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三路大军尽败亡,赵苞弃母保辽西(下)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赵苞一见囚车中无头尸骸,哪还不义愤填膺,再也顾不上许多,当即手执佩刀,冲入敌阵,与敌军以命相搏。麾下两万将士,一见赵苞如此疯魔,个个激愤莫名,冒死捣入鲜卑军阵中。

只见汉军双眼通红,怒火万丈,手执大刀阔斧,齐砍齐剁,杀得鲜卑士卒人仰马翻,血肉横飞。霎时间,汉军就摧破鲜卑军阵,斩杀敌军难以计数,鲜卑士卒始料不及,哪想到辽西汉军竟敢如此死战,顿时难以支持,四散溃逃。

赵苞郁愤难消,随即领兵追击十余里,直至鲜卑残兵鼠窜出境,才收兵回城。这一阵厮杀,汉军风卷残云一般,将鲜卑击溃,军心振奋异常。然而,不幸的是,赵苞老母亲及妻小,皆被鲜卑人残忍杀害,首级早已化为肉泥,难以寻到。

面对家眷尸首不全的惨状,赵苞悲痛欲绝,含泪寻到老母及妻小尸身,买棺殡殓,他在向朝廷奏凯的同时,请求允准辞官,以护送老母、妻小的棺柩会乡里安葬,筑草庐守孝。

面对赵苞的奏请,连一向是非曲直不分、忠奸善恶不辨的灵帝,也为赵苞的忠义所感。灵帝对赵苞忠义之举,大力褒扬,下诏加封赵苞为鄃侯,准令赵苞还葬母尸,守孝三年,并遣使前往赵苞故里吊慰,厚赐抚恤。

赵苞奉诏还乡,将家眷尸体安葬入土,乡人纷纷前来吊唁,赵苞环顾乡人,垂泣道:“食禄而避难,非忠也;害母以全义,非孝也!自古讲究忠孝两全,我为全忠义,害了老母,失了孝道,我还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乡人见赵苞悲极而泣,上前劝解道:“虽说忠孝两全为最美,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赵大人于万难之中,不得已做此抉择,仍不失为忠义良臣所行,家国情怀令人钦佩,赵大人万不可如此,还需保重身体,日后兴兵攻灭胡虏,以宽慰老夫人在天之灵。”

“老母之死,犹如钻心之痛”,赵苞话未说完,又是痛哭不已,凄伤无比。

“大人莫要哭坏了身子,否则老夫人如何走的安心”,众乡人一见赵苞又是哀嚎起来,方要上前劝解,不料赵苞骤然心痛难忍,以手捶胸,吐出紫血数升,突然昏厥在地。

乡人大惊,忙将赵苞抬入后院卧房中,片刻后,微微苏醒的赵苞,奄卧榻上,仰首上望,嘴中仅仅呼了几声母亲,便一命呜呼,撒手归西了。赵苞企盼已久的一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终是犹如梦幻泡影,赵苞直至临死,也未能盼到这一天,倒也可怜。

灵帝闻知赵苞吐血而死,伤感莫名,知晓赵苞乃是赵忠从弟,想必赵忠定然心中悲戚,随即唤来赵忠,好言劝慰道:“赵家有你两兄弟,一内一外,忠义无双,朕心甚慰;原本朕打算待赵苞守孝之后,重用赵苞,让他出任度辽将军一职,未想到赵苞不幸早逝,此乃你赵家之不幸!亦是朕之不幸!更是朝廷之不幸!万不可过于伤悲。”

“陛下,我弟为国捐躯,乃忠义之举,赵家能为陛下效力,乃是我兄弟大幸”,赵忠扒下几滴眼泪,心头却是窃喜不已。这赵苞虽是赵忠的从弟,却不屑与赵忠为伍,耻于谈起与赵忠的门族亲戚关系,甚至曾言赵忠有辱门风,乃是赵家耻辱。而后赵忠既已飞黄腾达,本欲提拔赵苞,哪知赵苞严词相拒,自赵苞出仕之后,从未与赵忠有所交往。

赵忠早将这族弟忘却一边,若非念及亲戚之情,早将赵苞诬陷免官,如今赵苞死便死了,只要不有损自己的威福,管他什么兄弟宗亲。

“为抗外辱,先舍孝为忠,后为孝舍身,忠为至忠,孝亦至孝,此等忠孝豪杰,鲜为人知”,灵帝暗自沉吟半晌,悲怆道:“若是满朝文武,内外大臣,人人都能如赵苞一般至忠至孝,天下何愁不安!”

灵帝说完,不禁鼻子一酸,转首对赵忠问道:“赵苞乃是你从弟,如今他不幸病殁,你就不为他求个谥号?”

