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1年,新州刺史高表仁率领2000士兵,乘坐数十艘战船,携带国书,带着犬上三田耜正式回到东瀛。
原本在经过耽罗国的交战之后,有一部分倭人,已经回到了东瀛。
这些倭人都是犬上三田耜,从东瀛本土带到的耽罗国,当时这家伙在天皇面前,打了包票,一定不会让唐人踏足东瀛的国土。
原本天皇还担心会惹怒大唐,可是犬上三田耜以性命担保说,海上大风大浪,只要毁尸灭迹,就不会有消息传回大唐。
这家伙足足从东瀛,带走了一万装备精良的武士,可是没想到非但没有将特使在半路截杀,反而落得个半死不活的下场。
等到高表仁达到港口时,东瀛的舒明天皇,不知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国力,还是畏惧特使的能力,在海岸边足足摆出了一百多艘战船,一字排开,彩帆高挂。
高表仁没想到,这小小的弹丸之地,竟然还是个礼仪之邦。
舒明天皇亲自出城相迎、鸣礼炮数百响,比万国朝圣的祭天大典还要隆重。
高表仁非常高兴,当即带着沈缺与身后的将士,踏上了东瀛的国土。
就在沈缺踏入东瀛国土的那一刻,小忆的声音终于传了出来。
“恭喜机主完成护送遣唐使的任务”。
“任务奖励鲁班图一张!”。
“任务点数2000点”。
“现在系统将开启新的临时任务:展示大唐的威严!”。
“在历史上,高表仁是真实存在的,在他踏足东瀛之后,并没有得到天皇的待见,现在机主可以通过现有的实力,震慑敌国!”。
“此任务没有时间限制,任务奖励:还魂丹一颗”。
“任务点数20000点”。
沈缺看了小忆一眼,奇怪的问道:“老子又不是木匠,你这鲁班图纸是干什么用的?”。
“现在番邦东瀛,还处于蛮荒之地,机主需要通过图纸,指导此地的百姓建造高等的建筑,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
“你让老子给这帮土鳖传播文化,那不是等于养虎为患吗?”。
“历史的车轮是无法改变的,即使机主不去做这些事情,也会有另外的人来完成!”。
“那老子也不干,还是让别人来教吧!”,沈缺直接鄙视道。
“机主不要以私人的心态对待国家大事!此事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两国的战争,到时候牵扯的死伤会更多!”。
“好了···好了,老子见机行事就是了!”,沈缺最讨厌别人啰嗦,急忙打断了与小忆的对话。
紧接着,东瀛的舒明天皇,亲自将高表仁与沈缺,迎到专门接待贵宾的大殿之中。
舒明天皇迫不及待的对高表仁问道:唐国贵使来此,实在定小国受宠若惊,不知太宗皇帝是不是有国书宣召?”。
高表仁昂首挺胸的站在大殿之上,从怀里掏出一张圣旨,展开之后,激动的喊道:“天朝上国,国书在此,东瀛天皇即刻跪下接旨!”。
这下大殿上的群臣算是炸了锅了,舒明天皇怒道:“我与大唐李世民皆为皇帝,地位相同,凭什么要跪下接旨!”。
高表仁一听,当即怒道:“一群不知礼节的番邦小国,也敢在大唐国君面前自称皇帝,本特使命尔等立刻跪下,面朝西方跪下接旨,否则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大殿上的一名武将,直接抽出了身上的佩刀,当即对着高表仁喊道:“你们这些唐人现在身在东瀛,竟敢对天皇无理,本将倒要看看,你是如何不客气!”。
这家伙说完,就看到旁边身穿铠甲的武士,将高表仁与沈缺等人围了起来。
高表仁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引起对方的怨恨,可现在自己已是个死过一次的人,又怎么会在意这些人的威胁。
大殿上的特使,包括沈缺在内,全都向前凑了一部。
特别是沈缺,朝着那些武士讥讽道:“有种就砍了老子的脑袋,老子倒要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舒明天皇摆了摆手,在师团身边的武士全都退了下去。
“下跪接旨,本皇肯定誓死不从,但是可以以鞠躬作为对上国的尊敬!”,舒明天皇终于还是让了一步。
国书的内容,无非就是派遣特使转达太宗的敬意,不过这份的内容,李世民还特意提到,不需要番邦东瀛年年朝贡,只需要增进两国的来往即可。
舒明天皇在躬身听完旨意之后,转身看了旁边的侍卫一眼。
侍卫起身想要将国书,接过来,高表仁全没有松手的意思。
“这乃是当今圣上的亲旨,你一名小小的侍卫有什么资格经手,还是请舒明天皇亲自接旨为好!”。
高表仁瞪了舒明天皇一眼,明显没将对方放在眼里。
此刻在东瀛的国土上,还有不少的外国人,既然大唐的使团已经踏足东瀛,就代表着再也不能怠慢。
无奈之下,舒明天皇只能躬身将国书接了下来。
可就在舒明天皇,接触到国书的那一刻,两条双腿,仿佛不受控制一般,直接就朝着高表仁跪了下去。
一旁的沈缺漏出一副不屑的表情,老子有一万种方法,让你跪在国书面前,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皇帝。
旁边的侍卫,急忙将自己的天皇扶了起来。
“妖法,这都是妖法,为什么本皇的身体会不受自己控制!你们全都是妖魔!”。
沈缺直接对着舒明天皇鄙视道:“我们可都一动未动,这座大殿上到处都是武士,驱魔师,怎么可能会有妖魔!”。
舒明天皇无奈的看了使团一眼:“本皇累了,来人,准备上好的酒宴,将使团带下去休息!”。
这天皇刚要离开,沈缺却突然闪身将他拦了下来。
“选读国书的事情结束了,我们从大唐带来的贺礼,天皇还没有过目,何必这么着急离开!”。
沈缺拍了拍手,几十口四方四正的箱子,被人从殿外抬了上来······。
(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正是因为高表仁对舒明天皇的态度,才决定写这一段出使东瀛的支线任务,总觉得不能见证舒明天皇的窘境,是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