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琵琶洲之困龙舟(上)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沈一凡一干七人沿着琵琶船前甲板的右侧开始探索,所谓琵琶船只是对这艘船形状的一种统称,因为船只的形状如同一只琵琶所以叫琵琶船。

前甲板虽然是面积最小的但是凭借着他们手里的狼眼手电也不过是管中窥豹一般,一路而去也无特别的事情发生,围绕着前甲板走了一圈之后,没有任何的东西在前甲板。

船只的前甲板一般只有船舵室,当甲板找了一圈没有任何东西来证明这艘古怪的巨船的时候,七个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船舵室内。

古代船只的船舵室一般都在船头,这样能有更宽阔的视野,船舵都是露天,舵手一般会轮流掌舵。华夏古代的船只基本是靠帆做动力。大型的船只可能会有一个尾舵,来协助整个船只的方向控制。

他们眼前的船舵室大概有一层楼高,左手边有一排楼梯上舵手位置,船舵室一楼的船舱门有铁条成井字型给浇灌死。

炸雷朝船舵室内瞄了一眼,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就在准备回头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一个黑影在船舵室里的舱门上忽现了一下。

也是吓的炸雷往后一推一个踉跄给绊倒在了甲板上,这一跌倒是发现了在他跟前有一个正方形同样用铁条浇筑死的井字型架子,将一个通往船身底舱的通道口给堵得严严实实的。

众人也半蹲着看了下,全都用强光电筒朝底舱里照去,正方形的通道有一排楼梯朝下,再下去也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彩云看着下面说道:“这里是不是通往下面的?”

沈一凡站了起来朝甲板的后方看了一眼说道:“应该是的。古代大型船只这样的通道会有好几个,我们现在处于船只的前甲板,中间应该也有一个,后甲板也会有一个。”

方子在一旁说道:“按照我们现在对这古船的了解,这艘古船的规模有点像郑和宝船,但是有和郑和宝船有所不同。”

沈一凡将电筒朝着中间的甲板照了一下,说道:“走!我们去中间看看。”

话语刚落大家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就听到船舵室内突然传出一阵剧烈的撞击声,如同有人在用身体撞击船舵舱内的门一般。

本就空洞的地方出了一些潺潺流水的声音之外,就没有其他声音,空间的巨大是的整个撞击声格外的刺耳和惊心动魄。

这几百年前的古船里还能有活物,众人听到这个声音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脑子里全都“嗡”一声,一根弦直接绷到极限,全都端着鱼叉枪对准了船舵舱门口。

古船的舱门上为了防止海水倒灌会做实心门,因为当时还没有玻璃,为了保证舱内的密封性,门全都是实心的。但是他们所处的古船确实一同,舱门上有一个小半米的长宽的正方形,同样用铁条浇筑看似有些像是牢门。

台风用电筒朝里面照了一下,但是什么也没有可那动人心魄的撞击声还是在持续着。

彩云在一旁说道:“听说很多古船都会用活人祭船,这会不会是祭船的亡灵?”

沈一凡看了一眼彩云,咽了下口水端着鱼叉枪慢慢走了过去,来到船舵舱门口,本想用一根冷焰火丢进去看个明白。

没想冷焰火刚一扔,就舱门口弹了回来,沈一凡在细细一看才放心,那小半米的正方形的舱门窗上除了井字型铁条之外,居然还有一层薄的如同一张透明塑料薄膜一般的东西,用手一碰坚硬无比,感觉就是一层玻璃。

沈一凡这回可是完全懵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古代大船上居然有玻璃?这一点确实是始料未及的,但是再细细一看有不像玻璃,透光性不强很像是一种被打磨过的晶体矿石。

沿着舱门窗户上的那层晶体矿石看去里面似乎有水平晃动,沈一凡感确定这里面应该是有水的,但是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为奇怪的是当沈一凡靠近舱门那撞击声居然就没有了。

马达就跟在沈一凡的后面,他拍了下沈一凡的肩膀朝头顶指了一下,沈一凡随着马达指去方向一看,也是明白了为何船舵舱内会有水的缘故。

原来他们所在的巨大空间本就是如同一个砖头砌成的蒙古包一般,因为常年水压导致拱顶有些部位已经开始渗水。正好有一条细微的水柱在船舵舱的上方,如果没有猜错船舵舱上里的水就是从上面灌入的。

