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绩带着大队人马进京了,齐王李祐核心同党共讦四十余人,一并递解进京,关押在大理寺。而齐王李祐本人,则被关押在太极宫内,内外禁绝。
没有大张旗鼓地献俘受叛,整个过程极尽简单,民间几乎感觉不到一点异动。每个人都清楚,这是皇家的丑事,儿子造父亲的反,很光彩么?十多年前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已经干过一次了,难不成这是李氏王朝的光辉传统?自然是能有多低调,就有多低调。
但是民间多不闻此事,不代表朝堂之上也是一派轻松。齐王虽然被抓了,朝中的紧张局势却并未就此平息,一时间暗流涌动,方方面面、各个派系的力量都在关注着此事。
他们要了解此事最终如何发展,要知道在这案子中是否会牵连到他人,能否利用此事做做文章,打击政敌……
江山,是一座大江湖。朝堂,就是一座小江湖。
有句话说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江湖,就是名利场,就是人心与欲望的搏斗场。
所有人中,最紧张的就是太子,他提心吊胆,茶饭不思,就等着某一天皇帝突然派人把他抓进宫去与齐王对质。对于如何摆脱责任,太子李承乾心中不知已悄悄演练了多少回。
皇帝是没有证据的,没有丝毫物证,人证本来有一个:纥干承基。
但是苏有道一番打探,已经获悉,他们在押送齐王还京路上,曾经遭遇叛逆同党劫囚,齐王李祐没有被救走,但是一个刚刚投效齐王,被拜为太师的太行杨姓人氏和军师何成基被救走了。
苏有道一听顿时放下心来,其实以他的智慧,轻易不会如此相信这些消息。
可问题是他在蒲州时曾被杨千叶抓去过,他知道杨千叶的真实身份,也知道杨千叶拥有一股极大的潜势力,更知道罗霸道和何成基与这杨千叶早有联系。
因为这一层,所以他才信了。他已认定,那个军师杨百叶,就是前隋公主杨千叶,而那个何成基,毫无疑问就是与罗霸道同拜于太子麾下的宋仲基。杨千叶被抓,前朝余孽必然拼死营救。
所以按照苏有道的推断,那伙劫囚人不是任务失败,只救走了杨千叶和宋仲基,而是本来就冲着杨千叶去的,救宋仲基也只是顺手为之。罗霸道和宋仲基都已悄然消失,再未回东宫六率,就已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其实是杨千叶的人。
不过,以眼下形势而言,只要二人未落在朝廷手中,太子就是安全的。所以苏有道笃定地告诉太子:不必慌张!齐王手中,既无物证,也无人证。他一个谋逆之人,毫无凭据地攀咬太子,皇帝会信才怪。
就算皇帝信了,也不可能凭着齐王一番话,便对他如何,因此太子眼下仍然安全,而只要拖过这风声最紧的一段时间,他们就要发动兵谏劝禅了,那时已是图穷匕现,也不在乎皇帝是否明了真相。
眼下,东宫在提心吊胆地等待:齐王是招出他来,还是希冀东宫能去营救他,而咬紧牙关不说。朝堂上的人则在等待皇帝拿出惩治措施,以决定自己该如何行止。
然而,半个月的功夫过去了。齐王依旧囚在太极殿上,他的四十多名死党始终囚在大理寺内,皇帝那厢毫无动静,似乎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皇帝也举棋不定,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齐王怎么说,可已招供?”
御书房内,李世民语气淡淡地问李绩。李绩旁边站着一个小黄门,眉目清秀,如果不是挨了那一刀,想必会很招姑娘们喜欢。
如果正在家中翘首盼望夫君归来的吉祥、作作等人看到他,怕是要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小黄门儿,正是李鱼!
小黄鱼……啊!不是,小黄门李鱼站在旁边,一脸幽怨,一副欲求不满的模样。
没办法啊,出去这么久了,好不容易回到了京城,他的三妻四妾美娇娃啊,还有他那白白胖胖的宝贝儿子,更不要说还有一位第五娘子挺着大肚子都快生产了……
换作谁不是归心似箭?
但,皇帝现在万万不能处理太子!哪怕人证、物证尽数齐全了,也绝不可以马上动手!皇五子谋逆,造父亲的反,这丑闻已经够了!如果现在再爆出来皇太子也在蓄谋造反,这个皇帝还有何脸面登上金銮殿?
堂堂天子,连自己的家都治理不好,自己的儿子都管教不得,如何治理天下,如何管束万民?
可东宫就在皇宫一角,与皇帝的内宫不过百十步距离,天知道他何时会发现?一个大意,就得阴沟里翻船。
李绩、尉迟恭、褚龙骧,三员大将,已经从外、中、内三个环节,各负其职,严加戒备了。可这种戒备是暗处的,不能明明白白地摆出来,叫人一看就是针对东宫,势必有所约束。
一旦东宫蓄养了几个高手,如同李鱼在齐州擒齐王一般,来个“斩首行动”,外边便陈列了百万大军,又有何用?
