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在海外各国创造的票房收益,去掉院线分账和宣发成本,大概能剩下百分之38到百分之42左右不等的利润。
单单票房一项,萤火虫能分到1.13亿,狮门是4320多万,版权作者则是2035万,大头理所当然的被萤火虫吃下。
当然,具体计算方式没有这么简单结束,在该项目进账上扣除本该缴纳的州税等七七八八的税款,按普华永道方面的意思:大概能余留8600万。
“账目没问题。”会计团队代表小声的对莱曼说道。
莱曼一听,也就高高兴兴的在文件上签字。
别的不说,以《暮光》系列的吸金程度,等到家庭娱乐市场和授权市场阶段性分账时,再赚一个亿也是小意思。
这样的产出,使得几方的心情都很愉悦。
签了字。
乔恩让人倒了几杯香槟,亲自递到莱曼和斯蒂芬妮团队的手里,“合作愉快。”
“哈哈,合作愉快。”
“后面还是三个月结一次帐。”
“会的,很多影迷都愿意收藏一张《破晓》的光盘,原声碟也卖得不错。”狮门靠着运作《暮光》系列跟着捞了非常可观的收益,且他们的发行人员薪水支出基本算在运营成本里了,无非是动用了渠道和精力帮忙推广,他笑着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继续说道:“等到今年的11月,最后一部也就登陆市场了,我们还能继续成功。”
“影迷明显有审美疲劳的趋势了,尽快完结对我们大家都好。”莱曼把酒杯放在桌上,指出道:“拍了这么些年,核心受众流失的幅度加大了,对路人的吸引力这个系列也一直不强,全靠女性市场撑着。”
“我们走了,你的事等成片出来了,我帮你打探一下。”
《金蝉脱壳》的审核估计没问题,但如果11年的引进指标太抢手,莱曼也不会牺牲自家主营的业务帮助狮门过关。
怀着这样的念头,次日晚上的萤火虫会议室里灯火通明。
福克斯的制片团队跟他们这边的团队坐到了一起。
一位工作人员将打印好的定稿剧本分发给众人,很快就让福克斯的人心底惊叹。
无他,福克斯拍得《人猿星球》都是猩猩已经有了政权模式,人类活的像下等公民,而在莱曼召集编剧写的版本里,却是抓住了“猩猩如何演变崛起”的部分大做文章,总体来说比较新鲜,甚至可以说是《人猿星球》的前传部分。
福克斯的人偷偷交换着意见,频频点头,如此做的好处他们也懂:观众看的时候不会一下站到猩猩的对立面,而是有一个经历铺垫的过程,且矛盾冲突过渡很平滑——这毕竟是以猩猩的视角,也就是描绘了“恺撒”的成长史。剧本带着一股警世意味。
主题很鲜明,即:以被困在都市丛林里的猩猩群体对标因顺应人类疯狂的野心所产生的恶果。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恶果论一直被各方媒体呼吁报道? 可想而知? 这么一个题材是结结实实击中了舆论风向的前沿——福克斯的制片人已经能想象电影按着剧本呈现出来? 宣传时能蹭到多少市场热度? 又能吸引多少观众的视线。
只可惜? 限于思维的局限,就这么一点创新? 都是福克斯想不到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小故事对标大矛盾? 在娱乐之余给观众一些思考,是不可多得的正确的剧本创作方向? 但没想到就是没想到。
“我现在是知道为什么萤火虫总是能成功了。”福克斯方面派遣的将在剧组连合署名执行制片的伊维尔心里佩服着,身体诚实的鼓掌? 嘴上也恭喜:“看了剧本,我们现在更加相信电影会取得好成绩了? 厉害,厉害。”
总之,明明白白的知道剧本想讲什么? 福克斯的人顿时有底气不少,都感觉有潜力可挖。
面对福克斯的奉承? 莱曼笑笑回应,接过会议的主导权,“好了,相信在座的人都知道拍摄方向了,今天我们就是简单碰个头梳理一下两方的工作。各位有什么想说的,都聊聊。”
大家都认真了起来。
“我先说吧。”福克斯的人指着剧本里的女主戏份问道:“这位有什么考虑吗?她好像存在感弱得可怜。”
“残酷试验的幸存者凯撒,在它成本的过程里,男主因为一时的恻隐之心收留喂养,并结识了动物学家的女主,然后互生情愫......如此切换对比难道不觉得很有戏剧性吗,因为一只猩猩认识了一个相关的角色。至于她的戏份,这部戏真正的主角只有凯撒,镜头少点也没事。”
萤火虫的编剧回答。
