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妃为了显示威风,竟然想打着皇后的仪仗出游。赵祯让张贵妃自己去找皇后借,张贵妃于是去找曹皇后。曹皇后听了张贵妃来意后,对她这种名目张胆的无礼僭越行为,没有表示出不高兴,而是爽快地答应借给她。张贵妃大喜,回告赵祯。
曹皇后这种宽容忍让的行为,让赵祯无错可挑,反觉得张贵妃过分,于是对她稍稍约束了一下,说道:“国家的礼仪章法,就是让上下有秩序。你用皇后的仪仗出游,朝廷众臣会非议你。”张贵妃只好放弃。正是靠着这种极力的谨慎和宽容,曹皇后保住自己的皇后地位到了最后。
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在张贵妃的关照下,得以平步青云。张贵妃还希望赵祯提升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但遭到谏官的猛烈抨击,不得已作罢。张贵妃不死心,赵祯也决心任命张尧佐官职。
一天,赵祯上朝,贵妃送他到门口,嘱咐道:“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提醒赵祯不要忘记下诏封张尧佐的事。赵祯听罢,连忙说道:“放心!放心!”
到了大殿,赵祯就准备下诏任命张尧佐。知谏院却包拯站了出来进言,大谈为不能任命张尧佐的理由,滔滔不绝。包拯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他说到激动处,唾沫溅到赵祯脸上。在如此情形之下,赵祯不得不收回成命。
赵祯回到后宫,张贵妃迎上前去。她没来得及说话,赵祯一边用衣袖擦脸,一边不耐烦地说道:“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这件事因此作罢。
张尧佐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曾任宪州、筠州推官。吉州有个道士和商人夜间饮酒,商人暴死。道士害怕,就逃走了。他被巡逻的捕获,同时还有一百多人被捕。转运使命令张尧佐覆核处理,受冤的人都得以解脱。朝廷改任他为大理寺丞、汜水县知县,升为殿中丞、任犀浦知县。犀浦地少人多,因土地引起的诉讼很多。张尧佐确定他们的田界,条具利害使人知晓,诉讼就少了。张尧佐任开州知州,回京后,被授判登闻鼓院。
当时张贵妃还是修媛,想以门第抬高自己,所以张尧佐被提拔,担任开封府推官,提点府界公事,谏官余靖却说道:“提拔张尧佐不应太快,过去郭后之祸起于杨尚,不能不借鉴。"在张贵妃的照顾下,张尧佐升任三司户部判官和副使,历迁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不久,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被任命为三司使,青云直上。
皇佑初年,谏官包拯、陈升之、吴奎上奏道:“近年以来,水从城中冒出,地震、黄河泛滥,这是小人当道所致。天下都认为张尧佐主持大计,诸路苦于索求无厌,内帑受到借助的烦扰,法制凋敝,实在是因为张尧佐。臣等认为,亲昵之私,圣人也不能避免
。但能处理妥当,不造成危机,这才能有所得。" 赵祯只是改命张尧佐为户部侍郎。不久又任命他为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赐他的两个儿子进士出身。
包拯等又上奏道:“陛下即位将近三十年,没有失道败德的事。近五六年来重用张尧佐,人们暗中议论。认为过错不在陛下,而在宫中的女宠、皇帝的宠臣和执政大臣。因为皇帝亲近的人知道陛下没立太子,他们既有所私,就没有不暗中有所向。执政大臣不能忠言相谏,而是阿谀奉迎,顺从皇上的意旨。惟恐高官要职不能令张尧佐满意,使陛下陷于私昵后宫之过。任命张尧佐的诏书下达那天,太阳阴晦,凶气蒙蒙,陛下应用大义决断,马上下令追夺张尧佐的官职。万不得已,宣徽、节度可选择一个授予他。这样,才合天意,顺人情。"赵祯却不予理睬。
张尧佐依仗张贵妃的势力,非常骄横跋扈。当时有个士子冯京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加上他一表人才。京城都哄传,此科状元必是冯京无疑。此事惊动了张尧佐,他让人把冯京请到家,一见面就把一条金带披在冯京的身上,对冯京说道:“我有一个女儿,正待字闺中,想许配给你,怎么样?"
