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夏皇便找了一个经验丰富、多年征战的老将来辅佐时值盛年的靖平郎宇文荣拓。当时玉抚盛早已经卸去了玉拳郎之衔,继承给了儿子玉天成,即玉舞焉的父亲。
原本老人家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可还是被强行拉上阵前,去跟那些入侵的野蛮人拚命。
可他本人倒是兴致勃勃,觉得自己宝刀未老,在征战与杀伐之中浪迹了一辈子的老将,又恢复了当年神采,原本郁郁寡欢在家等死的老人家,又穿起了年轻时的胄铠,带着皇帝亲赐的玉拳剑就跨马跟着宇文荣拓上阵了。
还须提的一点是,这个宇文荣拓乃是玉抚盛的干儿子,也算是上阵父子兵了吧。
皇帝考虑还算周到,想到了自己部下之间的关系,而又不至于让他们为了一个立功的机会而意见不和。所以他没有派出两个公爵,而是指派了一个,另由一个前任玉拳郎辅佐,如此考虑实在是周详。
皇帝知道御座下方的这一老一少两人都不是什么善茬,便考虑给他们多少兵马足够。
在朝的大臣官员们一致认为此次关外告急,二十万大军火速压境,犹入无人之地,已经打到了英璃府城外。照这架势,没个二三十万兵马,这一场反击战恐怕很难赢。
问了一圈,皇帝便把目光投向了下方堂中的宇文荣拓和玉抚盛二将,询问他们该须多少人马。
这义父义子二人倒还在朝堂上相互客套了一番,一个是装作是慈祥和善的长辈,一个装作是恭谦知礼的晚辈,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个没完了。
你说我是晚辈,晚辈能跟得上时代节奏,我老啦,得听听年轻人的了。我说你身为长辈有威望有见识,晚辈们太过轻浮不知周旋,长辈为先。
他们就这么顺让着,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只能干瞪眼,没办法,除了皇帝陛下他本人的威望,夏国就数这五位公爵了。他们开始庆幸皇帝陛下的远见卓识了,要是五个人都来了,那还不乱成一锅粥吗?
于是一老一少就这么掰扯了半天,也没个结果,直把皇帝给惹毛了,毫无威仪地下了御座指着他们两的鼻子骂,什么不为国事考虑,什么不为皇帝本人分忧,什么太过贪财,什么太过好色,连皇帝的钱财和后宫都没他们的多。
可这实在是冤枉了他们,而他们也明白,皇帝陛下这是在指桑骂槐,他虽然有些不务正业,但还不是个瞎子傻子呢,各路官员在背后捣鼓什么,他还是一清二楚的。
骂了一通,在场的大臣们皆是噤若寒蝉,面面相觑佯装不知所谓。而宇文荣拓和玉抚盛一老一少在那偷笑,皇帝陛下如此,正合他们心意。
真正贪婪的不是五卫郎,而是其他那些大大小小有权没权的官。五卫郎树大招风,被一众人盯着,自然犯不了什么大事。
他们一老一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敲山震虎,让某些人不要发国难财,在他们二人离京督战这段时间,让他们在背后少捅屁篓子。
于是,他们开始陈诉,他们大概需要多少兵马粮草。
宇文荣拓傲然道:“只要五万,边境必平。”
玉抚顺摇头晃脑,嗟叹道:“敌人来势汹汹,最起码三十万。”
宇文荣拓笑道:“五万足矣。”
玉抚盛摇头道:“五万不行。”
在场的大臣们说:“敌人起码有二十万大军,五万太少了。”
宇文荣拓哈哈大笑(注意,是在朝堂上),说道:“那就十万吧。”
众人没差点吐血身亡。他们这是在皇帝面前耍滑头啊……要掉脑袋的。军情紧急,岂是能讨价还价的?恐怕也就宇文荣拓敢如此口出狂言。
皇帝陛下气的牙痒痒,可是这奈何这小子宇文荣拓算是他的大侄子,这老头玉抚盛是他的老岳丈,这说来说去都是自家人,总不能一点情面不顾,跟他们对骂吧?
