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将中,排名第十九的是魏延。
…… ……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刘备器重。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葭(jiā)萌。
第二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当时刘备军兵不满万,孤军无粮,而刘璋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派遣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将领率领精锐前去阻击刘备军。
刘备军大破刘璋军,后来派遣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
魏延在建安十九年(214年),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
…… ……
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地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
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
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说,“我委你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
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 ……
在河南老家时,魏延有一房妻室,但,始终没有给他生育,在汉中相对稳定了,就把他老家的妻室接到汉中,同时,又纳了两个妾室,后来生了几个儿子,但都被马岱连同魏延一起所杀。
…… ……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
刘备去世,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 ……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
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
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
魏延与刘琰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其后作笺道歉。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冒(楙mào)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mào)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
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
退后,赵直却对别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
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
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
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 ……
《三国志》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
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其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
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 ……
魏延祠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西出梓潼县,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约15公里,就到了三泉乡白雀村,再沿村道行不多远,就看到路边的“魏延祠”石碑。沿翠柏拱卫的石梯拾阶而上,便见松柏掩映间一座仿古的建筑,这就是魏延祠。
魏延祠坐落在卧龙山千佛岩诸葛寨东长生门下东麓的井冈坪上,梓卧(梓潼--卧龙镇)公路从祠前经过,路北,魏家河蜿蜒东流。祠周,环境清幽。
魏延祠方圆十里,有很多姓氏,唯独没有姓魏的,但祠前却有一条魏家河。据当地八旬老翁回忆,魏家河河东原有魏家河庙,庙前曾有三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魏延率兵驻此”。
建兴七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时,大军驻屯于卧龙山诸葛寨,令魏延率本部兵马驻今魏家河南井冈坪,成掎角之势以作策应,这跟诸葛亮用兵谨慎相符。
据说,当时天气酷热难耐,魏延发现一片山林有大群的鸟不断聚集,决定在那里驻屯。
由于有鸟粪接连不断地落下,官兵们只有在离开树林一点的地方烧饭。可是,却没找到水源。大群的麻雀聚集在魏延部队的上面,感到吃惊的士兵们计划轰走麻雀。
魏延也看到了大群的麻雀,但是,他在其中发现了一只白麻雀并被这只白麻雀所吸引。
他追着这只白麻雀到了一处岩石场,忽然,白麻雀奇迹般地在岩石的裂口里消失了。
魏延感到十分惊奇,他试着推动岩石,不料,岩石轰然崩塌,泉水喷涌而出。
原来,岩石下是一股地下水。官兵们找到了烧饭洗浴的水源,当地久受干旱之苦的农民们也感到非常开心,他们把这条地下水称作魏延河。
据说,当时魏延经常身着战袍,牵着战马,手持大刀在河边饮马巡视。
后来,人们为怀念魏延驻兵之史迹,在魏延河边建了魏家河庙,并在河上建了一座小桥,取名为“将军桥”。魏家河庙毁于1968年,刻有“魏延率兵驻此”的石碑也不知所踪。但将军桥现在尚存,只是平时没于水中,每年六七月间,水退则可见桥。
井冈坪历史上曾有魏延祠,后来由于官府的命令,魏延祠被拆毁。现在的魏延祠是在1995年重建的。
魏延祠,殿宇巍巍,正中,塑有魏延像,端庄威武,颇具大将风度。“魏延祠”匾额,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先生题写。
祠堂廊上,立有三块石碑,上面分别刻有“南郑侯魏延简介”、“魏延率兵驻此认证碑记”、“魏延祠考察记”。
魏延祠正殿左侧,是道教殿堂,塑有一些道教人物塑像,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还有道教鼻祖老子。
魏延祠右上方,有文昌行宫和大佛殿,大佛殿内,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
…… ……
魏延被杨仪遣马岱追杀于汉中北门外,就地葬在今汉中城北2公里石马坡(或名石马堰)。墓早已夷为平地,仅存墓前物石马1匹,1973年移存汉中博物馆。石马原在汉中市石马镇黄家塘村(铁路南)唐姓房前约150米处,有枣树1株为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