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倍光速下的黑金号处于超空间光带内,对于这种光带,萧江觉得应该就是多维空间的一种层次体现,至于说超空间是处于某层维度空间他是不清楚的,而虫洞是要将超空间两个点连接,或许是更高维度空间的属性,对他这种不是专家的人来讲,他只是瞎想一下。
在这种速度下,光脑的光脉冲加速器每皮秒内产生数百次的加速脉冲,这样才能保证常规时间在飞船内体现出来,而光脑依靠的就是光脉冲的加速速度,而理论上的普朗克时间内光脉冲能达到一次,光脑就将达到无限加速和运算,同时能保证飞船在瞬间穿越整个宇宙而时间不变。
不过在皮秒之下还有四五个时间单位,光脑要想提升脉冲速度难度是很困难的,要想进入普朗克时间单位的光脉冲几乎就是无限等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时间和维度空间停顿,能达到普朗克时间内的光脉冲运动,也就代表着时空已经在这种力量下陷入了绝对停顿,在这种状态下的超光速体几乎可以轻松摧毁一切的一切,甚至高维的空间。
这个论点来自于阿尔.索.孽,一个拥有超高智慧的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可惜这么个智商高绝的研究人员,他提出的理论和研究也是在他死后百年才被人发掘出来,而他则是因为意外摔倒无钱做紧急医疗而拖延致死,死的死后还没满四十三岁。
惋惜和感叹只是后人,根据他的研究,人类制造出了脉冲粒子引擎,让飞船达到了亚光速甚至超光速,就算是罗山研究的光脑技术,也是根据他的理论基础而来。
萧江这些年没事也在研究阿尔.索.孽的各种遗作,虽然不是专门去研究,可萧江自身理解能力很强,对阿尔.索.孽的论点许多地方他还是很赞同的。
“小星,我的脑电波状态是怎么样的?”
在飞船舰桥内,萧江靠在座椅上低声问了一下,光脑投影出一个大脑模型说道:
“舰长,如果正常人的大脑,脑电波传送速度也就是近似于光速,甚至因为其它原因还不如光速,所以在速度一旦超过光速的情况下,脑波便会受到超光速空间影响陷入近乎于停顿状态;
当物质在超光速条件下还在进行空间转移时,人因为脑波停顿无法指挥身体行动就会与三维空间形成一种静止状态;
滤波装置就是为了这种异常状态设计的,可这么多年也就罗山研究出低超光速下保持人类意识清醒的装备,再想提升却十分困难。
舰长的大脑不受超光速影响,你的大脑只与空间定位有关,也就是说物质无论在什么状态下移动一秒距离,你的思维也会保持着一秒的思考状态,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这一秒状态内完成你身体能达到的运动速度;
这种状态在任何空间和时间理论中都不存在,所以你的大脑或者身体应该是属于可以进入任何多维空间的特殊进化效果,具体如何,需要理论支持。”
萧江撇嘴摇了摇头自嘲道:
“听你说的就如我变成了超人一样,可实际上我现在一样中枪会嗝屁,也不能飞也不能释放什么能量光线之类的,估计是进化使我的大脑机能能在进入超光速状态下同步正常时空,至于其他人并不是我这种底层基因进化才没有这种效果吧。”
光脑说道:
“舰长无需自怨自艾,若是特殊状态下,敌人与你同时进入超光速状态,你能活动而对方不能,这不就是最大的好处么?”
萧江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点头道:
“也是,万一遇上强大的对手突入飞船了,我启动超光速状态,就可以轻松解决他们,这倒是一个超强大的本事,好了,这次我们去比邻星,兰丽莎和阿蒙说要参加部族最强勇士之战,还要去猎杀什么地龙,你说比邻星人都有很不错的科技了,为啥还是喜欢原始战斗呢?”
阿蒙和兰丽莎是到达太阳系的比邻星人后裔,他们并没有回去过,但是比邻星人的传统就是冷兵器格斗,至于他们的科技研究者的人数极为稀少,虽然有着漫长进化岁月,他们的科技却还不如开普勒人是有道理的。
光脑回答道:
“不知道,舰长可去实地调查,比邻星位于一个三合星系统,虽然都是红矮星却还是恒星,而比邻星之所以能诞生智慧生命,也是因为这个星球的特殊性质;
它的公转围绕的是半人马座aB恒星运转,同时三合星系统相互间数十万年的公转牵引,让这个星球的轨道很难预测。
自从该星球诞生智慧人类,他们的生存对手就是强大的野兽,从石器时代开始,比邻星人就开始用各种兵器与野兽战斗,甚至已经拥有了激光武器和大型动能武器,他们也保留着祖先留下的传统训练自身的格斗能力。
至于为什么,光脑系统无法以常规评判,因为其它科技族群内部也会保留格斗训练,却远不如比邻星人这么执着。”
萧江微微额首,光脑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就如人类,任何时期都会保留格斗体能训练,但是与比邻星人除非是爆发战争就不用科技武器的传统相比,似乎他们过于执着祖先们的想法了。
此去比邻星也就是三百多光年,有了新的推进系统,萧江当然向打算回去把技术资料留下,然后再去比邻星,不过自从他有了陆丽,某方面总是憋不住的,所以么陆丽的休眠仓就被弄回了房间内。
一转眼一年多点时间过去,新黑金号离开数年后再次踏入了太阳系,当黑金号弹出超空间发出联络信号时,远空探测器居然发现太阳系内的飞船数量比起当年多出了数倍之多。
“黑金号,这里是泛星系联合太阳系空管中心,欢迎你们的回来,火星第一空港已经备好停靠码头,接入坐标点发送。”