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韬听到吕布的问话,想了想,似乎是在回忆当初自己所看见的文书记载,随后才用不太确定的语气跟吕布说道“回禀将军,这受降城的情况,属下已有多年不曾派人了解过。”
“现如今属下知道的情况,还是根据上一轮太守将驻军撤回来之时,专门留下的文书上面所记载的。”
“至于是否可靠,属下也不敢保证,毕竟时日较长,事过境迁之下,却也不知胡人如今在受降城布置的兵力几何,所以属下权且一说,还望将军莫要全部听信。”
吕布点了点头,他知道张韬所说的乃是事实,已经受降城位于大汉王朝边界以北,整个大汉王朝最近一些年来频生乱事,谁会有心思去关注塞北之地的情况。
所以张韬这么说也属实情有可原,吕布也便随意的对他说道“我也只是想从你这儿听到点消息,仅作参考,你只管说便是了,信不信我自有主张。”
张韬赶忙称是,随后像吕布复述了他曾经在那当年文书上所看到的内容。
“回禀将军,根据上一任太守的记载,他在把大军从受降城撤回来之后,由于黄巾贼不曾在并州闹事,所以他后来又派人去过受降城周围探查情况。”
“不过由于当时塞北的胡人已经占领了受降城,且根据士兵们的调查,约有千人上下驻守在受降城,当时的五原郡太守不愿意分出兵力去夺回受降城,因此也就不再理会此事。”
“这么多年过去,我大汉王朝一直不曾理会受降城之事,想必那受降城的守军心中早已懈怠,认为大汉王朝已经放弃了受降城,那么此时驻扎在那里的兵力只会少,绝不会多。”
“毕竟就算是塞北胡人,他们的青壮年男子,数量也有限,能够省出一些人力用来放牧打猎,可比枯燥的驻守在受降城中要好的多。”
“而且根据之前那些年的惯例,大汉驻守在受降城的兵力,也不过一千到两千余名士兵,胡人也是如此。”
吕布赞同的说道“你此言有理,若大汉与北方胡人不曾正面开战的话,这受降城的作用也不过就是一前端哨塔一般的城池罢了,真要说重要无比,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胡人也绝不至于派出大量兵力驻守在此地,那会严重影响他们放牧和打猎,再加上你方才所说,我朝与塞北胡人历年来的惯例,看来此时受降城之中驻扎的兵力并不多。”
吕布原本就有几分猜测和估算,而如今让张韬再印证一下,他心中的想法坚定了不少。
如果受降城之中的守军只有千余人左右,那么他大可以率领麾下士兵,大摇大摆的赶到城下,毕竟加上当初在朔方郡盐泽收拢的降卒,他的手底下有接近两千人的兵力。
塞北胡人擅长骑射,但是坚守城池就非他们的强项了,在自己这边兵力多于胡人的情况下,受降城根本守不住。
就算受降城的兵力有两千之多,吕布也不太担心,大不了就是费一番功夫把受降城夺下来。
只是一旦受降城中的兵力超过三千人甚至更多,吕布就不得不要权衡思量一番了,毕竟兵力多到了一定的程度,想要取胜艰难无比。
如今可以判定,受降城中敌军数量少于自己这边的可能性在七成以上,安全性无疑相当之高,基本不必担心拿不下来的情况。
所以吕布当即命令大军,继续向北方前进,直接越过了大汉王朝的边界线,向受降城而去。
从受降城到汉王朝边界的这一片区域,人烟相当稀少,不是因为此处牧草不丰茂,完全是因为这一块区域距离汉朝的疆土实在太近了,没有胡人敢随意在此处生活。
所以吕布的大军顶着荒无人烟的景象奔驰了多日,方才赶到了受降城附近。
随后吕布率兵在受降城外十里处驻扎了下来,此处地形颇为崎岖不平,地势总的要低于其他地方,所以大军在此安营扎寨,也并不会被受降城中的匈奴人发现,毕竟此处距离受降城有十里之遥,除了专门在城外负责巡逻的士兵之外,没有人能够观察到十里之外的景象。
而在吩咐就地驻扎的同时,吕布也将自己手底下的斥候都派了出去,两军交战,打探敌情相当重要,自己对着受降城情况也不熟悉,还是要先摸清敌人的动向以及情况才行。
根据张韬对受降城的简要描绘,这座城池虽说被称为城,但其实规模相当之小,内外结构也非常简单,要说与中原地区的县城相比,不论是结实程度,还是功能方面,都大大不如。
这座受降城,也只是当初为了接受匈奴人投降而临时修筑的,没花多长的时间,所以用料和工序等方面都比较简陋,想要从外部攻入进去,并不算什么难事。
当然,这座受降城修筑了多年,在汉朝和胡人手里几度易主,经过双方的不停修缮和铸造,这座城池肯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吕布在营地等待了半日工夫,他派出去的几队斥候,就纷纷骑着快马奔了回来。
这些斥候人数一个都不曾少,而且个个脸上都带着略有收获的神情,看来是从胡人这边得到了什么消息。
等这些斥候回营之后,吕布将他们通通叫到跟前,询问众人道“此番尔等去探查那受降城的情况,可有何收获”
几名斥候交流了一下情报,随后推举一人站出来回答道“回禀将军,属下等人分成了数个队伍,分别按照不同的行进方向,探查了一番受降城的情况,确实略有所得。”
吕布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挥了挥衣袖,示意这名斥侯将情报都说出来。
这名斥候当即从怀中将一份图纸双手递给了吕布,上面歪歪扭扭的勾勒着受降城的基本构造和外在情况,看起来这份图纸就像是这些斥候手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