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的红薯粥入腹,让万历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没想到这红薯做成粥吃着竟是别有风味,碗里的粥只吃了一半,万历便感觉自己的肚子有些撑了,将之全部吃完后,还忍不住打了个饱嗝儿。
放下碗筷,万历颇感满意的颔首道:“这红薯煮熟了吃起来口味倒是不差。”
随即又对正在收拾碗筷的太监吩咐到:“告诉御膳房,今日晚膳便不必另做了,将这红薯粥也送一些给皇后和贵妃他们尝一尝。”
待那小太监收拾完碗筷退出去后,万历才轻轻拍了拍肚子,舒服的靠在御座上,长舒了口气,缓缓道:“楫儿......”
朱由楫忙笑吟吟的答应到,“皇爷爷,孙儿在呢。”
“这红薯倒确是有功同五谷之效,这东西真的可以亩产三十石?”万历望着一边因为吃了一大碗红薯粥给撑着了,正在揉着肚子的朱由楫再次问道。
“皇爷爷,按照徐先生所说的这番薯在南方最高可产每亩三十石,孙儿想来,在北方,即便不如南方,一亩地产出十几石总应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朱由楫想了想,又说到:“最好还是先找个地儿试种一下,再选育改进一些的好。”
“徐光启可有说过此物如何储藏?”万历继续问到。
“挖地窖就即可,”朱由楫继续补充道,“这红薯除了可以生吃和烤、煮之外,还可以晒制成红薯干,充当干粮;还可以磨成粉,像面粉一样做成各种吃食......还有人若是吃不完,红薯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
“噢,对了,这红薯的藤蔓和叶子也可以用来做菜和喂养牲畜。”
“噢?”万历听的朱由楫的话有些一愣一愣的,忍不住想到,若正是如此,那这红薯岂不是浑身都是宝了,产量又大,还耐旱、耐贫瘠,不挑土地,比之传统的五谷要更加让人喜爱了。
万历沉吟了一阵,同意了朱由楫先前的建议,“回头便命陈矩拟写一道旨意,在顺义划一处皇庄出来,任命徐光启任户部右侍郎,专管番薯试种育种之事。”
朱由楫大喜,连忙笑吟吟的道:“皇爷爷圣明。”
心情美妙的哼着小曲儿回到慈庆宫的住所,此时的宫中刚刚掌灯不久,天色尚未黑尽,还不到就寝的时候,而且方才在乾清宫红薯粥吃的太饱,腹中有些撑的慌。
朱由楫索性没事儿在自己房内练起了字来,陈清越便在一边替他研磨,倒真有几分红袖添香于案侧的意境,只可惜,朱由楫的年龄还是太小,有些浪费了这份美妙的艳福。
翌日一早,便有内侍出宫将万历的旨意宣读给了徐光启,徐光启正式走马上任户部右侍郎,成为大明朝廷中枢的正三品高官。
因为红薯的种植时间为农历4-5月份,此时已经是农历7月初秋时节,是红薯的收成之时,并不适宜红薯栽种,顺义虽然已经划出了一处皇庄,但是还是得要等到来年才能再行试种。
所以徐光启暂时没有什么实际的事情可干,于是便多了一个和孙承宗一样,入宫教导皇孙们读书的差事。
于是乎,皇宫内的几位皇孙又多了几门课程,徐光启不愧是被后世誉为大明朝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的人,那知识面就是宽广,在当时的大明来说绝对当得上学贯中西这个词。
上徐光启的课要说谁最积极的,那就唯有皇长孙朱由校了,朱由校一直在琢磨着要怎样解决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虽然朱由楫又给他提供了思路但是并不完善,于是在徐光启入京后的第二日,朱由楫特意向朱由校提了一下徐光启或许可以对他有帮助。
要知道自秦汉至明清,中原乃至整个东方地区使用的都是两轮马车,也许在历史上也曾出现了四轮马车,但是因为四个轮子相比起两个轮子的马车来不好弯,所以被淘汰了。
但是两轮马车的载重和舒适性实在太低,所以如果不是长途行进,要赶远路,无论达观还是显贵、亦或者豪商巨贾,一般出行大多都是选择坐轿。
四轮马车制造起来倒是和普通的两轮马车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的技术难点便在于转向问题上了,因为四个轮子的话恰好就固定死了车子的行进方向,所以无法做到转向自如。
朱由楫给朱由校画了一幅四轮马车的图纸,一来是因为朱由校确实喜欢木匠活,朱由楫让他造一个小些的模型,便是为了投其所好和他搞好关系;另一方面嘛,也是想要用四轮马车来
取代两轮马车。
四轮马车和两轮马车相较起来,只要解决要转向问题,无论是载重还是舒适度,乃至于速度上都可以完爆,但是最紧要的还是要解决四轮马车的底盘和转向构成的一套原始系统。
四轮马车的优点无需朱由楫多去赘述,他和朱由校只是跟徐光启稍微提了提,徐光启自己便能够想明白,所以空闲时间,朱由校都会向徐光启请一起,互相研究着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朱由楫对此帮不上什么忙,只是偶尔也会凑过去关心一下有没有什么进展。因为兵仗局到现在好几个月了对于陌刀的复原一直也没有什么进展,朱由楫不免有些着急,所以又向徐光启提了一下陌刀复原的事情,自然也是成功的引起了徐光启的兴趣,所以徐光启也会时常和朱由楫一起出入兵仗局,加入对大唐军队的神兵——陌刀的复原工作当中来。
有了徐光启的加入,当深秋即将来临的时候,兵仗局在陌刀的复原上终于有了进展。
陌刀其实也是属于唐刀的一种,唐刀在制作的过程中吸取了折叠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还广泛使用了造价昂贵的复合钢技术。
局部淬火即覆土烧刃,基本方法是便以特别调配的泥土覆盖刀身不同所需硬度的位置,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温度保护较弱的部分迅速 冷却,而有温度保护较强部位的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各部位不同。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刀条不同部位淬火时的不同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与硬度成正比,与韧度成反比。比如后世的日本刀便是其显著代表。
折叠钢即寻常所说的千锤百炼,将钢条进行反复加热、折叠、锻打,再加热、折叠、锻打,如此其中的杂质随着碳组分挤出,同时钢材的组织进一步致密化,这里面最显著代表是大马士革钢刀。
徐光启提出将两种方法共同采用,和分别使用进行尝试。朱由楫记得后世的好像有科学分析说高碳钢制作的刀剑是最好的,好像是不能含硫来着。
所以朱由楫顺嘴提了句,不若再区分一下,分别采用上好的石碳和木炭来进行锻造,不断的进行尝试、比对和调整,因为石炭(也就是煤炭)普遍都还有硫元素在内,而木炭,尤其是上好的木炭硫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于根本就不含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