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观众们一起郁闷、暗自骂娘的还有一批跟风的导演。
《最美的时光》尚未完结就已经呈现了大火的态势,横扫同期的同类电视剧。
心音偶像剧这种题材既然有人开了先河,取得了成功,自然会有大量的跟风者进场。
一时间《最美的我们》、《最好的日子》、《追忆旧时光》纷纷立项,吸引了不少资本入注。
偶像剧谁不会拍,选好演员就成功一半!
金主爸爸不差钱,咱们就请最火的鲜肉小花,租最好的心音采集器,用最高清的摄影机!
金主爸爸不给力,那就拿一大半预算砸来两个话题cp(组合、搭档),一样有人气!
开机过程很美好,拍摄过程轻车熟路,资金到位的日子过得很舒服。
可就是在后期制作上傻了眼。
《最美的时光》抛开剧情不说,从技术上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一部高难度的电影级作品!
刘鹏导演没有被心音技术牵着走,即使是男女主角视角下,也可以轻易分辨导演的摄影风格和镜头语言。
校园内的实景拍摄,自然光下的教室和操场,恰到好处的第三视角切换,情绪保持完整不失真的剪切节奏……
让观众察觉不到导演的存在,又彻底提升了主角视角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这份对心音技术的使用功力甚至超过不少电影导演,颇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当跟风者开始剪辑主角视角时,就会发现自己难以为继,无从下手。
剪辑心音影片说到底最关键的是“分寸感”。
主角的视角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又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基本上所有上档次的电影,都讲究剧情的多面和人物的塑造,更不要说倒叙、插叙、蒙太奇、碎片化、欺骗戏法等等花式戏耍观众的技巧。
不加剪辑的主角视角是单一无趣的,更无法将剧情、伏笔、细节完美呈现。线性的叙事节奏对追求炫技和营造悬念十分不利。
心音电影刚开始的几年时间,还能靠着观众的新鲜感维持发展。之后的一段时间迅速迎来了瓶颈期。
成熟的观众观影水平不断提高,粗糙的主角视角无法带来新鲜感,不能满足高品质的观影要求。
在那段时间里传统电影大举反攻,叫嚣心音技术是艺术性的倒退,是对电影这门艺术的亵渎。
好在华艺第一批心音学院毕业生的入场,给心音电影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中华艺术大学综合全面的学科设置、严格的学习要求、创新的学校风格令首批心音导演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视野和大胆的创作作风。
短短一年时间里,各种剪辑风格和理论在实践中百花齐放。
那一年的心音电影数量和质量超过了过去数年的总和,影片普遍受到观众好评。那一年也因此被誉为心音大兴之年。
所谓“分寸感”,是对心音导演一种能力的概括,即: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切换第三视角同时不影响情绪的连贯性。
针对主角视角的剪辑有很多种,最被认可的是在某些“情绪无关”点或者“情节需要”点切换为导演视角(上帝视角),以便于补充一些必要的情节和细节。
此时观众失去演员的五感同步,仅能体会到后期配制的心音情绪。
这里又有不同的操作手段,有的导演喜欢用演员本身的情绪数据后期配制,有些导演选择请专业的配心师为导演视角配心。
《最美的时光》选择不切断演员情绪,直接用原心数据,仅在视觉方面进行切换,属于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剪辑模式。
好处是最大限度的维持了观影情绪和代入感,尽可能的减小了观众由于失感带来的不适和出戏。
坏处是对演员的心音演技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传统电影里演员是分场次的表演,主要考虑的是各位演员的档期、服化的连贯和场地天气等因素。
有可能上一场还哭的肝肠寸断,下一场就要柔情蜜意。
这在心音电影的录制是绝对禁止的。
不仅仅是考虑演员的情绪表现,更重要的是保护观影人。
专业演员或许可以自如的调控情绪,但若是敏感型观众,就会感受到这种并非连贯录制引起的情绪“时空差异”,这种错乱性和不和谐感会激起潜意识的反抗,影响到身心健康。
很多配心师就是在配制这些没有注意这点的早期心音电影时出现了问题。
所以标准规范的心音影片录制遵循情绪一致原则:相同或相近情绪的场次集中拍摄。
但是这样又对心音演员的要求再次提高。
即便是相近的情绪,也是不同的。
如何在工作强度较大、拍摄日程密集的情况下保持情绪控制和敏感性,把这些相近情绪体现出差异又与剧情精致的契合,是一名优秀心音演员和普通演员的分水岭。
《最美的时光》有幸拥有了分寸感极佳的刘鹏导演,又同时拥有情绪处理精微细致的孙灵修。
孙灵修在这部长时间网剧中体现了一名优秀心音演员的素质。
学生时代的少年们没有特别复杂、大起大落、前后反转的情绪。大部分时间里学生的情绪是平平淡淡、偶有波澜的状态。
随便一个高中生来演高中戏都可以做的很逼真,因为那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但不会很动人!
普通人和演员的差距,不是谁缺少了什么情绪,谁少做了几个动作。
正如传统电影时期,演员的一个忧郁的眼神、一个俏皮的歪头、一只点烟的手,都让人挪不开眼神,瞬间体会到魅力所在。
心音电影演员的情绪处理是很深的功夫,不是综艺节目里表演的“喜怒哀乐”那么标签化。
单单是怒,就有暴怒、愠怒、恼怒、羞怒、哀怒、嗔怒等等差异化的处理。
尹游前期的小叛逆、不服气,与班长斗嘴时微妙的变化,嘴上说着不耐烦、心里小小的傲娇和得意,后期的生气,惆怅,释然。
看似一切情绪都不浓烈,却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凸显在心中。
更秒的是自然纯真不做作,水到渠成和剧情融为一体。
也不知道刘鹏导演是不是因为发现了孙灵修优秀的情绪表现,乐的偷懒省掉了后期处理。
跟风者们一部分没有刘鹏精道的“分寸感”,难以流畅的剪切这么多内容。
另一部分没有孙灵修精湛的演技,难以不瘟不火的表现校园生活。
即使有幸运的剧组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又面临着一个问题。
年轻主演们看着《最美的时光》直跳脚:
靠,这个孙灵修怎么这么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