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伯父在上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非常重要。固然“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哪一个季节出了问题,民生都会受到影响,但若在春天开上一个好头,往往就是成功的一半。

故此裴该实在不放心陶侃和熊远,打算前往下邳、彭城去转上一圈,巡查农业生产状况。陶侃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当日前来拜谒,他发现老头子心情极糟,会不会因此而丧失了动力,影响他治理下邳的成效,那真是保不齐的事情。至于熊远,志如其名,确实高远,问题具体政务能力高低,还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啊。

对于临淮国,裴该倒不怎么担心,虞胤前来拜会之时,他也如同后来对陶侃和熊远那样,询问过对方的施政纲领,虞保文果然张口结舌,说不出什么完整的话来。裴该微微而笑,当即恐吓他说:“临淮不比江左郡县,为御胡寇及北来流人,各县民风甚为剽悍,我此前率军镇定,只怕杀得还不够多,倘若保文勒逼太急,怕会铤而走险……”

虞胤闻言,不禁略略打了一个冷战。裴该话锋一转,趁机安慰他:“临淮初定,如人染沉苛,针药才始生效,此际动不如静,当以安养为上。是以治理之道,应秉持老子‘无为’之意,使民自治,如此则必风平浪静,保文可得安居。”

虞胤这才舒一口气,赶紧回答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使君之政,绝不轻易变更,亦当与使君所署各县令长好生沟通,专以平稳为要。”

所以就理论上而言,虞胤不敢在临淮国内搞什么大动作。临淮国很大,一半儿在淮河以南,一半儿在淮河以北,而郡治是在淮南的盱眙县,估计虞保文呆在盱眙,也不敢轻易跑淮北去。裴该对待广陵南方几个县,基本上由其自治,并不插手政事,只管收税——因为距离长江太近,怕是强势介入,或会和江左政权发生龃龉,还不如划出来当一片缓冲区呢——他希望,同时也相信,虞胤对待临淮国淮南六县,应该也会是差不多的管理手法。

说白了,就是放任自流,基本上不管。

至于临淮国北方几个县,裴该此去下邳、彭城,必然途经,也可以顺便巡查一番。

临行之前,他特意又下了几道命令。此前初到徐州,为了鼓舞士气,裴文约可是开出去不少空头支票的,也该是到兑现的时候啦,否则必致人心散乱。不过他手下那些货色,门第都实在太低——或者家门尚可,但本身属于远支或庶出——不可能直接署为一县之令长,只能暂摄县事。为此裴该和卞壸事先打过了招呼,套用一个后世的名词,提前发明了“知某县事”的职务,算是州署的外派官吏。

使卫循卫因之知盐渎县事兼淮海从事,妫昇妫伯潜知射阳县事兼田曹从事,周铸周子锋知临淮县事兼士曹从事。

就理论上来说,即便原本出身再低,能为一州从事三五年,或摄县事三五年,也都能够转正成为正牌的县令长了,这年月世家、寒门的区隔还不如东晋南朝时代那么严密,玻璃天花板要薄一些——不然你瞧那个熊孝文?

因为想起熊孝文,裴该返回内室后,便即召唤裴寂、裴度过来,对他们说:“我有言在先,汝等只要竭诚效忠,一旦立功,必然释为平民,且还要与汝等官做……”

二人闻言,当即跪下,拍着胸脯表忠心,说我等只愿生生世世侍奉主人,为奴为婢,并没有想要做什么官的野心。话说得挺感人,但两个人四只眼睛里喷射出来的兴奋的火焰,却彻底出卖了他们心底真实的想法。

裴该微微而笑,故意把话往回一收:“只是即便释为平民,汝等出身太低,恐也做不成官……”

眼瞧着两人的目光黯淡了下去,裴该继续说道:“曩日前来拜谒之彭城熊相,汝等也都见到了,可知他祖父即曾与人为奴么?”

裴度和裴寂闻言都不禁发愣,随即相互间悄悄地递了个眼神——主人的意思,是不是咱们也要等到下一代甚至下两代,才有摆脱平民身份,跻身士人行列,进而做上官的可能性呢?

裴该看二人患得患失的神情,不禁捻着胡须,仰天大笑。等笑完了,他才掀开底牌:“我闻喜裴氏,天下高门,可惜祖籍沦于胡贼之手,眷属星散,恐怕人丁将日益单薄……倘若汝等愿意舍弃旧姓,与我联宗,入我裴氏家门,便有做官之望了。”

裴寂首先反应过来,赶紧又是一个响头磕下去:“小人从前哪来的什么姓?小人便是姓裴,生生世世,永远姓裴!”

裴该说好,那你们就算是我的族侄吧,以后不要叫我“主人”了,改称“叔父”。裴度当即改口:“叔父在上,请受小侄一拜!”裴寂却独出心裁,说我都没见过自家老爹,他怎么有资格与主人为兄呢?“伯父在上,小侄拜见!”