沈一凡等人本就感叹这里工程可谓是鬼斧神工,巨大的空间能在湖底修葺出如此巨大规模的建造,虽然看似很是普通就如同一个坟包一般,但是依靠当时的科技和工艺

能造出如此的工程也属于是很了不起了。而且这个工程的质量完全没有问题,经历百年之后,拱顶也只有基础出现渗水情况,有些渗水处还是因为周边植物根须向下衍生导致的。

船舵舱上面的一处渗水点潺潺流水如同一条细线,至于为何会进入船舵舱内,还需要到掌舵处看了方才知晓。

沈一凡独自一人慢慢的走上掌舵平台,这才发现掌舵平台上有一处被水滴滴穿如同黄豆般大小的孔洞,细线般的水流直接进入了船舵舱内,水流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日久天长下来,竟然也将此船舵舱内全部注满了。

沈一凡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工艺和指挥,这船舵舱的密封性能放到现在技术也是一流。

沈一凡单瞄了一只眼睛朝那个黄豆般大小的孔洞看去,里面还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但是似乎能听到船舵舱内有划水的声音,他想也没想直接折亮一根荧光棒朝里面扔去,结果船舵舱内如同煮沸的开水一般,激起一阵水花,他能清楚看到无数巴掌大小的鱼正在拱着那根荧光棒,很快荧光棒就被鱼群给撕咬的没有亮光,荧光液体随着水流起起伏伏。

沈一凡还没有看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得脚下又传来了巨大的撞击声,他也是惊吓一条,往后退了一步,而撞击声侧跟随着沈一凡脚步,一次次出现。

沈一凡此时已经明白这撞击声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撞击声是有船舵舱内水中的鱼发出的,这些鱼会直接撞击船舵舱的舱门和墙壁,但是不知道船舵舱内究竟是什么鱼,会如此凶猛,还有既然船舵长是全封闭的,那些鱼又是这样进去的呢?

沈一凡走了下来将看到的事情和大家一说,大家才算是松了口气,众人朝着甲板的中间而去。一路上都在讨论,那些鱼是如何进入船舵舱内的?单凭一个黄豆大小的孔洞,是不能进入如此大的鱼的?

闲聊之中大家已经沿着船舷来到了船只的中段,中段的面积比前甲板要大上很多,船舷两边是大口径的水神跑,这种古代大炮,口径要比明朝时期的红衣大炮要大,炮身已经生锈的泛出了铜绿锈迹,边上还放着几箱铁弹圆球炮弹,上面也是盖着一层厚厚的蜘蛛网。

中甲板同样有三个一米长宽正方形的入口,上面同样被铁条浇筑死,单凭他们七人的力量根本憾之不动。

大家围着一个入口朝里面看去,七道强光电筒的光柱在里面晃动不停,同样也只能看到一排楼梯下面还是看不到什么,只能听到一些流水的声,声音也是不大。

此时三牛警觉的将电筒朝四周照了一下,跑到船舷又将电筒朝下面照去,大家看的有些奇怪全都看着他的古怪举动。

方子问道:“你这是在干吗?”

三牛说道:“我有种不好的感觉,好像有一种巨大的威胁在慢慢逼近。”

沈一凡一听立即让炸雷又打出一颗照明弹,炸雷有些不太愿意嘴里嘀咕:“就三颗了。”

彩云朝他瞪了一眼,炸雷吐吐舌头朝空中又射了一颗照明弹,七个人朝各方向看去,没有任何异常,唯一让他们不懂的是,第一颗照明弹看到的是他们身处的古代巨船是在一个砖瓦砌成如同蒙古包一般的巨大古代建筑中,但是这次看到的是船只的两边,全都是天然形成的石灰岩,如同溶洞一般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岩石而去绵绵看不清,那些天然形成的溶洞究竟有多大。

这点大家倒也没有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们身处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一次性想将整个空间全部一目了然确实不太可能。

众人也没有当回事,还是继续沿着中甲板继续探索,有限的光源让原本可以在十几分钟之内完成的事情,他们耗费将近一个小时,当将中部甲板探索完毕之后,大家才真正意识到这船究竟有多大,七个人在甲板上不敢把距离拉的太远,因为当他们相距十米时候强光电筒的光亮已经看不清前面人的背影。

中部甲板没有特别之处,除了桅杆和一些古代船只应该有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唯一让他们不解的是整艘船上的甲板入口为何都要用铁条浇筑死。包括甲板上的船舱舱门都是一样。

当他们沿着船舷来到后甲板的时候,看到一只巨大的铁笼子,笼子有三米多高全是用粗大的铁条锻造而成,而唯一不同的是后甲板的主舱的门居然没有用铁条浇筑死。

一扇如同崭新的舱门就这样呈现在大家眼前,反而让他们七个人觉得事有蹊跷,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这究竟是

怎么回事?