“陛下,我弟生前向来清廉,不重虚名,既然他已了然故去,照奴才看来,不必再加谥号,况且有陛下如此夸赞,相信他泉下有知,定然倍感荣宠”,赵忠谄笑道。

“既然如此,也就依了你之言,毕竟赵苞乃是你从弟”,灵帝微微颔首,心中不由生起几丝落寞,轻轻挥挥手,打发赵忠下去,自顾自的坐在案前,看着赵苞呈奏的捷报,愣愣发起呆来。

辽西太守赵苞虽是击溃鲜卑万余轻骑,却也难以扭转北疆之势,鲜卑乘胜大举侵入边境,寇掠诸郡,北疆边军惟有据城固守,畏缩城中。然而,此战中,朝廷曾征召二十万民夫,随军出征,押运军械辎重,经此大败,这二十万民夫大多死于北漠,百姓深为劳役赋税所苦,怨声载道。

**不休,天灾又接踵而至,先是蝗虫成灾,继而冰雹为害,最奇的是嘉德殿后狂风骤起,数十株老槐树被风掀起,倒挂殿前。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加之地裂震动,灵帝也觉惊人,随即下诏引咎,且召集朝廷文武百官,令其等各自上书陈述施政要领。

金殿之上,群臣叩拜行礼,三呼万岁,灵帝这才让众臣起身,忧声道:“诸位爱卿,朕自继位至今,一心为中兴汉室,扬威宇内,苍天可见,然近日**不休,天灾不断,着实令人心惊,今日召集你等前来,正为此事,不知这天灾**,究竟有何深意?”

话音方落,樊陵率先奏道:“陛下,天灾自古有之,非是朝廷之过,实乃鲜卑为祸,暴民作乱,以致上天不满,降下灾异,警示胡虏贼寇,此乃上天佑护我炎汉,陛下不必为此心烦。”

“北疆战败,实乃田晏、夏育、臧旻三人之罪,而陛下一心为江山社稷,有何过错!”盖升继而附和道。

半晌之后,满朝文武大多称颂起灵帝功德,亦有闭口不言者,如桥玄、袁逢、宋酆等人,灵帝听得满意,面露欣慰。

“陛下,微臣有言上奏”,却在此时,议郎蔡邕瞥见肃立殿后的乐松、贾护、梁鹄等人,顿感恼怒,出列朗声奏道:“天降异变,实乃警示我汉室君臣。”

“蔡邕,照你之言,这天灾**,莫非还是殿上君臣之过?”程阿一听,就知蔡邕后续之言,紧忙打断道。

蔡邕未加理会,看也不看程阿,昂首朗声奏道:“陛下今日召集群臣议事,早已有言,满朝文武皆可直言相谏,蔡邕身为朝臣,自当实言进谏。”

“程阿退下”,灵帝本就喜爱蔡邕才学,摆手让程阿闭嘴,望着蔡邕笑道:“爱卿尽可直言不讳,不必有所拘谨,纵是有所冲撞,朕也不会加罪于你。”

“臣叩谢陛下”,蔡邕叩首谢恩,继而奏道:“当下朝中宵小为祸,吏治**,民力凋敝,兵甲不修,以致北胡肆意犯境,臣以为近日天灾**,皆因朝廷施政不当,陛下不宜只宠左右,应看重内外臣工,惩治奸邪,休养民力,以慰上苍,安抚民心。”

蔡邕说完,曹节、程阿等人脸色一变,梁鹄、乐松等人也是暗骂不已,惟有灵帝久久不语,叹了口气,问道:“蔡邕,依你之见,朝廷应如何拨乱反正?”

“权不在上,则雹伤物;政有苛暴,则虎狼食人;贪利伤民,则蝗虫损稼;轻起兵事,则四方难安”,蔡邕神情一振,款款言道:“先前北伐鲜卑,过于草率,上违天文,下逆人事,大败而归,以致朝廷威信大损,四方百姓怨愤,上苍因而降下异象,警示君臣,陛下诚应博览众议,从其贤者。”

“那不知你有何良策?”灵帝问道。

蔡邕随即让人取来早已备好的长长奏章,上呈灵帝,回禀道:“臣为此日日难安,夜夜苦思,终思得良策,特陈奏七事,一肃祭祀,二纳忠谏,三求贤才,四去谗人,五屏浮士,六严考课,七惩诈伪,请陛下阅览。”

灵帝一一翻阅,粗略一算,这十数篇奏章不下数千字,也懒得去细看,直接问道:“蔡邕,你上言七事,朕深感欣慰,且为朕详细奏来。”

“礼仪所敬,莫重于祭祀,而我泱泱大汉,乃礼仪之邦,更应全力奉行,以示肃敬之情”,蔡邕回道:“故而,陛下应肃祭祀,既要恪守礼仪,迎祭五帝,导引神气,求福丰收;亦要清庙祭祀,孝敬祖先,养老设教,教化世人。”

“推行礼制,教化天下,此其一也!”蔡邕继而奏道:“礼制可兴,人人自律,尚且不足,还需纳忠谏,求贤才,一国之兴盛,少不得从善如流,纳言用贤,而陛下自主政以来,灾异频发,陛下宜当自省,征召贤能,广纳良言,查证得失,洞察民情,则直言敢谏,必不绝于朝廷。”

