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只是楼内的景致,举凡高台楼阁,最震撼的必然是楼外风光。
虽然现如今人们早已习惯凌霄俯瞰,古人的取景之术依然别具美感不似凡俗。
如果只讲高度,那随便一个现代都市的地标建筑都能超越所有古楼。
但取景之意,不仅是单纯美学,更发展完善出一套独特的理论。
风水堪舆!
此道不只是玄学命理,还包括了地理、环境,早已被世界学界认可为一种科学的建筑环境学。
风水之中,建筑的采光和通风自然是重中之重,更重要的是外界的“风景”。
抛去玄学色彩,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之类的基本要求在任何时候看都很符合人类的舒适条件。
温度、湿度、声音、光照……
无一不是风水!
通过“寻龙点穴”找到最适合的建筑地点(或者下葬地点),正是种种因素统合协调后取得一个最优解。
这还只是“天之术”:只看外界环境。任何人来用都能有所助益。
再上一层的风水术则是“私人订制”的“人之术”。
综合考量家族背景、民族文化,身份学识、社会地位等信息之后,再去着手外界环境的调整,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好比古代传说有一风水大师给主家点了一个次穴,被另一个游历而来的半吊子发现。
于是说服主人改用了正穴。
果然三年之中无往不利,成就富豪巨贾。
三年后风水大师来此回访,大吃一惊。
叹息摇头后一言不发准备离去,恰巧被主家小儿子发现,一路追问随行至青山脚下。
“你既有此行,也算缘法!总是天无绝人之路给你一线生机。
我岂不知那正次之别?实是你家德不配位,享不起那贵穴!
若依我之法用的次穴,虽不尊贵,到底富甲一方,也算对得起你祖与我的恩情。
如今命星已定难再挽回。一但阴德耗尽,大祸即在眼前!
你若信我,此去三十里,山野之中当有红鸾,可保你一命!
切不可回家诉说我言,否则天机一变立时应验!那便神仙难救了!”
这小儿子幼时便极信大师,闻听此言二话不说遵旨行事。
当夜翻山越岭,不意天黑路险跌落山崖。
待其醒来,已在一户猎家。
原来是猎户女儿上山采药,恰逢其时救其性命。
小儿子虽醒,记忆却失。于是随此居住,渐生情愫,许下终身。
山中岁月无计,世上光阴又转。
如此三年过去,小儿子这一日随岳丈狩猎,被黑熊拍倒在地昏迷。
再醒来记忆尽复,遂携妻子还乡拜见父母。
却只见一片焦土,荒草枯木。
原来两年前乱兵流寇扰民,命其家舍财保命。
可惜父母惜财,长兄庸喏。从前既吝于田舍,村防几无,失却地利;平日里村民未得其利,纷纷逃去,又失人和。
于是箭鸣马嘶五日,一村俱为亡魂。
若其家未有如此家资,或不引贼兵至此。
若其主乐善广义,或举百姓之力可保平安。
如今唯存一子,真不知这天意是恩是仇!
这不过是民间传说,却也说明上上之法重在“人”本身的道理。
放在建筑上,上上风水也重在“楼”本身。
拿黄鹤楼来说,古时的黄鹤楼选在蛇山矶头,双江来水,洲岸聚气。
正是观景揽胜的极佳之地!
且地固气和,极少天灾。
就算高度、建制并不如现在的高楼大厦,这栏外天景却是丝毫不落下风。
重建之后的黄鹤楼向山内迁了几十米,移在山顶。固然高度更胜一筹,自身也宏伟壮丽。位置的变化却让呲目的风景与古时出现差距。
常人也许不觉,得知这段历史的孙灵修试着想象站在原址时会是何等风光。
角度的些微变化,高度的略略下降,反而让长江显得更宽阔、鹦鹉洲的细节也会更容易被观察。
夕阳斜晖所致,古楼明而不厉,水波金鳞更为柔和亲近。
若是有飞鸟游鱼,古楼只怕更显生趣。
新楼拔高了距离,反而损失了部分“人间气”,仙意更浓,略显咄咄逼人之气。
却是违背了黄鹤楼传说游戏人间的古意。
灵修如此说法,惹得吴白瞠目结舌。
“你还能想象古楼风光?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技能?!”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不过是重新设定一下坐标系,然后把现在看到的景物转换一下方向而已……”
是是是,就像在电脑里做3d的软件一样,不过是转了转模型是吧!
吴白鄙视的目光不断攻击着灵修。
最讨厌这种随随便便秀技能,还一副很简单的样子的人啦!
他若是知道孙灵修还能在冬天枯萎的荷塘里看出盛夏之景,不知要怎样捉弄一番才罢休。
“骗你作什么!吴伯伯不是给了你一套心像系统吗?回去我给你看看怎么想出来的!”
不,我并没有不相信,只是单纯郁闷而已!
一旁的小姑娘更是用近乎崇拜的眼神看过来,越发让吴白觉得孙灵修这厮真是文人骚客中的“败类”!
再乜一眼丫头,依然是那一副云淡风清的样子。可那小骄傲的瞬间可是逃不出吴白这打小一起长大的眼睛!
呦!还真有正宫范呢!
几人兜兜转转已至顶层。
黄鹤楼原铜顶金台已挪至hub省博物院,作为战争苦难记忆永久留藏。
如今的楼冠用的是仿古一体纯铜浇筑,外覆琉璃瓦。葫芦、魁星等造型纹样精美无比。
更用了现代的磁化结晶技术,在铜体表面“镀”了一层纳米级的透明合金膜。
不仅可以防腐蚀、耐磨除臭,还具有多种光学兼容性和电学特质,是新时代高科技和古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日光夕沉,返照在铜顶之下,那一层幽幽古光,带着深厚的历史感打在每个游客身上。
等到满月升到特定角度,黄鹤楼大秀就会揭开神秘面纱惊艳世人。
顶楼的面积不大,大约几十人安静等待,不时用相机记录美景。
三人进入后不久就不再放人进来。下一层里容纳了近百人。
这头两层是最佳观景位置,据说在大秀中表演内容还有所不同,各有千秋。
第三层虽然也可欣赏,却只能看到外景,未免些许遗憾了。
小姑娘如是说到,却让几人对下一层的表演生出几分好奇。
原来看上一次还不能尽揽妙处,非得几次三番才得!
这黄鹤楼大秀的构思还真是……
够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