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薨逝,正常情况下这在古代,无论哪一朝对于皇家,对于朝廷,对于官民人等而言,那都是一件值得在意的大事情。
如今,深受朝野敬重的王皇后突然薨逝,孜然亦是如此。
王皇后于今日寅时许薨逝,消息随着景阳钟的27声钟响传出宫去,不过几个时辰的时间,都还没有等到朝廷专门下旨和张贴讣告,京师的百信们便已经开始自发的在自家门前张挂白幡了。
朱由楫收到从宫里传来的王皇后薨逝的消息时,已经是巳时许,等到他带着妹妹朱徽妍匆忙从南苑回到城内单位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京师当中往日热闹繁盛的氛围因王皇后的薨逝,而受到不小的影响。
入了皇宫之后,整个紫禁城内的氛围相较于往日更是明显的多了几分悲肃之色。每一个宫人的脸上都是悲伤哀痛之色,更有不少宫人都已经换上了素服,在宫内上下的忙碌着张挂白幡,将宫内平常用来照明的宫灯撤换下来,悬挂上白色灯笼。
朱由楫牵着朱徽妍跳下马车,正好撞见同样因为接到消息匆忙赶来皇宫的端王朱常浩、慧王朱常润和桂王朱常瀛这哥仨,以及他们的姑姑荣昌公主朱轩媖。朱由楫赶紧拉着朱徽妍给四人见礼:“侄儿由楫(侄女徽妍)拜见端王叔、慧王叔、桂王叔,荣昌姑姑。”
哥仨见朱由楫拉着朱徽妍从城外南苑匆匆赶回来了,要是平日里,哥仨说什么也要拉着朱由楫扯淡好半天时间,顺便逗弄逗弄朱由楫身边古灵精怪的朱徽妍小丫头。
若是平常的时候,见到朱由楫和朱徽妍,荣昌公主朱轩媖说什么也是肯定要宠溺的打趣朱由楫这个侄儿,和端王、慧王、桂王一样逗一逗朱徽妍。
只是,今日今时,无论是端王、慧王,还是桂王,亦或者是荣昌公主,他们谁都没有这样的心思。
王皇后是华夏历史上位正中宫时间最长的皇后,从十四岁入宫被万历册立为皇后开始,到如今万历四十八年薨逝,四十二年来不单与万历之间伉俪情笃,相敬如宾,又因为德性孝俭,幽闲贞静诚一端庄,躬膺令德,俨体至尊,芳声令德,中外仰闻,不单让朝廷百官和民间百姓和宫人们拥护爱戴,敬重有加。同时也让万历的一众皇子、皇女们也大多愿意和王皇后亲近,因为王皇后对后辈子孙无论是否为她所出,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很好的一视同仁,甚至于就连长时间在宫中与她争宠的郑贵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早年在宫内还没有外出洛阳就藩的时候也是同样如此,只不过在对待这些皇子们的时候虽然亲近和蔼,但是却也将其中的分寸拿捏的非常有度。
比如此时在京中的五位皇孙,朱由校、朱由崧、朱由楫、朱由检和朱由榘五只小朱,也都喜欢和王皇后亲近,其中自然尤以朱由校和朱由楫两兄弟会不时的去向王皇后请安问好。
而一众皇子和公主当中,要说对王皇后感情最深,最为敬重的,就当属朱由楫的便宜老爹太子朱常洛,慧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两位王叔,以及姑姑荣昌公主朱轩媖了。
因为朱常洛的出身让万历不喜欢他,再加上国本之真,朱常洛在宫中的地位处境一直很微妙和尴尬,而王皇后就曾经多次在万历面前保护过他。
慧王朱常润和桂王朱常瀛两兄弟和太子朱常洛一样都不是王皇后所生。但是王皇后却对这哥儿俩有抚育之恩,因为万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他们的生母李敬妃薨逝,因为万历与王皇后无子,于是万历便将当时还很年幼的皇六子朱常润和皇七子朱常瀛两兄弟直接交给了王皇后 进行抚养,直到长大成人。
荣昌公主朱轩媖更不必多说了,因为她本身就是万历和王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是万历的第一个女儿,更是他与王皇后唯一的一个嫡出子女。
所以在宫门处,端王、慧王、桂王和荣昌公主都没有与朱由楫、朱徽妍说话的心思,面对二人都只是颔首点头示意,然后便脚步匆匆的往乾清宫而去。
朱由楫忙拉着朱徽妍安静的跟在他们身后。
入了乾清宫,此地的太监宫女们已经跪了一地,悲伤哀痛的气氛更浓烈,朱由楫甚至于还能隐隐的听到宫女太监们低低的哭泣声。
此时的宫人们正在有序的为王皇后沐浴容颜、梳理头发挽成髻,更换寿衣,将皇后的尸体运至坤宁宫停灵,并在灵前陈设祭奠之物。
因为,按照大明的丧葬祭制度,帝后的停灵之所便是对应他们身份和地位的居住之所,皇帝在乾清宫,皇后在坤宁宫,这也是寓意为“寿终正寝”。
此为小殓。
而万历和王皇后婚后感情甚佳,万历二十四年,宫内失火,乾清宫和坤宁宫遭焚,受损严重,于是万历和王皇后一起搬到毓德宫居住,后来又移居启祥宫,万历与王皇后同居一宫,基本上是朝夕同寝,直到乾清宫与坤宁宫得到了修缮,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着。
第二日,宫人们将王皇后的尸身装殓入棺内, 随后将之移往皇宫西南角,位于武英殿之后的仁智殿中安放,这里一直是大明朝停放皇后棺椁的地方。并在棺椁前放置摆设有酒馔瓜果等各式祭奠物品的供案,立上安神帛、立上铭旌。
次日,万历皇帝满脸悲恸的领着一众妃、嫔等宫眷,以及皇子、公主、皇孙们身着素服到仁智殿进行祭奠,朱由楫自然也要老老实实的跟在里面,每日给王皇后致奠。
从这一日开始,凡在京的文武官员及文武三品以上的命妇,都要连续三日以上,或每日早晨,或是早晚两次身着丧衣,从西华门入宫到仁智殿院落的思善门外哭灵。
此为大殓!