于是,他长长吐出一口气,脸色气的煞白,又服用了几颗丹药,等气稍微顺畅了些,恹恹道:“五万、十万都不行的,直接二十五万吧,气势上不能输。”
他颇为担忧地看着宇文荣拓和玉抚盛二将,喟叹道:“注意,你们不是出门巡游,是正面迎敌,别掉以轻心……这是夏国能拿出来的最后强兵悍将了……你们要是也折了,我就欲哭无泪了……”
于是这一老一少也不折腾了,立马下跪行礼,豪气万丈地说了一通为皇帝陛下分忧,为天下苍生谋福的话,最后还来了句鞑虏不破,誓不回还,然后就走了。
在场的大臣官员们面面相觑,心里嘀咕,做人何为要人中龙凤?只要当一个步殿堂者,此生足矣。怪不得皇帝们大都短命,一半是自己折腾自己,另一半是被气的。至于那些长寿的,大概是命格坚挺且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吧。
在一番声势浩大的送行仪式之后,他们二人便带着大军西行了。此次抽调了天都十万大军,其他的都是由各地分配而来,组成了这支二十五万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朝着边塞去了。
临行前,皇帝陛下语重心长地喃喃自语道:“为什么这些敌寇就像是蝗虫一般,怎么也杀不完呢?”
宇文荣拓和玉抚盛面面相觑,一脸苦相地说道:“陛下,他们本就是人,也是有老婆孩子的……”
皇帝仰天大笑道:“是啊,都是有老婆孩子的,可怎么就他娘的不能将心比心呢?非要兵戎相见,死了谁都不好过啊……”
说着,他摇摇头便打道回府,继续去炼制丹药去了。
也就是那次全境内的招兵买马,把小油头的父亲给招去了。当时一听要打仗了,小癞头比谁都高兴,第一个就跑去当地的招兵处。
因为他日思夜想的人就在边境。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龅牙妹,但就像是她所说的一样,他会是第一个冲出来保护她的。
她所在的地方已经被战火燃烧,他也开始燃烧,迫不及待地想要飞过去见她是否安好。
可是现实却给了小癞头一个当头棒喝,他娘的招兵处的人曾经被小癞头骂过,那人记仇,以为是小癞头为了去军中谋个饭碗所以才来从军的。所以他第一个就把小癞头刷了下去。凡事都分两面,他这么一做,小癞头的命倒是保住了,可小油头的父亲就没这么幸运了。
那次战争打了将近五年,实际上主要的大战役两年内就差不多结束了。可不知是什么缘故,朝廷迟迟不让大军班师回俯。也许是因为边境的局势依旧不稳,也许是关外余孽仍然嚣张,反正他们一直拖到了第六年,这才缓缓而归。
这一战,小油头的父亲落了个下落不明的下场,结果导致他母亲卷款跟一个俏书生跑了,然后就有了后面的事。
至于小癞头,果然是小癞头,此处不通便寻他处。他跑到了隔壁临近的青梅府,那里管的就比较松散,他顺利地成为了讨伐军的一员。
他跟着大军北上,最后和从东边来的主力军汇合。到了边塞,走一处他便问一处。他一路上总是惴惴不安,心里挂念着龅牙妹,可是他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边境已经被打乱了,狼烟四起、流民四窜,到哪里去找一个姑娘呢?
据小癞头得到的消息,有人说龅牙妹的父亲在战争一开始便带着家眷跑路了,丢下了黎民百姓。小癞头觉得此人就是在放屁。有人说龅牙妹他父亲守城兵败,全城百姓皆被掳走,男的为奴女的为娼,下场凄惨。小癞头最害怕的就是这种结果。还有人说,龅牙妹的父亲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了,家里人也跟着悬梁自尽以报家国了。小癞头觉得以她父亲的脾气,这很有可能,但是他还是觉得龅牙妹没死,所以他就想要找到她。
他跟着大军一路北上,从东打到西从南打到北,关外诸国去了个遍,也还是没有龅牙妹的消息。小癞头感到沮丧至极,一下子想到了龅牙妹可能的所有结果,有好有坏,但是他把全部的怒火全部发泄到了战斗当中。
所以,作战的将士们经常可以看见有一个毛头小子他娘的冲锋号一吹,战鼓一擂,冲的比带头将军还快。将军一看自己的风头被人抢了,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自然不甘落后。可是小癞头端着长刀,像是发了疯一般呜呜呀呀地就驾着马率先冲过去,而胯下的马也好像发了疯一样,驮着小癞头就一股脑扎进敌军人堆里,就算是骑着宝马的将军也只能望尘莫及。
很快,小癞头就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一众士兵都对他刮目相看,以他为老大,并豪言:有小癞头在,天兵天将都能让他铩羽而归。甚至他所在军营里的将军都对他恭敬有加。
而他作战悍不畏死的疯狂举动,也被宇文荣拓和玉抚盛发觉。
他们站在督军台上仰观战局,拿着单筒望远镜,瞅着小癞头还没等大军摆好架势就冲了过去,实在是颇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