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之中,伴随着噼啪声,淡淡清香向四周扩散,宇文理正领着堂弟、堂妹烧竹筒饭,一根根装有米和水的竹筒,正架在一个火炉上承受烟熏火燎。
槽状的特制竹筒饭烧烤炉,,可以烧柴禾也可以烧木炭,一次可以同时架起十根竹筒。
宇文维翰戴着手套,和宇文理般转动着灼热的竹筒,其年幼的弟弟妹妹围在一边,目不转睛的看着。
在军中推广不畅的竹筒饭,颇受小家伙们的欢迎,竹筒饭里除了糯米还有火腿、腊肠等食物,烧好之后有糯米、肉片还有竹子的混合香味,那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宇文温把制作竹筒饭的过程,当做考验孩子动手能力的趣味活动,今天是“活动日”。
小家伙们自己洗糯米,然后仆人备好已经切碎的火腿、腊肠,想怎么配都随便,然后自己把食材放进已经开好口的竹筒,然后放在火上烤。
烤的时候人人都可以试一下,当做适当的玩火,但毕竟竹筒很烫,所以主要是由宇文理带着宇文维翰转动竹筒,自行把握火候。
原本为青色的竹筒外表变得焦黄,宇文理先问牧娘,她自己那一根竹筒饭好了没有,见着小丫头在纠结,宇文理便做了主:
“已经烧好了,牧娘拿去放着,等凉下来可以吃了。”
仆人将那根竹筒拿起来走向一旁凉亭,牧娘欢呼着紧随其后,其他弟弟妹妹见状紧张得个个踮起脚,眼巴巴看着属于自己的竹筒。
一根根烧好的竹筒饭分发下去,好容易打发完小家伙,宇文理没有吃自己那份而是转入旁边的房间。
宇文温坐在案前看着手中一卷书,侧室萧九娘在其身旁说着话,而她的弟弟萧瑀亦在座,见着宇文理进来,萧九娘和萧瑀便要起身告退。
“莫要拘礼,阿理又不是来窃窃私语的,坐,大家都坐。”
萧瑀和宇文理是州学同窗,也是私交不错的好友,加上姊姊是西阳王的侧室,所以萧瑀也时常到王府找宇文理谈天论地。
“阿理来得正好,新安刚从江陵带回来一套书《昭明文选》准备出版,新安要帮忙校对其中这一卷,阿理不如也帮个手?”
“啊?侄儿怕才疏学浅...”
“无妨,不懂向,这也是个学习的机会,整日里摇头晃脑背书,还不如自己多磨练磨练记得深刻。”
见着宇文温和萧瑀还有宇文理议论着着相关事宜,萧九娘放下心来,她一心想要帮助娘家人,但又怕引起夫君的不快,如今看来是自己想太多了。
《昭明文选》中的“昭明”二字源于昭明太子,这是梁武帝长子萧统的谥号,而萧统便是萧九娘和萧瑀的曾祖父。
昔日的南朝梁国,在侯景之乱后国土分崩离析,只剩下江陵及其周边数州的弹丸江山,如今的梁帝萧琮已不敢奢望什么,而是想竭尽所能把祖宗留下的书籍传世。
黄州的出版业十分兴盛,又有刘焯这样的经学名家校书,所以萧琮想让与曾祖父组织编纂的《昭明文选》在黄州以线装书的形势出版,他的便宜妹夫、求学社大东家宇文温,便是再合适不过的“受委托人”。
别的不说,宇文温看在萧九娘的份上,多少都会用心不是?
“你们两个不要紧张,有章社长在后面把关,放心大胆去做,再说还有新安的舅舅一起校书,有何担心之处?”
事情说完,待得萧九娘和萧瑀告退,宇文温将案上一封信交给宇文理:“从邺城来的信使刚走,这是你父亲的信。”
“父亲已经抵达邺城了?”
“是的,你祖父也到了。”
“叔娘也到了么?”
“到了。”
宇文温将信交给侄子,宇文理没有立刻拆信,而是将其收入怀中,虽然和二叔关系很好,但还是要讲礼节,又说了一些事情之后,他也告退离开。
萧九娘端着一根竹筒饭走了进来,宇文温一边吃一边看另一封信,这信也是刚到不久,为尉迟炽繁写的家书,她抵达邺城后安顿便写信报平安,那是十五日前的事情。
“姊姊到邺城了?”
“是啊,一路颠簸,平安抵达,总算是放心了。”
宇文温装作如释重负的样子,心中颇有些无奈,因为妻儿平安抵达邺城的消息,他在次日知道了,能够如此神速,多亏了飞鸽传书。
在放心的同时,宇文温却要装作不知道,在大多数人面前还得演戏。
利用鸽子归巢的特性,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在这个时代还是罕有人知的做法,宇文温不打算主动曝光,所以保密措施要做到家。
演戏要演全套,即便是在自己侄子和侧室面前都得演。
多年的繁育和筛选,他的信鸽已经能够稳定的进行长距离飞行,从邺城到西阳,直线距离不下一千三四百里距离,而他的信鸽的回巢率能保持在八成以上。
同样,从西阳飞回邺城的信鸽,其回巢率亦在八成以上。
西阳的鸽舍规模很大,而邺城、长安、建康的鸽舍也已经投入使用,至于即将成为京城的洛阳,宇文温也做了布置。
为了尽可能的掩人耳目,这些地方的鸽舍,都是在城外小庄园里,凭着这各地的鸽舍,他构建了一个初级的通信。
若以技术水平来说,已经是时代领先,但这个由信鸽组成的通信,可靠性还是差了些。
首先信鸽必须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动辄上千里的通信距离,不是随便一只鸽子能完成的,而宇文温通过多年的饲养,已经培育出这种信鸽。
然后是各种变数,例如猛禽或者人类的伤害,还有突如起来的暴风雨或者各类气象灾害,都会让信鸽中途死亡,所以他的信鸽通信,实际上还是很脆弱的。
耗资也不菲,而信鸽的使用很麻烦,邺城要用信鸽往西阳送信,得先把在西阳生活的信鸽带或送到邺城,那得有人送信鸽。
人数不能少,否则半路人间蒸发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太多了也不行,因为没那么多空余人手。
飞鸽传书一日千里,用起来是很爽,但那是建立在幕后人员的大量工作基础上,同样要有人频繁往来两地,为的是保证有信鸽及时送出消息。
耗费那么多钱粮,维持一个初级通信值得么?值得,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能够“即时”通信,真的很重要。
坐镇西阳的宇文温,收到了千里之外长江入海口处传来的消息:张鱼率领的船队,已经顺利入海。
这个消息,是张鱼携带建康鸽舍的信鸽出航,在入海后按约定将其中几只放飞,建康鸽舍收到之后,用西阳的信鸽把写有密文的纸条带回西阳,来到宇文温的手中。
从起点“发消息”到千里之外终点的“收消息”,相差不过两日。
建设信鸽通信的巨额投入,在消息的及时性面前,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