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时间在让小逸介绍他那个数据模型,现在我们继续完成实验。”许文华教授看着三人宣布道。
闻言,三人纷纷看向许文华教授。
许文华看着眼前的仪器设备,向李逸介绍道:“小逸,知道这台设备吗?”
李逸邹了皱眉,这个实验室不小,大大小小,十几台仪器设备,都是地球文明研究材料的辅助工具,结构,功能都比较单一,他还真不知道它们的具体用途。
见状,许文华笑了笑介绍道:“这台是超高真空极低温强磁场扫描探针显微镜,通过它可进行扫描探针原位处理,样品温度可控的MBE生长(20K~1700K),单原子、分子高分辨成像、操纵、微分电导谱测量以及强磁场下表面电子自旋研究。”
“特性:< 1.0 X E-10 mbar分辨率:0.1 埃,温度:低温极限400mK,变温范围2K~100K,强磁场:0T~11T 强磁场……。”
介绍完,许文华教授看向杜文斌吩咐道:“文斌,等今天实验结束你带带小逸,让他先熟悉一下实验里的仪器设备。”
“好的,老师!”杜文斌欣然点头。
“嗯,现在我们用这台探针显微镜进行分子测量,……。”许文华教授转头看向仪器开始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杜文斌,林月茹纷纷打起精神,一边听着讲解,一边用笔在日记本上记录着。
李逸默默地看着许文华教授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地球文明进行的材料科研,很原始,很初级。
在纳尔森文明,材料方面的研究早就完成了模拟化,数据化,拟真化,通过强大的算力进行推演,效率那是天差地别。
难怪地球文明的科技进展速度这么缓慢。
本质上来可以说,材料决定了科技文明的发展层级。
就凭这些简陋的仪器设备,想要在材料领域取得大进展,要带动地球科技文明跨入下一个次级,难度系数不是一般大。
…………。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转眼两个小时过去,实验结束了。
上了年纪的许文华教授身体吃不消,先一步离开实验室。
杜文斌,林月茹,李逸他们则留在实验室收拾仪器,进行收尾工作。
“小师弟,你是哪里人啊!”林月茹一边收拾材料,一边询问李逸道。
“羊城的。”李逸淡淡地回道。
“今天的实验课程你听得懂吗?这台设备的操作有不清楚的地方吗?”杜文斌停下手中的活,关心地问。
许文华教授对小师弟很是器重,他交代帮李逸熟悉仪器设备的任务,杜文斌可不敢忘。
“嗯,还好,挺清楚的。”李逸点了点头,看着杜文斌,突然贸然地问:“你储氢材料是从那个方向研究的?”
闻言,杜文斌为之一怔,随手关掉设备的电源,笑答道:“我主要从金属氨基硼烷方向进行研究。”
李逸了然地点了点头,在拜访许文华教授之前,他让韦德收集过不少资料。
对许文华教授的两个弟子有点了解,对杜文斌研究的方向不怎么清楚了,不过,储氢材料体系有很多,研究方向随时可以改,这点倒不用怎么担心。
储氢材料领域,是下一步行动计划至关重要的领域。
地球拥有独天得厚的水资源,意味着拥有源源不绝的氢能源,然而,因为材料的问题,人类文明无法将这一巨大的优势利用起来。
氢能源无法大规模应用原因是它不易储存,采用高压将氢气压缩到一个耐高压的容器,存在泄漏、爆炸等安全隐患,另外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高压下的液态氢,温度-253℃,这又使得存储液氢的存储材料在这一极限低温下,大多数材料都会变得脆弱,比如我们常见的金属多数会变成粉末。
氢气分子量小,用氢气做燃料的发动机比冲高,无污染,但是,要想把存储大量氢气就要液化,液态氢气要存储在-250℃以下的环境里,绝对零度是-273℃,其难度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要想让地球文明跨越式发展,能源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氢能源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推器,储氢材料更是核心的关键。
李逸皱眉思考着,面色凝重。
杜文斌看着李逸严肃的表情,微微一笑,好意地提醒:“小师弟,你刚来,先熟悉这些设备开始,课题研究不用着急。”
说完,杜文斌看向林月茹,提议道:“月茹,你收拾完了吗?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吃饭吧!今天我请客,欢迎李逸的加入。”
“马上!我们去那吃啊!”林月茹不假思索地问。
“今天欢迎小师弟,就海底捞吧!”杜文斌想了一下,忍痛道。
“哇!小师弟沾了你的光了,文师兄今天大出血了!”林月茹开心地大笑。
闻言,李逸皱了皱眉,神色有些无奈。
地球人这股享乐主义太讨厌了,上一刻,还在聊着科研的事,没一会儿,这楼便歪到吃喝娱乐的事上了。
为了吃美食,杜文斌,林月茹加快了速度,干脆利索地忙完收尾的工作。
“小师弟,赶紧跟上。”林月茹挎起包,招呼李逸道。
李逸无奈地跟上。
很快,一行人出了校区,招了辆出租向就餐点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