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总有小人物,小人物也有大故事,这是一本关于小人物故事的书。在此之前,我是极其厌恶语文的,几乎没有读过什么文章,更没有读书的习惯,对语文的学习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渐渐地爱上了读书,爱上了现代类的文学作品,每看一本新书之前都会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对于那些好的文学作品,有时不仅仅是看一遍。
这部小说主要记叙我对儿时以及少年时代的回忆,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有些事情并不太清晰,整篇内容可能会出现不连贯,也可能会有许多突然冒出来又随之突然消失的小人物,对于写到中学时期突然又蹦出一堆小学时候的故事别感到惊讶,想这是什么巧妙的文学手法,鄙人对那些所谓的文学手法可谓是一窍不通,这都是我以前懒惰造成的。
小说主要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自述一些童年的轨事,时真时假,天马行空,有时不知道写什么就会突然转换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同样时真时假,天马行空的写下去。也许童年时的孩子们也有同样的思想,也许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加上阅历给出的一个合理的杜撰,书中夹杂了许多我对事物的见解和批判,叙述之多因此对话变得很少,有时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却反应了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社会状态。
旧世纪末新世纪初的童年是怎么样子的,我已模糊不清,我只是什么时候想起来,就什么时候简简单单的写下去,不知将下来该写什么,也不知何时能完稿,就好比少年时的我们不知将来的世界会发生什么,能做的只是简简单单的走下去。
小时候我总觉得大人的世界是很成熟稳重的,以至于我上小学时候就觉中学生和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我们都大不相同,当时希望早点长大成为中学生,可是到了中学之后,我发现周围的同学大多数还是那么幼稚,我于是便看高中生要成熟许多,他们应该更有理想有抱负,于是又盼望早点长大,可是等我真正成为一名高中生时,我觉得周围的同学大多还是一成不变的又如同中学同学一般天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大学时代,那种充满童真幼稚的同学比比皆是。
我就想我以前觉得那些有高雅情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不是都伴随着那个时代永远的长大成人了,与我同一时代的那些幼稚天真的孩子们也伴随着新时代和我一起长大,所以我永远也甩不掉他们了,我的生活中始终都有他们不成熟的影子。可是回过来认真思考一下,我发现也许是我错了,我太着急长大了,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成长的意义,也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只是一味地去追求成年人的生活,只看到他们的光辉灿烂,没有真正的体会到他们的痛楚,自己也渐渐失去了当初的童真,直到我真的长大了,才发现少年时的美好。
韩寒说过一句话,他说我这辈子说的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不用叠,因为它本来就是摊开睡得。然而这却是第一个被别人反驳掉的话,因为这是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了,我们看重的太多,也越来越看中别人对自己的态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压力便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也越来越重,于是我现在便特别向往童年时光,觉得小学时候是最天真无邪的,那个时候从来不想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甚至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也看的不是那么重要,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快乐就好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似乎成为大家公认的唯一成才之路,就算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青少年也难逃高考的魔掌。学习压力不断压榨着我们,中考、高考、考研、考博、就业、车贷、房贷……就像永远也跨不完的大山一般,但凡放弃去跨越一座大山,以后的生活便只能困在两山之间进退维艰,我们再也回不到以前,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前进与对美好往事的默默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