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吕布可是兵分几路,同时对兖州地区发动了进攻,战略拉伸直接延展到了整个东郡以及陈留郡。
在这样的猛烈攻势之下,曹操前期根本难以抵挡。
吕布兵力冲突,战线拉得开,他也收得住,能够玩得起。
但曹操兵力匮乏,吕布一把战线拉开,他反倒先守不住了,当然不能够顾此失彼,只能够选择一些地方重点把守。
在这些重点城池,曹军自然就会尽全力的进行抵抗。
在前期经历了一路顺风顺水之后,陈留郡陈留县大战,是吕布兖州战役当中,所经历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
在陈留,吕布遭到了曹操麾下大军的拼死抵抗,由曹操手底下两位夏侯将军在此镇守。
夏侯惇负责领兵在城中守城,尽可能的拖延吕布的脚步,抵挡他的攻城战略。
而夏侯渊则率领士兵,在城外对吕布展开骚扰和阻击。
只不过曹操手底下的骑兵和吕布的骑兵相比,简直不是一个力量层面上的。
二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根本不是轻易之间就能够抹平的。
所以夏侯渊的骚扰战略在实施的时候,实际成果却有些惨不忍睹,根本不足以对吕布的本部兵马造成任何的影响。
而步兵,除了正面交战之外,也就是急行军加以偷袭,如果要实行骚扰战术,步兵是非常不合适的。
再说,曹操总的兵力都拿不出来多少,两位夏侯将军想要守住陈留,所拥有的兵力更加不多。
因此疯狂抵抗是疯狂抵抗,但实际成果却不怎么样,仅仅只是阻挡了吕布六天时间,就被吕布杀的丢盔弃甲。
最后夏侯渊他们二人不得不选择放弃陈留,继续往回退。
夏侯渊他们一退,吕布迅速占领了陈留郡的郡治陈留县,这个郡总体面积不大,但是重要程度却相当的高,经济占比也不小。
面积不大,意味着吕布拿下了郡治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就意味着,接下来能够顺理成章的控制整个郡了。
由于吕布兵分几路,这一路正好是他亲自带队,所以攻下了陈留之后,吕布第一时间就亲自参与到了对这座城池的掌控当中。
这座城池可不是什么小地方,若非实在和河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靠的太近了,曹操根本就不想放弃这。
由于吕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按照当前时间线和事件线的发展,曹操并没有杀天下名士边让,知名谋士陈宫也就没有背叛曹操,现在依旧在曹操的手底下。
不过吕布对此倒也并不特别在意,只是稍微有些遗憾。
按照吕布既定的发展轨迹,陈宫可是他手底下唯一的谋士,智谋不错,水平也挺高。
只不过,现在吕布手底下可有四大谋士,需求倒也没有那么的大,所以遗憾是有的,但并不那么迫切。
陈留郡被吕布拿下了大半,东郡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吕布接下来直接挥师继续东进。
往陈留郡东边的地方而去,同时攻打东郡的两路分兵,也同样继续往东边跑,目标是兖州济阴郡。
这个地方就属于兖州的腹地位置了,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中部一点的地带,如果这里被吕布给拿下来,那问题就有些麻烦了。
如果济阴郡被攻占,那么下一步在后面被保护着的山阳郡,恐怕就会成为案板上的鱼,根本就无法逃脱。
所以被吕布接连吃掉了两块,在整个兖州面积都排在前面的地盘之后,曹操开始了全面反抗。
仅有的兵力,都纷纷布局在济阴郡,做出一副要和吕布拼斗到底的架势。
只不过光有架势没用,实力底蕴不足,最终的结果还是不怎么好看。
仅仅20多天的时间,济阴郡半数以上的地方全部沦陷,甚至连郡治定陶县都陷落在吕布的手中。
这个速度就有些实在太快了,曹操根本都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得昏头转向,整个人都被打蒙了。
他布置好的兵力,在吕布的闪电战之下,根本就无从抵抗,所谓的收缩兵力进行防守,仿佛成了一纸空谈。
吕布在战场上的接连胜仗,直接让曹操的军事实力和士气都迅速的跌落谷底。
吕布隐藏了这么久的实力,突然爆发出来,可不是开玩笑的,就以吕布自己的判断而言,天底下没有哪一家敢说挡得住他的兵锋所指。
全盛时期的曹操都不行,别说现在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的曹操。
损失到了这种地步,曹操开始慌了,他必须要请求外援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死硬强撑着,不肯向北边的袁绍,或者南边的袁术求援的话。
那么等待他的,不会是战场上形势的翻转,只会是他最后落得个惨败收场的地步。
如果到了这种时候还怀有侥幸心理,那曹操这个诸侯就算是白当了。
并不是说他手底下实力不强,他好歹还剩下几万兵马,也有不少厉害的武将和谋士。
但问题就卡在这儿,他现在实力不足,元气大伤,又偏偏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来发展,恢复元气。
如果能够给他个一年半载,他都不至于会是现在这样毫无还手之力。
可偏偏时间不等人,吕布说出兵就出兵,什么理由都不要,就是想打你。
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怎么办
不是曹操没有用,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强悍的战略大师,也不可能在总的兵力和单兵素质都比对手差的情况下,还想着战略翻盘。
对手又不是一群傻子,吕布手底下的谋士,可一点不比曹操手底下的人马弱。
