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江淮绵业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听陈明遇之言,南京朝廷现在一年的开销,就要两千万两以上。

这与崇祯朝时相比,几乎是翻了两三倍。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赵铭维持了一支五十万人,中央禁军,加上远好于崇祯朝的待遇。

现在,南京朝廷的赋税,一年下来,也就是两千万左右。

海上贸易发展到现在,已经达到一个瓶颈,市舶司的赋税,近两年已经没有显著的增长。

这也就是说,南京朝廷收支刚好平衡,甚至每年还会因为突发事件,造成财政赤字。

若是如此的话,赵铭想要打仗,想要开矿修路,开办免费的学堂,都将因为户部没有预算,而难以实现。

这点,是想要干大事的赵铭,不能接受的。

因此,必须要搞钱,搞很多很多钱。

而此前明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只有三个方面,一是田赋,二是盐税、三是商税。

明朝的田地,像历代王朝一样,从早期的分散,逐渐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

二百八十余年的王朝,土地兼并的情况,可想而知,整个明朝的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到了,大士绅和藩王手中,而大士绅地主与官府勾结逃避赋税,王府的藩田更是根本不用缴纳赋税的。

明朝全国土地,大概共计七十亿亩,理论上朝廷光是田赋一项,大概就有两千万两白银,不过到崇祯初年,田赋收入已经不足三百万两。

如今明朝丢掉一半土地,南京朝廷的田赋收入,只有四百多万两,还是汉国清查了浙江和苏松常田亩的结果。

另一项收入是盐税,是此前仅次于田税的收入,有个几十万两。

在赵铭之前,明朝的商税收入,排在田赋和盐税之后,几乎没什么收入可言。

如今,南京朝廷的赋税,商税占据大头,每年能够提供赋税,一千三百万左右,其次是田赋,最后是盐税。

赵铭想要提高南京朝廷的收入,大致也是从这三个方面。

不过,提升商税,需要商业更加繁荣,而如今明朝海外贸易,已经陷入瓶颈,没有显著增长,所以提升商税,只能对明朝内部欠发达的州县,进行投资,不过这需要投入,而且需要时间,只能作为一个长期策略,短期内不仅不会提高赋税,反而需要银钱投入,造成财政赤字。

若是能够清理田亩,南京的收入,是能增加一些,不过赵铭现在却并不打算,再田赋上动手。

田地主要在藩王和大士绅手中,清丈田亩,收取赋税,触动太大,会得罪整个士绅阶层,还有宗藩势力,不利于赵铭的统治。

因此,商税和田赋,暂时指望不上。

那便只有从盐税和其他方面入手。

从春秋战国开始,盐铁就是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赵铭此前统治汉国时,主要是吃两淮的盐,阿济格入侵江北,使得两淮盐业损失惨重。

如今国内,盐价翻了数倍,整顿全国盐业,不禁能提高官府收入,同时也能让百姓吃得起盐。

赵铭的想法,就是建立诸多朝廷控股的国有公司,控制盐、铁等资源,进行垄断专营,并利用朝廷控制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来准许朝廷和地方官府,开办公司,来增加朝廷收入。

这不仅能使得朝廷,控制经济的命脉,还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并调节物价,避免奸商盘剥百姓。

若是这些公司开始起来,南京朝廷光是出售股份,便能赚一大笔钱,足够朝廷用来投资,还有发动统一战争。

正月十五,上元节刚过,赵铭便离开南京,前往江北。

此时,江北气候依然寒冷,赵铭到时,正好下了一场大雪。

大雪覆盖原野和城池,整个江北,都变成了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大地银装素裹,份外妖娆。

这天,中午一队骑兵,沿着运河奔向北方,为首之人,正是摄政王赵铭。

从陈明遇口中得知,江南的士绅,正低价收购江北的田地,借机掠夺百姓的财富,赵铭不得不亲自赶来江北进行查看。

不过,土地买卖乃是民间自由,只要不是强买强卖,南京朝廷也不好进行干预。

赵铭能做的就是,赶紧入场,将土地的价格抬起来,让百姓不至于贱卖。

如今,大明国库空虚,对江北的赈济,除了朝廷发放物资和粮食外,更多的是靠江北百姓自己来重建家园。

若是土地贱卖,江北百姓拿不到多少钱,朝廷的压力便会曾大。

只有土地价格合理,江北百姓拿到一笔可观的卖地收入,才能减轻朝廷赈济的压力。

这时,赵铭领着一群属下,还有士绅和商贾来到江北,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驰骋。

这些人,都是新年期间前来拜见赵铭,赵铭命人暗暗记下,可能有用的士绅和商贾。

他们主要以南直隶徽州府,还有赣北的商人和士绅为主。

这时赵铭奔驰一阵,勒马驻立于旷野上,马鞭指着广阔的大地,“清军南下后,这一片全部荒芜。如今江北人口锐减,劳力欠缺,孤准备江这片土地全部收够,而后设立棉庄,开办工坊,将这一片,打造成棉花种植和棉纺中心。”

海上贸易和丝织行业,一直被江浙的海商,还有士绅大族所垄断。

看着他们发大财,大明其它地方的商贾,自然也想插上一手。

不过,他们却始终无法与形成垄断,几乎完全掌握上下游行业的江浙海商竞争。

江浙的大士绅,拥有成片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和桑苗,为江浙绅商提供原料进行生产,再由海商运往海外,每一个环节,都被他们的力量掌控,而且建立商会,外人根本打不进来。

看着江浙绅商赚钱,这些商人着实羡慕。

以前他们不归赵铭治下,搭不上关系,只能看着江浙海商发财,如今都是南京朝廷的子民,便希望能够分一杯羹。

新年时,这些人拜会赵铭,听说摄政王正在募集股份,便纷纷出了点钱,够买了一些股份。

这本来是投石问路之举,不想新年刚过,摄政王就邀请众人,前来江北视察,召开股东大会。

大学士陈明遇道,“江北耕地共有三百余万亩,江淮棉业,如今控制无主土地二十万亩,若是种植棉花,每亩可得一百斤左右,得银三两到四两。光是着二十万亩,一年就能收七十万两。除去成本,至少净利三十万两。”

众多商贾和士绅听后,不禁咋舌,怪不得江浙士绅和商贾挣钱。

江北的地,不及江南,一亩收益却近三两,比种粮多了一倍。

这还是原料,而众所周知,加工后的成本,才是大头。

一时间,众人有些兴奋了。

赵铭却一扬马鞭,“去淮安再说!”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陆地键仙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人族镇守使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相关推荐:蜀山之玄门正宗建造个世界我的神器是鼠标帝国掌门人宇宙黑金战队信用卡球星系统宋师道之纵横天下圣武王朝我在士兵突击当特种兵萧族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