而宫外,早在王皇后娘娘薨逝的消息传出去的当日,大殓之前,京师内的各大宫观寺院便开始按照大明的礼葬制度击钟三万杵,以代薨逝的大行皇后“造福冥中”。
同时,朝廷派出快马将皇后娘娘殡天的消息传出京去,告知全国官员和军民人等,还有重申禁令,三个月内严禁宴乐。
分封在外的宗室诸亲王、王世子、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以及地方文武官员,在接到皇后殡天的消息后,与本地面向京师皇宫方向跪拜,苦灵致丧。
在古代,无论那一朝,帝后殡天,其丧礼都是一个十分繁复、冗长的过程,需要讲究的礼仪、规矩都是特别多的,当然也就会有更多的忌讳。
万历皇帝对于王皇后的薨逝,很是伤心,整个人深受打击。但是万历还是下旨礼部会同内阁首辅方从哲集议,商议拟定丧礼仪注,要求查优厚先例办理。
因为大明朝,所有皇后当中只有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成祖仁孝文皇后徐氏、明世宗孝洁肃皇后陈氏、孝烈皇后方氏四位皇后是在皇帝之前去世的,而前面两位的年代都已经太过久远,于是商议过后。
于四月乙丑,内阁首辅、大学士方从哲上表万历:大行皇后崩逝。山陵事极重大,礼部以孝烈皇后近例为请。臣查世庙实录嘉靖七年孝洁皇后崩于时,山陵未建启,另择于天寿山墺儿峪。嘉靖二十六年,孝烈皇后崩逝,预造陵工已完,遂安葬玄宫,定名永陵,不复另择。
此虽皇祖亲出宸断,实与洪武十五年孝慈皇后先葬孝陵、永乐十一年仁孝皇后先葬长陵之例先后(月召)合。今吾皇上笃念中宫,礼从优厚,于礼部所请孝烈皇后之例似当允行。
然惟事关大典,非臣下所敢轻议,伏启圣明裁定。
万历在阅览过方从哲上的表奏之后,万历尊奏,着礼部照次施行。
在筹备王皇后葬礼的过程中,万历发现举行仪式的万寿宫香殿之中有一根金丝楠木柱子因为年份太久了,稍有朽蠹,于是命人立即更换新的金柱。
工部的官员们接到万历的命令,一看这麽大一根金丝楠木的柱子要更换的话得花不少的银子,而且柱子也只是有着轻微的部分蛀损,完全不影响使用嘛,而且若是要换下来很耗费时间的,于是工部尚书周嘉谟上表万历:拟照南京孝陵享殿制,用大木四面环报柱即坚稳,其对柱亦照样帮修费工无多匝月可完,必欲另换新柱工程甚烦且日月难计。
说简单点就是直接命工匠找些木料对其进行填补修复就可以了,节约银子不说,还省时省力。
本来就因为与自己伉俪情笃的皇后之死而心情不好的万历,在看到工部上表的建议之后,心情就更不爽了,直接在奏表后面骂了工部这帮官员们一顿,批复他不同意。
命工部官员还同内监,必须作速对万寿宫香殿之中那根有朽蠹的金柱进行修理替换,毋得迟延,若是延缓致误了皇后出殡以及册封死后的尊谥典礼仪式,就要找周嘉谟和工部算账。
周嘉谟和工部一众官员们面对不讲理的万历皇帝,只能连同内监们火速命人运来新的金丝楠木柱子对其进行替换,好在工部还有些金丝楠木柱子的存货,要不然一时半会儿还真的很难从别处找到这麽大的且适合做柱子金丝楠木,还真的有可能耽误殡葬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