因此,褚龙骧褚大将军灵机一动,向皇帝献了一计。
没错,最终献出这一妙计的,居然是大老粗褚龙骧。
褚龙骧建议挑选骁勇果敢的勇士若干名,扮作太监,侍奉宫中。这样,即便东宫突然发动,凭着这些人也足以保护陛下脱身,只要能护着陛下逃到玄武门,又或者封闭宫殿守上半个时辰,禁军大队便可赶到救驾。
李世民一听,欣然允诺。
唐时风气比较开放,他还真不介意让士兵们在内宫驻扎一段时间。当年处死太子李建成及其子嗣、齐王李元吉及其子嗣,又把二人貌美的妃子纳入宫中时,李世民固然有泄愤和斩草除根的想法,但也知道自己手段过于酷厉,很长一段时间心里发虚,寝食难安,以致日有所思,夜化噩梦。
那时他就曾把尉迟恭和秦琼及其一众亲兵召至宫中,以其杀气镇慑他想像中的冤魂。所以,李鱼就摇身一变,成了尚宫女官下辖的一个太监。
尚宫局女官是正五品的女官,级别着实不低,其下辖诸男女内官则六七八品都有。其中司记、司言、司簿、司闱级别最高,六品;典记、典言、典簿、典闱则为七品;掌记、掌言、掌簿、掌闱则为八品。
其余则为九品官了,比如典琮、司令等,李鱼如今就是司令,李司令。
李司令负责御前宣奏,就是专职负责替皇帝跑腿,传个话儿啊,找个人啊,送个口谕啊……,如此人物,当然得时时伴驾,侍奉君前。而皇帝秘密征召了八十名勇士入宫,扮作各司各局的太监,却把最最近身的这个职位给了他,足见信重。
李司令……,很觉光彩。李绩把齐王签字画押的口供双手呈递,李鱼站在旁边儿纹丝没动。
李世民瞟了他一眼,咳嗽一声。
李鱼抬头,好奇地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的眼神儿向李绩身上一转,扬了扬眉,李鱼这才恍然,连忙走过去,一抬手……
一只手接好像不对劲儿吧?李鱼一只手已经拿到了口供,之后才把另一只手扶上去,给人一种感觉,就似那口供太沉,拿不动似的。
但李世民单手接过,展开看了一阵后,却是手臂微微颤抖,真的有些拿不动了。
口供轻轻地飘落在案上,李世民怔忡良久,轻轻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了!”
李绩有些不忍看他黯然的眼神儿,微微低头道:“陛下,齐王……再三求恳,希望能见见陛下,当面请罪。”
李世民唇角慢慢漾起一丝苦涩的笑意,轻轻地道:“如今相见,莫如不见!”
李绩心中也是轻轻一叹,已经知道了齐王的结局。
如果没有太子谋反这事儿,皇帝很可能会网开一面,对这个不孝子判一个终生幽禁。可如今又掀出了太子谋反一案,对齐王,做为一个君王,他是绝不可能手下留情了。
“传旨吧!”
皇帝淡淡地吩咐,声音无比地消沉。
李鱼依旧毫无觉悟,直挺挺地站在那儿,直到发现李绩没有欠身领命,才醒悟到这是他的差使,急忙躬身,学着电视剧里的太监们一样,把拂尘一扬,结果风向不对,粘到了自己脸上。
李世民道:“李祐,贬为庶人,赐死!”
李鱼心头一颤,道:“喏!”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才压制住声音的颤抖:“一众谋反从犯,尽皆处死!”
李世民闭了闭眼睛:“罪……莫及家人了,其余人等,既往不咎。"
他是谋反者的亲爹,还如何罪及家人呢?自家这笔账都算不清楚了,而且他心里也清楚,那些大头兵们,当真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虽是谋反大罪,此番处治的范围,却算是极小了。真正处斩的,不过四十余人。
李鱼暗暗松了口气,欠身道:“喏!”
李世民摆摆手,李鱼便往中书门下去传旨,堪堪走出御书房的殿门,刚到了院子里,就有一个大太监急急走来,一见李鱼,便站住了。
做为一个大太监,他自然清楚李鱼的身份,所以倒不敢真拿人家当小太监使唤。他站定了身子,向李鱼微微一笑,轻轻拱了拱手,道:“有劳,陛下如今,可在处理奏章?”
这是官话了,他实际上想问的是,皇帝现在心情好不好。这是宫里人的习惯,不先了解清楚了,报好消息有时也能拍马屁拍到马腿上,更不要说是坏消息了。
李鱼在宫中几天了,对此心中了然,忙也站定,还礼道:“公公若无要事,此时就且莫进去了,陛下此时,心情不好,非常的不好。”
那太监听了怵然一惊,急忙道谢:“多谢关照!”
李鱼点点头,径去传旨了。
那大太监伫立片刻,轻轻叹了口气:“陛下此时心情极差,秀女们入宫的消息便暂且不提了吧,没得去御前讨个没趣。”
他摇摇头,也自转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