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义敬重杨阜的为人,没有难为他,知道他不相信马家的人,就让高览带着他到上邽县四处转转,相信很快他的固有思维就会有改观。
至于姜叙,比杨阜还容易搞定。他其实和普通大族的想法有相似之处,顽强抵抗不是为了给上个统治者效忠,为的只是加大投降时的筹码,帮助自家提升在当地的地位。
姜隐前往劝降,刘备军也没有为难身在上邽的姜氏族人,姜叙放下武器投降了。
刘备最让豪强、士人诟病的就是土地政策,姜家作为冀县大族,不只有大量田地,还有许多牧场。田地上交那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姜叙也不再纠缠,更何况这些年由于刘备的马匹封锁,姜氏已经将一部分良田变成了牧场,饲养马匹。
姜叙在意的是自家牧场,是不是也要像田地一样交高额税收。
“伯奕勿忧,主公治下北方之地,牧牛羊、马匹者甚众,草场皆可贩卖,我料凉州之地亦然。”
姜叙还有一个考量,便是马家。马家在凉州、关中的声望确实很高,而且不久前也是一家诸侯,而一个君王是绝对不能容忍这样一个家族在起家之地顺风顺水,一定会寻找一个敌对来平衡马家。
姜叙见到麴义大军的那一天起,就已经相信曹操兵败的消息。曹操丢失关中,在姜叙看来,刘备一统天下是板上钉钉的了。之后,他的一系列操作便是要塑造“马家敌对者”这样一个人设,事实证明姜叙谋划很成功。
保证了自家的利益,姜叙便开始帮助麴义接收凉州,有姜叙在,凉州各地再也没有反抗刘备军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不好,就是之后的地方,许多家族将原本的良田说成是牧场,企图蒙混过关。
麴义将这个消息还有夺取汉阳郡的消息,派人回报给刘备。与麴义的战报一同前来长安的,还有太史慈的战报。
“报主公,曹军部将李典、乐进,绕泰山,入青州,为百姓所逐,然百姓亦有死伤,羊太守(羊衜,从鬲县县令升为平原郡太守)问战死者是否为英灵。”
“怎让百姓为兵,是何缘由,详细报来。”
数月前,卢县(济北郡治所)附近山中
“报二位将军,此间无有百姓,将士们入山中打猎多有怨言。”
“告之兵士,不日便兵发青州。”
临近青州的济北郡和泰山郡都被曹操搬空了,想要和百姓购买粮草都不行。
太史慈进攻兖州,事情和曹军预想的一样,东平国再度落入刘备之手,曹仁和程昱在鄄城死守,挡住了太史慈的兵锋。
被曹操所派,到青州后方骚扰的李典、乐进,很快丧失了东平国的补给,幸好前期有意识的囤积了一批。为了减慢粮食的消耗,李典让士兵多入山中打猎,搞得士兵怨声载道。
“曼成,青州田中麦熟,百姓出城收取,正是进兵之时。”
刘备治下这些年已经开始两耕,青州以北麦豆轮耕,青州以南麦稻两熟。两熟对地力消耗比较大,自然需要化肥的帮助。
用化学人工合成化肥,那是不用想了,青州等地这些年用的还是原始肥料——草木灰做成的钾肥,屎尿做成的氮肥。
最后差一种鸟粪石做的磷肥,由于海船、航线、水手等多种原因,目前还不能去东海、南海群岛上挖。按刘备的计划,甘宁和吕蒙从倭岛回来后,就能拉着倭人南下挖粪了。
面对青州边境上的几座乌龟一样的坚城,强攻和送死没区别。李典和乐进一早就计划好,等青州收冬小麦的时候,百姓会出城劳作,那时杀到,不但可以就地补充粮草,还能挟持百姓攻入城中。
青州被袭,太史慈一定解鄄城之围,撤兵回救。那时李典、乐进两人驻坚城,以青州之城对青州之兵,再让曹仁从后掩杀,里应外合,击败太史慈。
算算时间,李典和乐进即刻起兵杀向青州。距济北郡最近的,也是泰山外最近的城池,一个是平原郡下属的祝阿县,一个是济南郡下属的历城县。
李典和乐进选择了西面的祝阿县,想要尽量隐藏动向,不让青州早做准备。
两人知道祝阿县西面有向太史慈运粮的部队,特意从祝阿县南面的山中杀出。
“站住,汝等何人所部?”
想要在青州搞风搞雨,穿着曹军军服就太显眼了,李、乐两人一早就让士兵换上了刘备军军服。只是令两人意外的是,还没接近祝阿县,就被斥候喊住了。
突然出现的斥候出乎两人的预料,一时间没能回应,对面的斥候也不耽误,反身策马就跑。
“行迹已露,文谦速行。”
被斥候发现不用怕,只要收粮的百姓来不及撤回城中,他们的计划一样可以成功。
曹军急性二十里,等待他们的不是惊慌失措的老百姓,而是军容严整的屯田兵。
齐人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齐人还重利尚富,奢侈挥霍。这些特质加在一起,又是最先被刘备统治的地方,真正安心种地的人已经不多了。
当年刘备安抚人心,开垦荒地分给青州百姓,这些地虽然多,但不能买卖,名义上属于刘备所有。随着商业氛围和商业利益的加深,以前分得土地的百姓纷纷将这些地还给刘备,只留下可以自由买卖的土地,这些土地基本都被百姓改成了桑田。
良田自然不能让它们再度荒废,于是屯田兵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屯田。与曹操治下为生存强逼的屯田不同,刘备的屯田兵是拿着预备役士兵俸禄的(也就没有农业补助了)。
刘备手下正规士兵的待遇非常好,这些士兵退役后,有一些进入各地亭乡当基层干部,更多的是到了屯田兵继续当军官。
刘备很明白士兵和百姓脱节的危害,经常拉着士兵帮助百姓,尤其是遇到天灾的日子,军士一定第一时间到场。久而久之,百姓爱戴,军士名利双收,参军成为光荣的事。
大部分退役的士兵都没到四十,正值壮年,退役后地位的差距,让他们心中不免有些不甘。于是他们自觉遵从军中的作息,时常带着屯田兵操练,幻想着有一天再度接到征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