,他不会再这里面投入太多的力量,因为锦衣卫只负责引导大明报负责宣传,宣传部不仅负责宣传的同时还要去监督,至少不会让那些人有可乘之机。
要想学更多的人,首先要让他们能够从繁忙的体力活动中解放出来,所以科技和工具的发展就越发的迫切了,所以京师附近的工业园区如今都在加班加点的干,至少他们要创造出简易的工具,对于水利的利用,如今已经颇见成效,之前只是小规模的,如今已经能够用水磨水车这样的工具。
大批量的使用之后确实能够帮助很多人节省体力劳动,让他们有时间去外出做工和学习,当然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习,只有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控一定的知识才能之后才可以走上其他的道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