蔡邕刚说完,有郎中张文素来刚烈,顿感振奋,忙出列赞同道:“陛下,所谓‘政悖德隐’,蔡议郎所言极是,而今奸佞作乱,良臣贤吏未因忠信受赏,反而却为宵小诬蔑诽谤,或是冤死,或是罢黜,以致满朝文武,无一人敢之言上谏,臣叩请陛下广开言路,厚待贤良,以劝勉忠贞之士,宣扬仁厚之德。”

“张郎中直言敢谏,确是忠义良臣,陛下宜纳其言”,司空陈球左思右想,与司隶校尉阳球一道上奏,而司徒刘郃一直不发一言,冷眼旁观。

“不错,张文虽是郎中,官职卑微,却也有忠义之心,朕自当重用”,灵帝点点头,望着蔡邕,继续问道:“蔡邕,还有何言上奏?”

“所谓人分好坏,事有两面,陛下既要尚礼仪,重贤良,纳忠言,又要去谗人,屏浮士,严考课,惩诈伪”,蔡邕又是回道:“州郡官员责在督察不法,惩处不法,分清是非,安定民心,而今地方官员多为宠臣子弟、权贵党羽,不思尽忠报国,反而贪墨残暴,枉法曲断,公府台阁畏惧权贵,默不作声,百姓敢怒不敢言,以致法纪败坏,吏治**;臣着实为此忧恐失色,惊惧不安,陛下宜当严惩不法,澄清吏治,赏罚严明,树立法典,让百官知晓奉公守法就是福,营私舞弊便是祸,使其等不敢再犯。”

灵帝听着听着,不由有些困倦,连连打起哈欠,暗自伸了个拦腰,轻咳一声,说道:“蔡邕,你所奏之言,朕自会斟酌。”

“陛下,臣尚有最后一言”,蔡邕叩请灵帝允准,奏道:“我朝自立国之初,以孝廉、贤良、方正等数路选拔人才,故而名臣良将接连不断,文事武功盛极一时;然而书画辞赋,终究只是小能小善,虽有可取之处,修身养性尚可,若是用来为政治国,却是不足以用。”

司隶校尉阳球一听,满心赞同,随即附同道:“陛下,而今鸿都文馆诸生,大多是惟利是图之人,仅能写写文章、作作诗赋,其中或有高明者,可引用些经典,至于那些低劣者,惟有凑合些俗话俚语,迎合上意,与那艺馆倡优有何不同!更有甚者,盗用文笔,冒顶名讳,这等虚伪小人,难堪大用!”

“天下士人早对鸿都小人不满!其等凭借一纸文章、民间俗事,就入朝为官;臣每逢想起这些,忧虑至极,想我等苦熬十数年,才能出仕为官,而今这等宵小,如此轻易入朝,怎能让人心服”,司空陈球义愤填膺,恨声奏道。

“哼”,灵帝冷哼一声,瞥见殿尾惊惧不安的梁鹄、乐松等人,顿时怒火万丈,喝问道:“朕设立鸿都文馆,正是要察选贤良,入朝听用,你等三番四次出言非议,究竟意欲何为?”

蔡邕又是故作疑惑,问道:“陛下,臣先前曾遇一事,洛阳市集之中,多有闲散放荡之人,前往宣陵哭祭先帝,竟悉数被陛下任命为太子舍人,臣着实不解。”

“宣陵孝子,奉行孝道,为先帝与太后哭祭,朕理应嘉奖,昭示天下,推行孝道,这又有何难解之处?”灵帝板着脸,沉声说道。

蔡邕顿感好笑,回道:“陛下,宣陵哭祭之人,一非宗室血亲,与先帝并无骨肉之情;二非朝廷官员,不受爵禄,朝廷对其等并无恩赏;其等却聚集陵墓之旁,假称奉孝,故作哀痛,祭奠先帝,所为者何也?不过是为哗众取宠,献媚天子,以求封赏,这等虚伪小人,毫无操行,臣叩请陛下,揭露其等虚伪作态,罢免官职,逐回乡里。”

“陛下虽未立太子,然已有皇子辩,日后自当立为储君,而太子舍人常伴储君左右,这等陵墓作假之人,万不可用!免得带来不祥”,阳球顺势奏道。

“够了,退朝”,灵帝懒得再去废话,喝斥一声,当即退朝而去,蔡邕等人只得恭声告退。

蔡邕上言七事,灵帝虽是未采纳,却也顾及到礼仪之道,就亲自前往北郊迎祥气,举行辟雍礼仪。而后,灵帝思来想去,总觉得先前将宣陵孝子任命为太子舍人,或有不妥,又是下诏将其等统统改任丞尉。

(本章完)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长津湖开始 万相之王 人族镇守使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陆地键仙 星汉灿烂
相关推荐:席卷天下回到古代做神探血与火的赞歌幻想乡的琐碎日常太后的现代纪事引怪大师血色复兴无限之主角必须死将门独女之特种兵绝**杀手:腹黑邪王太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