裴该当即取来二人的奴契,当面焚毁,还给两人各起了字:裴寂字静之,裴度字衡之——后来唐朝的裴寂、裴度究竟字什么,他压根儿想不起来了,只好现拟——并且都授录事之职。

随即裴该就带着这两名新授录事,再加上裴甲、裴乙两名奴仆,以及四名部曲、五十战兵,骑马离开淮阴城,渡过淮水,沿泗水北上,前去巡视下邳、彭城二郡国。

——————————

“八王之乱”的连番恶战,基本上是围绕三个点——即西京长安、首都洛阳,以及东都邺城——展开的,而“永嘉之乱”前后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也同样是这三个点——胡汉军先焚洛阳,再攻长安,石勒则渡河北上,攻临漳(邺),屯襄国——所以中国被祸之惨,即以这三个点为中心,逐渐向外部扩散。

换言之,距离三都越近,民生越是凋敝,甚至百里都难见人烟;而距离三都越远,很多地方老百姓都还在踏实种地,甚至不知世道之变更。

因为中原战乱,大批百姓扶老携幼,离乡背井,成为流民,逐渐注入到四个区域:幽州、巴蜀、江左和江右,一定程度上反而使这些地方变得更为繁盛。后来东晋、南朝得以次第而立,巴氐李氏占据蜀中近五十载,前燕据幽州而进取中原,便都是拜这些流民所赐。

相对而言,裴该名义上统辖的青、徐二州,此前兵燹并不甚烈,但因为晋朝官府的主动放弃,导致管理混乱,对于灾荒的承受能力降到最低,因此也无从挽留流民。距离江左越近的郡县,情况要略好一些,远一点儿的,比方说淮河以南,则相比中州的人间地狱来说,也有若炼狱一般。

之前他率军镇定泗水以西的两个郡国——下邳和彭城——大致统计了一下户口,估计都不过一两千而已,大概是晋武帝太康年间记录的三分之一。其实说起来,广陵郡的户口数倒已经超过了太康年间的记录,这一是因为临淮数县被划归了广陵,二是此后三十年间的自然增长,三是大量中原流民南下,不可能全都窝在长江岸边等着吃救济,也有不少被郡内各坞堡武装接收所致。

相比广陵,下邳和彭城实在是太过残破了,这也是裴该不愿意直接管理,宁可使各县自治,再从江东要几个人过来担任内史的重要原因。

不过此番再入二郡国,却又有不同的感受。一则此前他是冬天来的,但见城池破败、田地荒芜、村落毁弃,百姓大多围绕着几家坞堡而居,貌似毫无生气;裴该破坏坞堡,修缮中心城市,导致不少老百姓大着胆子返回了世代所有的田地、村庄,人口分布相对平衡一些;再加上正当春播之期,百姓们于田间操劳,农业生产隐隐已有复苏之象。

但是老百姓自然耕种,和有规划、有组织的耕种,裴该还是可以一眼便分辨得出来的——终究他在淮阴也种了两年的地啦。先入下邳,沿路而行,可以见到不少穿着长衣的小吏在田间逡巡,指导农业生产。他召了几名小吏过来询问,都说郡中才下公文,对于如何组织春播,详细开列了二十多条建议,并且规定了额度——各县各乡,今春应当开垦多少亩田地,种植多少谷物、桑麻、菜蔬,都有明确的数字——规定若是春末验收不过,暂摄县事者将会受到申斥,具体负责的小吏则一律罚铜。

不革职,但罚你钱,试问你怕不怕了?

裴该见状、闻言,不禁心中暗喜——不管陶士行是不是带着情绪上任的,终究还是在认真办事,而并没有敷衍之意,这就很好啊。等来到下邳国治下邳城外,陶侃亲自出城相迎,裴该远远望见,便即下马,快速奔近,拉着陶侃的手,赞叹道:“陶君履任不到一个月,便能使百姓安居,勤劳田亩,真大才也!”

陶侃仍然面无表情,只是淡淡地回复道:“初来乍到,不识下情,向隅而为,倒让使君见笑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你以为我就这么点儿本事?不过才刚开始而已——“只为春播紧要,一刻也耽搁不得,是以仓促下令,也不知江南之政,是否可以施用于淮北?我只识种稻,不识种麦,恐怕疏漏不少。”

让入郡署,裴该就又问了:“以陶君看来,下邳多久方可大治?”

陶侃摇摇头:“户口离散,地多人少,何言大治?若能三岁不罹兵燹,也无天灾,百姓始可心安,如此而已。”

裴该试探地问道:“若我欲北进,尽取全徐,未知以何时为宜啊?”

陶侃想了一想:“期以三岁,使君率精兵五千来过敝邑,勉强可资供一月之食用。”我得积累三年,才可能在粮秣供给上给你帮上点儿忙,而至于征兵出人……你想也别想!

其实下邳未必没有余粮,老百姓固然吃不饱,原本各家地主和坞堡之中,还是有不少积蓄的;问题裴该此前镇定下邳,该征的,该抢的,全都不留手地拉到淮河以南去了——当然啦,为了安顿原坞堡依附民,使他们可以顺利越冬,自然也散了不少赈济出去——所以陶侃还真是拿不出多少特殊手段来尽快恢复生产,只能按部就班地来。

裴该无奈之下,只得跟陶侃反复争论,最终商定了秋收后上贡州府的税数——陶侃只答应出钱粮,而绝不肯应允应兵役、劳役——便即离开下邳,继续上路,前赴彭城。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从长津湖开始 从木叶开始逃亡 陆地键仙 修罗武神 人族镇守使 星汉灿烂
相关推荐:重生八百年以后晴雯的如梦令朝阳警事东京警事食道升仙未来美食日记无上造化元极破空梦云传奇仙界网络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