台风在一旁解释道:“古代这种大船都是出海远洋的,船尾有这样的大笼子可能是为了捕捉海里的大鱼。”

沈一凡则认为台风这个解释有些牵强,可是也不知道还有其他用处,他说:“现在的船只有一些潜水笼,古代会不会也是将这种东西作为进入海底来保护他们的。”

话语还没有说完就看见三牛和方子已经端着鱼叉枪来到主舱门口,两人朝里面丢进去一颗冷焰火,过了一会两人朝他们打了一个安全的手势。

主舱一般是船长休息和办公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船长室,一般要了解一艘船的历史和背景资料都能在船长室里找到。

自从华夏雕木成舟到现在万吨巨轮远航海外,华夏的航海和造船的历史已过千年了,自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之后,古代大型商船远航重洋,就开始有了船长笔记的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世界各地都在使用。

沈一凡认为如果要了解他们脚下这艘古代巨船的背景和资料,必须去船长室看看,可能会找到一点他们想要的资料之类的。

其实他们眼前的船长室非常的巨大,呈现为一个半圆形,将后甲板船尾的一块全部占据,高度估计有现在的五层楼之高,船长室门前除了那个三米多高的铁笼子之外,还能看到一些青铜鼎器。

炸雷看了下这些鼎器之后,脱口而出:“奇怪!这些鼎都是商周时期的。”

沈一凡看了一眼发现鼎器的排列有些奇怪,细细一数一共有六只青铜鼎,而中间那个青铜鼎最大,足有三人多高,周围的鼎器要稍微小一点,但是也要二人多高。周围五个青铜鼎分五个方位将中间大鼎围着,有些像祭祀用的场所。

青铜鼎在古代是祭祀中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据说周文王开创大周立国之时,岐山祭天用一百零八鼎器祭祀,分别为代表天上一百零八星宿。

眼前的六个青铜鼎应该也是祭祀所用,看鼎器摆放的位置应该是五行归一的风水摆位,但是有一件事情沈一凡不明白,在这里摆一个五行归一的风水祭祀位,有何意义?

五行归一盛行于唐朝鼎盛之年,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晚期,有“金木水火土,五位归一位”之说,据说是唐朝风水大师李淳风从道中悟化而出。古人将五行为万物万象之代表,道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而万物有归为一。”

古人信奉阴阳说,认为天地万物都存在阴阳两面,既然有生便是有死,既然有死便是有生。五行归一之法就是将一化为万物,万物有成一。一生万物,万物归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唐朝李淳风和袁天罡的推碑图第一页就是两个圆环,一阴一阳,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五行归一之法一般用于祭祀活动,但是不太会用于墓葬环节之中,因为古人对生死参悟是很特别的,五行归一有一种崇拜开始既是结束,结束既是新生的理论,而在明朝早期对生死概念,是生如生,死如死,生者为重,死者为轻。所以明朝早期很少有厚葬之风。

以前有一群盗墓贼盗发了一个明朝王爷的墓葬,进去一看除了一些陶陶罐罐的再也没有其他陪葬的东西,可谓是清贫到了极点。

这也是和明朝早期的风气有关,明朝开国王帝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是从不手软,基本都斩首示众有些更是诛灭九族,此风气一直延续好几代国君。

朱棣继位之后,更是对贪赃枉法的官员严苛酷刑,建立检校制度,所以当时的王公贵族,一品大员都不敢中饱私囊,也就没有很雄厚的财力来为自己百年以后的陵墓添加值钱的陪葬品。

而他们眼前的一切又和当时风气有所不同,这让沈一凡等人有些摸不着北。

就在沈一凡对眼前的祭器生存疑虑的时候,方子和炸雷两人已经走到了中间最大的青铜鼎器跟前。

炸雷说道:“我说吧!这鼎器必定是周朝留下的东西。”

方子看了看青铜鼎用手一摸,说道:“还真有你的。”说着朝沈一凡挥挥手说道:“凡哥,这上面的铭文你一定感兴趣。”

沈一凡一听连忙跑过去一看嘴里惊叫道:“天国魔符!”

“天国魔符?”马达和三牛听到之后也来到最大的青铜鼎边一看,果然上面的铭文和他们看见过的魔符玉璧的符号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上面出现很多他们没有见过的符号。

马达非常兴奋的说道:“看来我们和玄武谜葬更近一些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陆地键仙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从长津湖开始 万相之王 人族镇守使
相关推荐:机械龙纹师战神狼婿缔造我的第一豪门僧道挨踢二人组凤花锦神秘部门宋先生你又装病纵刀长啸筝爱一心人冷艳总裁的超级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