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秦氏很想听王翼的事,但她还是不愿意下车。
许兰因许猜测庆岩是想用王翼的事吸引秦氏回家,但不放心秦氏住去别处。说道,“娘,新宅子还没收拾出来,又这么久没有住人……”
秦氏道,“我去淑女坊住。”
看守淑女坊的是一个工匠带着媳妇儿子,那个工匠三十几岁,传出去会被人诟病。
许兰因不同意,又说道,“那娘就跟我住西厢。”见秦氏还是抿着嘴不动,又道,“住隔壁成不成?”
这样,总不在一个屋檐下了吧。
许庆岩知道这次秦氏不会轻易妥协,忙道,“还是我住去隔壁吧。烟妹,谈完正事我就住去女婿家。”又解释道,“不是我故意用这件事要挟你,的确正好这件事查出来,我去跟岳母辞行的时候,柴大人让我把信转交赵无。这次我只请了四天假,昨天一下衙就日夜兼程往这里赶,滑路不好走,一天一夜换马不换人,才刚到家不久。后天我又要往京城赶,按时去上衙。”
秦氏听了,也只得下车。
众人依次下车,许兰月赶紧跑过去把许庆岩的腰抱住,说道,“爹爹,我想你。”抬头看到许庆岩瘦多了,嘴边长了一圈水泡,鼻子脸冻得紫红,头发上的白霜还未化尽,都心疼哭了,说道,“爹爹生病了吗?”
看到这样的许庆岩,许兰因和许兰亭也都心疼,给他行了礼。
许庆岩摸了摸许兰月的头顶,又摸摸许兰亭的头顶。笑道,“大人有事,你们去歇息吧。”
秦氏的脸转去一边,看都没看许庆岩,嘴抿成一条线。
许庆岩只得带头往正屋走去,秦氏没有跟上去,而是对许兰因说道,“有事来跟娘说一声。”然后去了西厢。
许庆岩回头看着秦氏僵硬决绝的背影,无奈至极。温柔似水的烟妹变得这样执拗和冰冷,也的确是自己先辜负了她,老父又无端欺辱她。或许,他们两人真的回不到过去了。
他深深叹了一口气,还是去了正房,赵无和许兰因跟了进去。李洛已经在里面坐着了。
许庆岩把一封信交给赵无,说道,“这是柴大人让我给你的。”
柴大人就是柴俊。为了区分柴家父子,叫柴荣为柴统领,柴俊为柴大人。
信很厚,里面罗列了很多帐目。
赵无又回家把之前他的调查记录拿过来,几人看着帐目分析了一番。
赵无说道,“这个帐和军里的多笔帐都对不上。他们买次充好,几次下来就贪墨了军晌十万两之巨。为了怕事情暴露,又找借口把全部参与此事的钱粮官崔义调去极寒之地安兴关。已经过去五年,不知崔义还活没活着。”
李洛很高兴,因为温言也参与了其中。说道,“若是崔义印堂活着,由他告发,事情好办得多。不过,这事还有蒲家人参与,皇上以孝治国,会不会为了太后把事压下?”
许庆岩说道,“很有这种可能。想办法把蒲元杰和王翼这两个亲戚摘出来,把没有倚仗的崔义和蠢人温言推出去。”
能严惩温言当然好,但放过王翼岂不是白忙活了。
许兰因道,“所以,找到关键证人崔义后不是告发,而是威胁王翼。若事情败露,哪怕皇上愿意放过王翼和蒲元杰,他们也不会有好前程,他们肯定不愿意走到那一步。多了个蒲家人也好,王翼哪怕不在乎自己的前程,可蒲元杰不会不再乎……”
赵无点点头,说道,“年后我就找差事去一趟安兴关,争取把那人找到。”看了一眼许兰因,又道,“二月底前肯定能赶回来,不会耽误婚期。”
许兰因有些脸红,这熊孩子干嘛要多解释一句。嗔了他一眼,没说话。
不能告发,温言也就得不到惩罚了,李洛有些失望。
赵无宽慰道,“温言对至亲都能下这个狠手,肯定干了更多的恶事。大哥再等一等,我会找出他其他的罪证。”
李洛红脸笑道,“大哥知道,事情要一件一件办。先把婶子的事解决了,再说咱们兄弟的。”
几人商量完已夜深,许庆岩和赵无、李洛一起回了赵家。
许庆岩或许是累狠了,走路都不利索,还要赵无扶着。
西厢没有点灯,只燃了个火盆,秦氏抱了个炭炉静静坐在椅子上发愣。
许兰因进去把烛点上,看到满脸哀伤和绝望的秦氏很心疼。许老头的那句话,真的把秦氏对许庆岩仅存的一点情感和对这个家的眷恋闹没了。
许兰因把许兰舟给秦氏的信交给她,悄声说了事情的经过。
听说抓住了王翼实质性的罪证,秦氏的眼里还是溢出了喜色。她做梦都想把那个强压在她身上的,恶心的名声掀掉。
次日,许兰月和许兰亭都起了个大早,跑去赵家看望许庆岩。
许兰因知道秦氏不想见许庆岩,就让人把他们几人的早饭送去了赵家。
这一整天许庆岩都没有过来碍眼。下晌赵无又让人把秦澈和闽户请去赵家喝酒,商议那件大事。
许兰因没过去,在这边陪秦氏。
晚饭后,许兰因安慰了几句秦氏,就回了西厢。
许兰亭在那边吃完晚饭过来,跟许兰因说道,“大姐,我很矛盾呢。我知道娘不高兴有爹爹了二娘和月妹妹,看到爷欺负娘,我也生气,替娘难过。可今天看到爹爹望着咱们的院子发呆,我又觉得爹爹可怜,觉得他是真心喜欢娘和咱们。怎么办呢?我不想让他们分开,想要咱们永远是一家人。我是不是很自私,只想自己的感受没想娘的感受?”
许兰因捏了捏他的小胖脸说道,“你这种想法很正常,不算自私。每个儿女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分开,这是人之常情。若爹能把娘感化过来,让娘看到他的诚意,愿意跟他过一辈子,当然最好。若娘实在不愿意,就随她吧,毕竟这个家给了娘太多的委屈和苦痛。”
许兰亭点点头,忧伤地回了东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