到了这种地步,曹操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保住地盘就是最好的。
他用最快的速度派出人马,去向南北双方的诸侯请求增援。
袁绍那边,曹操派出了自己得力的谋士荀攸,荀攸和荀谌是一家人,虽说各位其主,但彼此还是有些关系,曹操派荀攸去,就是想要看看能否利用这一层关系,迅速的请求一些增援。
而南边的袁术,曹操同样没有落下,也派了人去请求支援。
曹操派出两队使者的消息,根本就瞒不过吕布的耳目,曹操这边一动,吕布就得到了消息。
他用最快的速度,稳定了现在战场上的局势,然后有意无意的放缓了进攻步伐。
没有再像战役初期那般咄咄逼人。
要知道,吕布的真正目的是让袁术最终称帝,让这个实力强悍,对自己有巨大威胁的对手,成为众矢之的。
曹操现在只不过是一块跳板而已,利用他来完成吕布的一系列计划,从而让袁术最终失去一切顾忌,拿着玉玺称帝。
为了自己的全盘计划,吕布可不能够对曹迫的太狠,总得给曹操留一口喘气的机会。
要是一棍子把曹操给打翻了,那后面布局就有些难办了。
所以吕布得给他时间,让曹操顺利的把两边的使者都请来,到时候吕布才好操作。
再说了,吕布现在也占据了不小的地盘,在战略目标上,吕布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这一次对曹操开战,不管怎么说都不吃亏。
荀攸的队伍很快就到了袁绍所在的地方。
“在下参见袁公”
虽然袁绍和曹操两家才刚刚停下来大战没多久,但是在礼仪和面子上,彼此可不会表现的太明显。
尤其袁绍还是一方势力之主,他更加不会把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展现出来,面对曹操派来的使者,他该有的表面工程还是要做到位。
“公达这一次前来拜访我,不知是有何事情,孟德莫非有何吩咐不成”
荀攸苦笑着对袁绍说道“不敢说吩咐二字,我家将军派我前来,是想与您说道说道当前形势的利害关系。”
袁绍愣了一下,最后有些好奇的说道“你这么一说,我倒反倒有些想知道,现在是怎么个利害关系”
荀攸对袁绍拱了拱手,随后一脸郑重的说道“如今兖州的局势,想必袁公也看见了,吕奉先来势汹汹,咄咄逼人,大有一副席卷整个兖州的架势。”
“而我军刚刚经过大战,元气大伤,实力不足,面对吕布的大军难免落于下风,可以说是接连吃亏。”
“这对袁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袁绍立马瞪了瞪眼睛,随后反问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吕布攻打兖州,那是孟德需要担心的事情,又不是攻打冀州,我需要操心什么”
“孟德抵挡不住,那是他实力不行,吕布只要不攻打冀州,对青州没有想法,那对我来说,就算不上什么坏事。”
“况且我与孟德之间,大战才刚刚平息下来,你我两家可算不上多好的交情,现在孟德接连吃亏,我反倒认为这对我来说颇为痛快。”
荀攸也不生气,只是继续对袁绍说道“袁公只看到了表象,却并未看到其中内在隐患。”
也不管袁绍什么反应,荀攸自顾自的讲了起来。
“吕布如今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迅速席卷一个州的恐怖兵威。”
“袁公不妨自问一声,倘若吕布选的对手是您,您又拿什么来抵挡他,恐怕您现在所掌握的三个州,不丢掉一半以上,都没办法遏制住他的攻势。”
袁绍皱了皱眉头,反驳了一句说道“可问题是,他现在选的对手不是我,那我担心个什么,等他拿下了整个兖州,我早已经休养完毕,那时候我也不需要担心他能够怎么样了。”
荀攸继续说道“话虽如此,可袁公是否有考虑过,按照吕布如今的速度,他拿下整个兖州需要多久”
“是半个月还是一个月”
“袁公可别告诉我,您在三个月之内可以休养完毕,那我还真要说一声佩服。”
袁绍顿时面色有些阴晴不定起来,荀攸说的话其实有那么几分道理,吕布总共才没花多少时间,整个兖州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就丢掉了。
还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拿下整个兖州需要多长时间呢,反正比料想的时间更短。
到时候吕布可就要成为袁绍实打实的威胁了。
看着袁绍迟疑不说话,荀攸知道,这个时候袁绍已经动摇了,自己应该再加上几把火才行。
因此荀攸立马接着说道“吕布的心思其实并不难猜,他现在想法可大着呢。”
“拿下了我军之后,他的战略目的就剩下三个,要么北上,要么南下,要么东进。”
“袁术将军现在可是兵强马壮,不是个好对付的。”
“徐州战略位置,相对于吕布的大本营来说有些偏僻,且距离较远,不适合作为他下一步出兵的目标。”
“那么敢问袁公,我方才所提到的三个方向当中,如果您是吕布,您会选择下一步对付谁”
袁绍顿时神色变换起来,他有些被说服了。
吕布要是拿下了兖州,下一步十有八九还真是要对付他。
这还得了,别看袁绍现在一副架子摆的高高的模样,他是自家的事儿自己知道。
曹操元气大伤,他难不成就实力保存完好了
他无非就是占着地盘大的便宜,在总量上比曹操要好过不少。
但问题到时候吕布真要出兵对付他的话,恐怕他不舍弃一大片地盘,都不足以遏制吕布的前进之路。
荀攸最后对袁绍说道“我军向袁公求援,也不需要您耗费多大的力气,出动多少兵马。”
“只需要您派出使者,说和一下就可以,我军愿意承认吕布现在所占领的地盘,默认保留现在双方所处的分界线。”
“只不过希望吕布能够停止攻打兖州,最起码数年时间之内,不得随意挑起战火。”
“希望袁公能够派出使者,以这个条件为基本,如果吕布不答应,则希望袁公能够出兵参与对吕布的讨伐。”
“只要吕布能够停下来,我军存在一天,就能够为袁公做一天的屏障。”
“吕布要攻打青州、冀州,就得先过兖州这一关,您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