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赵顼从轻罚苏轼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苏轼此时却不敢出来,于是和与通判商量,通判说道:“事已至此,无可奈何,需出见之。”苏轼一听,就准备出去。祖无颇连忙提示道:“衣服,衣服。”意思是要他换官服。苏轼却说道:“既有罪,不可穿朝服。”祖无颇说道:“未知罪名,应当穿朝服相见”。于是苏轼穿上官衣官靴,面见钦差皇甫遵。

苏轼首先说道:“苏轼自来疏于口舌笔墨,着恼朝廷甚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敢辞,乞归与家人诀别。”皇甫遵淡然道:“不至于此。”命士兵打开公文一看,是份普通公文,不过是以苏轼以诗文讪谤朝廷,传唤进京,并要苏轼立即启程。

太守官衙的人都吓得手足无措,个个躲躲藏藏。苏轼途经扬州江面和太湖时,想跳水自杀。因不知道要判什么罪,并且怕他的案子会牵连好多朋友。等再一想,真跳了水,又会给弟弟招致麻烦。家里烧了他大部分与友人的通信和手稿,家人到了安徽宿县,御史台派人搜查他们的行李,找苏轼的诗,书信和别的文件。

苏轼很快被正式提讯,他先报上年龄,世系,籍贯,科举考中的年月,再叙历任的官职和有他推荐为官的人。他说,自为官始,他有两次记过记录。一次是任凤翔通判时,因与上官不和而未出席秋季官方仪典,被罚红铜八斤。另一次是在杭州任内,因小吏挪用了官钱,他没有报呈,被罚红铜八斤。此外,别无不良记录。

苏轼承认游杭州附近村庄所作《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确实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也是讽刺盐法的。除此之外,其余文字均与时事无关。

御史台问他《八月十五日看潮》里“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两句的用意,他说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御史中丞李定向赵顼报告案情进展,说苏轼面对弹劾全都承认了。赵顼大怒,怀疑苏轼要么是受刑不过,要么是有更大的秘密要隐藏。于是问李定可曾用刑。李定说苏轼名高当时,辞能惑众为避人言,不敢用刑。赵顼命御史台严加审查,一定要查出所有人。

到了九月,御史台已从四面八方抄获了苏轼寄赠他人的大量诗词。有一百多首在审问时呈阅,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其中官位较高的是司马光。王安石罢相次年,苏轼寄赠司马光一首《独乐园》:“先生独何事,四方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为司马光重登相位大造舆论。

御史台说这诗讽刺新法,苏轼供认不讳:“此诗云四海苍生望司马光执政,陶冶天下,以讥讽见任执政不得其人。又言儿童走卒,皆知其姓字,终当进用。”他又说司马光却喑哑不言,想依前上奏攻击新法。御史台找到了痛斥“新进”的《和韵答黄庭坚二首》,抨击“生事”的《汤村开运河,雨中督役

》诗。前者是与黄庭坚唱和的,后者寄赠好友王诜。

《和韵》诗是:“嘉谷卧风雨,莨莠等我场。阵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苏轼解释说,前四句以讥今之小人轻君子,如莨莠之夺嘉谷也,后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时,如夏月蚊虻纵横,至秋自息。说黄庭坚如“蟠桃”,进用必迟;自比“苦李”,以无用全生。又取《诗》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都是讥讽当今进用之人为小人。苏轼用“悄悄”、“愠”等词暗藏“群小”之意。要不是作者解释,还没多少人知其中奥妙。

《汤村》诗:“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留滞愧渊明。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归田虽贱辱,岂失泥中行?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苏轼也供认自己确有对盐官在汤村一带开运盐河的不满。

这些赠黄庭坚、王诜等人的诗文,一时成为轰动朝野的新闻,舒亶等人趁机痛打落水狗,请求副相王珪检举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这首诗是:“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王珪认为:“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赵顼冷静地答道:“诗人之词,怎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

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作的《后杞菊赋》的序言里,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种籽。御史认为他是在直接讽刺百姓的贫穷,尤指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识日”是讽刺科举考生的浅陋无知,讽刺考生不通儒学,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对经书的注释。苏轼对大部分指控,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了新政。

苏轼也提到“虎难摩”是为政贪婪的象征。给李常的诗里,他说在密州“洒涕循城拾弃孩”,见到男尸、女尸、婴尸饿死在路边,当时确是“为郡鲜欢”。在给孙觉的诗里,有一行说二人相约不谈政治,是真在一次宴席上的约定,谁谈政治就罚酒一杯。给曾巩的诗里说他厌恶那些“聒耳如蜩蝉”的小政客。给张方平的诗里把朝廷比作“荒林蜩蚻乱”,又说自己“遂欲掩两耳”。给范镇的诗里,他直言“小人”,给周邠的诗里把当权者暗比作“夜枭”。

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苏轼写了两首诗给他:“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向方知冀北空,独鹤不须惊夜旦,群鸟未可辨雌雄。”和“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腐鼠何老吓,高鸿本自冥。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前一首最后一句取自诗经“俱曰予圣,谁识乌之雌雄”,意思是说朝廷上只有一群乌鸦,好坏难辨。后一首表达自己对

小人的争权争位不屑一顾。这些无疑激怒了朝廷的大臣。

苏轼写《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者常对他通宵审问。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

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暗中约好了: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早做准备。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远亲代劳,却忘记告诉远亲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远亲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为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

当时很多人为苏轼求情,宰相吴充直言道:“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道:“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王安礼也从旁入谏道:“自古以来,宽仁大度的主子,不以言语加罪人。苏轼具有文才,自以为爵禄可以站着不动,都能到来。现在他碌碌如此,不无怨望,所以托为讽咏,写了一些牢骚话。一旦被加罪,恐怕后世会说陛下不能容才!”赵顼说道:“朕也不想深究,但他已经激起众怒。恐怕你为苏轼辩护,别人会想害你。你不要多言,朕自有主张。”

太皇太后曹氏得知,也对赵顼道:“苏轼兄弟,初入制科的时候,仁宗皇帝曾经欣慰地说道,我替子孙得了两个宰相。现在我听说苏轼已被逮捕下狱,难道是被仇人中伤吗?且文人咏诗,本是常情,如果罗织成罪,也不是人君应有的慎狱怜才做法,应熟祥察为是。”赵顼听了,总算唯唯受教。

属于苏轼口中的新进章惇,也积极地营救苏轼,并不惜与宰相王珪翻脸。 赵顼最终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苏轼终免一死,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因苏轼受到牵连的人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又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他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且因对待公主不礼貌,宠妾压妻,于是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第三个是苏辙,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由于家庭连带关系,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

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各罚红铜二十斤。那些平时与苏轼互相诗文唱和,引为知己的保守派大臣们,在苏轼入狱时,没有一个给他求情。反而是那些被苏轼称之为“奸邪”、“小人”、“新进”的那些变法派大臣,纷纷上书为苏轼求情。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从木叶开始逃亡 我有一剑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修罗武神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相关推荐:重生之最佳再婚星海仙冢圣骸之墟都市全能医王千秋皇明妖诡之瞳末世红警电影系统逍遥游白夜传奇荒村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