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饭菜都偏辣,小莱吃不习惯,这种辣是真的辣,吃的人直冒“烟”。北方的辣,其实顶多算微辣,什么辣椒面、辣椒片、辣椒籽,到了南方根本就不辣,真正的辣椒炒鸡蛋,吃起来既过嘴瘾,又辣的眼镜冒金星,尤其被呛到了眼泪直流,但香味纯正、持久。小莱吃过一回之后,就没敢再次尝试,因为她的额头又起了几颗痘。实在饿,她只能买点零食和面包之类的来“充饥”。第二天,小莱谢过那几个女生,就去报名了。
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人数挺多的,小莱跟他们很快就聊到一块儿了,大家报完名后,出门去找住宿的地方。
这里是郊区,民宿很多,价格非常便宜。当地很多学生都常来这里“开房”。小莱找了一家看起来很干净的楼房,询问了价格,又进去看了一下环境,就确定入住了。老板娘李婶儿很热情,告诉她,这是她们夫妻俩共同经营的民宿,一共五层,每层都会有二十五间差不多,为了节约空间,整个楼房都呈圆拱形,上下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像这样的民宿,每个月都会有3万左右的收入,非常吸引眼球,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小莱没有现金结账,好在老板帮了忙。骑电动车,带着小莱去了最近的银行,取了钱。一路上,小莱有点好奇。
“老板,你们家有几个孩子啊?”
“两个闺女,一个儿子。”
“她们都结婚了吗?”
“还没有。”
“那你们这边的彩礼钱怎么出啊?”
“女方出啊,这是我们这边的习俗,男方不用出,所以我们家就有点亏了。”
“还有这样的习俗啊?”
“我们家盖楼的时候,闺女都没有出钱,所以我就告诉她俩,结婚的彩礼自己出。”
原来,在南方,女孩真的就这么“不值钱”,男女有别,重男轻女,这种落后的思想依然盛行。
小莱回到住的地方,已经快天黑了。她锁好门,就准备休息了。屋里有点潮湿,外面连绵的阴雨下个不停。
鞋子被雨水泡湿了,天亮之后,小莱去学校商店里买了一双运动鞋,就准备复试了。
大家都集中在院系办公室,紧张的等待面试。最后叫到小莱,她紧张的要死,提前准备的介绍都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们看她这么紧张,就问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难的问题。
“你知道卫生管理每年投入的比例是多少吗?”系主任,钟老师,是小莱第一个认识的,也是她误打误撞的在第一天见过的老师,两个人还聊了聊,钟老师对她也颇有好感,双方互留了电话。所有老师以为她答不上来,都在看着她。
“没记错的话,大概是百分之八这个样子。”小莱这次考试,准备的很充分,只要很专业相关的,她都做了笔记。
“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中一个老师突然发问。
“平时都有关注相关的新闻。”看来,她是真的很用心,满分三百分的专业课,她拿到了249分。
“很好,不错。”老师们纷纷赞赏。
出了门,终于叹了一口气,小莱有点小轻松。
答辩完的学生,聚在那里,一起研究已经知道的题目。小莱事先做的很全面,知识点理解透彻,其他人有不会的,她都会告诉他们答案在哪个章节哪个页面。
这还是小莱头一回这么热心地帮助别人,大家对她的好感瞬间提升。期间,有一个来自北方的老乡,张第,一直陪伴着小莱,这让小莱很是感动。
出结果的前一天,小莱不想再待下去了,因为,这边的环境让她有点不适应。没想到,张第竟然请她吃大餐。小莱有点莫名其妙,猜不透他的用意,因为她的分数远在他之上。这让小莱想起了前几日张第接通的一个电话。那头,他的父母都在着急托关系,他好像发了火,特别生气。
小莱想不通他请他吃饭的用意,只当是一个朋友的热情款待。
“你知道这次面试要多少人吗?”对方忽然问到。
“不清楚,大家都有希望入选吧。”小莱还是那么一副笑嘻嘻的面相。
“你知道我父母为了我能顺利考上,托了多少关系,用了多少人脉吗?”对方忽然有点眼红。
“不太清楚,我的父母还不知道我复试的情况呢,我也没跟他们提过。”小莱认为复试的事不是托关系就能解决的,她也不想让父母为自己的事情操心。
“你知道,我爸的朋友都是什么人吗?他们不是集团老总,就是公司领导。”这些话让小莱听着有些不舒服,老总怎么了?这跟考研复试关系大吗?
“他们都在帮你,对吧。”
“咱俩的分数,你应该能猜到,但我希望你能主动放弃。以后只要你有什么困难,给我打个电话就可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小莱恍然大悟,但是她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她早已看淡,成不成功,只要自己努力了,也就没有遗憾了。只是眼前的这个人,还在执着地争取她,化解她,来达成自己的“使命”。
“你真的很幸运,遇上了我。其实也不是我能做的了主的,只要导师同意,谁也改变不了结果。”小莱安慰他,只怕这场饭局,会成为小莱和他之间友谊的作别。
决定回去之前,她告别钟导师。
“老师,我想回去了,结果已经不太重要了。”
“再等一天就不行了啊?”导师有点生气,没想到小莱会主动放弃。
“还是回去吧。”有些事情,小莱不耻与齿。
“那,一会儿你和我一起坐班车去车站吧。”
“谢谢老师!”小莱没想到导师这么关心她。
一路上,车子快速的行驶在这座水上城市,绕过乡田,绕过山间,来到市区,钟导师起身下车了,小莱挥手告别。她看了一眼站牌,没再回头。
路上思考着钟导师的话,太阳快落山了,小莱登上了学校的“私家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