这张尧佐因凭借自己是国丈,恣意妄为,正遭世人唾骂。冯京认为自己一个堂堂的士人,不能同这类人同流合污,当即一口拒绝。张尧佐因此恨死了冯京,便派心腹四处活动有关考官,要他们在殿试时让冯京落榜。冯京也有所察觉,灵机一动,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马凉"。
结果马凉的文章实在好,被考官们荐为第一。张尧佐为自己得计正高兴,站出来的状元恰是他所不愿看到的冯京。张尧佐气得差点吐血,后来有人对张尧佐解释道:“误把冯京当马凉。"此句话流传开来,居然也成了一句谚语。
御史中丞王举正对赵祯偏爱张尧佐的做法,非常不满。于是他建议留下百官,想要廷议,赵祯不肯答应。赵祯说道:“近来台谏官请求罢免张尧佐的三司使,说不能用他为执政。如果给他美官,是合大体,朕采纳这种说法,才有此诏命。现在又认为不行,前后反复,按法应当罢黜。令中书戒谕他们。从今起,言事官上殿,要先有圣旨允许。"
不久,赵祯又命张尧佐知河阳,兼南院宣徽使。御史唐介又上奏,说道:“外戚不可预政,之前皇上从谏如流,已经收回成命,此次又给他升职,自乱典章。”赵祯于是召唐介进殿,说道:“升职之事出于中书,也并非是朕一个人的意思。”唐介说道:“相臣文彦博也想联络贵戚,希难道说望宠荣稳固吗?”赵祯听了,非常不悦,拂袖而入。
唐介退朝后,又亲自写成一疏,弹劾文彦博交通后宫,引用外戚,不配当宰相,请求即日罢免他,改任富弼为宰相。次日上朝,唐介当面递给赵祯。赵祯大概看了几句话,就丢下
奏本,怒叱道:“你如果再来多言,朕就远贬你了!”唐介毫不畏惧,竟然捡起奏章,从容跪地朗读。
读完之后,唐介又叩头说道:“臣忠愤所激,就算刀斧加身也不惧怕,怎会怕被远贬!”赵祯于是召来众臣,说道:“唐介身为谏官,论事原是他的本职工作。但是胡乱弹劾文彦博,擅自举荐富弼,难道任免大权,他也能干预么吗?”当时文彦博也在殿前,唐介竟然看着他,上道:“文彦博应当自我反省!如果有此事,就不该隐瞒,欺骗皇上。”
文彦博无奈,只得向赵祯拜谢道:“臣不称职,愿意退位让贤。”赵祯更加恼怒,呵斥唐介下殿,声色俱厉。谏官蔡襄说道:“唐介狂直,但纳谏容言,是仁主美德,乞求给予宽贷!”赵祯怒气未消,贬唐介为青州别驾。接着王举正等再谏,才改徙英州。文彦博不久后,也被罢去宰相之职,出知许州。
张贵妃父亲张尧封,曾是文彦博父亲门下之客。张贵妃没有入选宫中的时候,认文彦博为伯父。等到入宫得到专宠,文彦博献蜀锦为衣,这锦名为灯笼锦,是特别制成。赵祯刚开始生气唐介妄言,等调查得实,因此把文彦博外调,另派中使保护唐介到英州。
文博彦被罢相后,赵祯任免庞籍同平章事,高若讷为枢密使,梁适参知政事,狄青为枢密副使。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狄青出身贫寒,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李元昊反叛,朝廷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西夏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他作战四年,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箭多达八次。他攻陷过金汤城,夺取了宥州,屠杀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
他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是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听说西夏军队到了,他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他经常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
尹洙任经略判官时,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见。尹洙与他谈论军事,很欣赏他,并把他推荐给经略使韩琦和范仲淹,说道:“这是良将之材。”二人一见狄青,认为他是个奇才,对他厚礼相待。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对他说道:“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
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他终于精通了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积功升任西上阁门副使,又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加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