“还不错,男女主的感情戏作为前半段温情一面的点缀,这和后面凯撒智力增长所产生的不同认知和立场差异,以及站在人权所谓的善意,对比作用很明显。”另一位福克斯代表团的白人把手放在嘴边称赞道,“越不被理解,强硬挑战钢铁丛林的秩序就越合理。他俩的爱情,更像是一种反讽,凯撒是宠物,他们是因为宠物认识的恋人,多奇妙。”
另一位也点头,“对,他们的元素只是点缀、铺垫,越温情越残酷。人和关在牢笼里的猩猩能共情?这不是笑话吗。前后都呼应上了。”
“好吧,我的疑惑主要是在立场方面。”有人继续提出观点讨论:“这么设计,完全站在猩猩的视角,会不会负面观感太强烈了。”
“强烈才好。强烈,观影情绪才能更好的调动起来。《第九区》站在外星人视角,把大虾描绘成星际难民,不也很受欢迎。一点警醒罢了,社会都愿意看见这种警醒。”又有人站出来说道。
莱曼点头附和。
设置立场背景是门很深的学问,把一个事物往好了拍,还是往坏了拍,基本就取决于创作的方向,比如同样是外星人入侵,看《独立日》两方对峙了,观众只会代入到人类一方,且描绘的外星人屠杀人类会产生不适感和同仇敌忾的心理,而看《第九区》大部分却都是觉得大虾能落到那个地步或多或少还有恻隐之心,尤其是暴力拆迁那一段,绝了。
相类似的是,《猩球崛起》里就是先铺垫活在钢铁丛林的猩猩们日子都不好过,让人于心不忍,然后等到凯撒振臂一呼,就能让观众产生情绪上的激昂且对猩猩们的起事不会兴起太多的反感。
想把握好这个度其实很难,拍过了,太假;拍少了,没铺垫到位,观众代入不了,原版电影就是设置得比较平衡,所以看过的影迷还都能接受影片所映射的警世思维。
“那选角方面贵方有什么主意?”福克斯的人突然问。
“那些猩猩肯定是动捕+CG合成,这一块我打算交给瑟金斯的团队,已经让人提前联系到了档期。”莱曼说道:“至于男女主,基于预算回报的考虑,不用什么大牌影星撑场子,选人标准很宽松。我只有一个前提,来了得签系列的多部片约,限制浮动薪酬。”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提议一些人选,他们就很合适。”伊维尔赶紧为自家争取利益,“迈克尔-法斯宾德或者詹姆斯-麦卡沃伊怎么样,一个34岁,一个32岁,演艺经验都很丰富,撑起威尔-罗德曼一角不会有什么困难。莱曼,你听过这两个吗?”
“我当然听说过,而且,你忘了提一点了,他们还都是《x战警》钦定的角色演员。”莱曼笑笑:“不过,他们有档期吗?我记得你们这部戏去年才爆出选角完毕即将开机。这部戏可不等人。”
“也不瞒你。”小心思被戳破,伊维尔依旧有自己的道理:“那边只剩下一些补拍镜头了,肯定不耽误接下来的拍摄工作,而且,他俩确实合适,片酬都不贵,这样安排的话,能挑动的话题度也会大些。”
莱曼摇摇头,“正常进入试镜流程吧,我还需要对比其他演员的对比参考”
“他们两个的表演肯定能应付这种模板的主角......”
福克斯的人还想争取,莱曼挥手打断,“能应付这个角色的多了,还怕找不到演员吗。”
“好吧,你们才是投资的人。”伊维尔耸耸肩。
项目的第一金主方没点头,福克斯的制片哪能有其他意见,但还是觉得可惜就是了,在他看完剧本之后,稍微估算了一下档期,立马就想到的捆绑营销方案没能立即执行。
就连莱曼都能想到,无论选哪一个,都能形成一定程度的持续热度,直接就能借助演员带动其他方面的销售业务。
尤其站在《x战警》系列的立场,福克斯对已经签下长约的两人只期盼还不够火,粉丝不够多。
围绕剧本的讨论持续得并不算久,拍摄流程大致有一个执行计划后,福克斯的人就先离开了。
约瑟夫拿上外套,“这片打算什么时候开机?”他问。
“最迟三月底,不然怕是赶不上合适得档期了,那就得拖到明年。”宋亚随口答道。
“好吧,剧本是不错的,我们对放映都有信心。”
两人走出会议室,往电梯方向走,“伊娃小姐是在这部戏里担任制片吗。我看到她最近在摄影棚那边带了一些人在那?”
莱曼点点头,“嗯,先把主角生活的房间内景搭出来,街道戏可以就近拍。伯班克就有合适取景的地方。”
“为什么不同意福克斯的提议呢?我们这部戏也可以蹭蹭《x战警》的热度。”
“《猩球崛起》最本质的卖点不在那上面,我个人是无所谓谁来演。”莱曼走进电梯,“看情况吧,不着急,道具什么的都没搞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